熊 华,吴 睿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毕节 551700)
2020 年颁布的《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行业,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1]。《指南》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综合英语》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性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热点话题展开讨论、表达观点、培养思辨能力。根据美国哲学协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的定义,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自我调节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过程包括解释、分析、评价、推断等形式,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2]。恩尼斯(Ennis,R.H.,1987)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3]批判性思维提倡用思辨性的思维技巧和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较好地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推动英语课程教学达到育人目标,实现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领。
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课程的特征是学分多、课时比重大,每周4 学时,每学期64学时,4 个学期共256 学时。长期以来《综合英语》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的使命,教学中围绕“综合”特征,以教学单元为载体,在语篇分析背景下开展语言教学。《综合英语》课程任课教师习惯于按传统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即满足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与《指南》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还有明显的差距。从教学效果来看,英专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确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思辨能力的不足,英专学生的英语写作常常具有典型的背模板式的应试特征,他们在英语写作中的分析、综合、判断、思辨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常伴有语言匮乏、内容空洞、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结构松散等问题,在辩论推理的时候常常无话可说。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英专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产生了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刘儒德(200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主动思考,对个体本身做的和相信的事情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并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评价等进行个人的判断,强调经过自己的分析、论证和试验,挑选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和正确的”[4]。批判性思维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英专学生只有在夯实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方能领悟大学教育的特质。如果任课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引导英专学生训练其思辨能力,学生的思辨能力势必长期地处于一种待开发的状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只能是空谈。
另一学者黄源深(1998)的研究发现“思维缺席症”是英专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5]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语言技能训练、轻思维能力培养的倾向,《综合英语》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学生语篇、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语言技能的反复训练上,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
为了改变英专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方面不足的现状,达到《指南》明确提出的《综合英语》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教学目标,文秋芳带领的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并构建了POA(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体系,明确指出了思辨能力在POA 教学理论中的重要性。POA 教学理念的关键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6]。目前POA 教学实践大多以单元为教学单位,通常采用平行推进式,即一个单元会设计一个大产出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若干小产出目标,小产出目标之间虽有前后逻辑关系,但各自相对独立,可由一个完整的“驱动-促成-评价”循环完成,也可在内部进行微循环,以达成微产出目标。[7]正是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单元小产出目标,本文尝试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引入“点评”活动,探究“点评”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英语批判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20级130名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属3个自然班,其中男生11人,女生119人。
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首先采用访谈的方式,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交流,分析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构成等情况,同时了解他们对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需求。基于访谈结果,教师继而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引入“点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其次,在第二学年的《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星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对“点评”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效果方面进行分析。问卷的问题包括: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重要吗?小组讨论中,你是否会主动作为发言人?小组发言结束后,参与点评的情况如何?点评中,主要关注发言人的哪些方面?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自身的语言产出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综合英语》主要围绕单元题材内容组织教学,用热门话题来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教师在完成既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教学任务之后,针对单元教学主题设计相应的单元讨论话题。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自由组合为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话题讨论,进行批判性的活动。
李正栓和李迎新(2020)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批判性思维是人类理性、高层次、自省式思考的过程。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价值作出个人判断,对别人的观点、思想方法和行为进行批判以及对挑战性问题作出探索性回答。”[8]针对每一单元的题材主题,《综合英语》任课教师应对照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嵌入相应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话题讨论中,提升其思辨能力。
如《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9 单元Text A “Globolization’s Dual Power”的主题是全球化[9],全球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输入国的文化等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如何保持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积极向外进行文化输出等也会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反思。文秋芳在产出导向法中提出,教师除了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外,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同时,教师更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指挥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但在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学有成效,教师起着主导作用。[10]《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第五单元Text A “For Want of A Drink”的主题是水资源[11]。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水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也要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有所了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面对日益严峻的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短缺现状,学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就怎样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升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积极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师也要给学生传递一个基本的观念,即任何观点都是主观性的。针对不同意见,可以讨论,也可以表达不同观点,但要有理有据,在讨论中要提高辩论的说服力。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指定发言人代表全体组员,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小组的讨论结果。
在小组发言人进行发言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应当积极参与,认真做笔记,为接下来的点评环节做好准备。小组发言结束后,任课教师随机指定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发言内容进行点评。点评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是,主题发言的整体效果,包括语言组织、篇章结构、论据的说服力等。
二是,给发言人提出建议。就发言人的语音、语貌进行点评,提醒发言人需要注意的单词发音等,建议发言人适当使用身体语言,增强发言的感染力等。
三是,就发言内容提问题。
四是,发言人回答问题。如发言人因为紧张,或是准备不充分等,不能较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时,小组成员要及时进行补充回答。
小组发言和学生点评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就学生在“点评”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馈。在学生初次进行点评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点评展示,即怎样对别人的话题陈述进行点评。教师在此促成环节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脚手架”,并随着学生产出能力的增强适时拆除“脚手架”。学生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前,教师都应该搭建适当“脚手架”,待学生借“脚手架”顺利完成该难度级别的产出活动时,教师应拆除“脚手架”,给学生独立产出的机会。[12]教师在点评中,对每一次的讨论和点评都应有一定的要求,要采用先扬后抑的策略。此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尝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习欲望。[7]先针对具体个案,给与表扬和鼓励。对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要给与认可,这既是表扬,也是再次强调和彰显话题讨论和点评要求,让学生印象深刻。受到具体表扬的同学将备受鼓舞,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自信心也得以增强。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点评中遗漏的环节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意识到自身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调整和改进英语学习方法,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30份。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普遍认识到综合英语教学中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积极参与点评教学活动,主动调整英语学习方法,其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表1 小组讨论中,你是否会主动作为发言人?
如上表所示,小组发言中,70%的学生会主动承担小组发言人的任务,而30%的学生则被动作为小组发言人,表明学生主动参与性较高,有主动作为小组代表呈现小组观点的愿望。
表2 显示不论是主动参与点评或是被动参与点评,学生都能够就小组发言人的整体表现进行点评,但学生适应点评活动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与访谈中部分学生表示自身的性格相对内向,不善于主动抓机会表达与呈现自我,即使被指定呈现小组观点,但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指出别人的不足的情况相一致。
表2 小组发言结束后,你参与点评情况如何?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点评实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点评技巧,能够较好地把握点评的总体要求,学生更多关注发言人的发言内容、语音语调和整体感染力。
表3 点评过程中,你主要关注发言人的哪些方面?
表4 显示经过一个学年的小组话题演讲、点评活动,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和思辨能力总体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表4 你认为经过一个学年的话题演讲、点评,你的语言产出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同学点评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鼓励自我反省。同学点评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输出,并评估其优缺点。其次,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评价其他同学的语言和观点,学生也得到鼓励去分析和评估生活中和书本上的不同观点,这个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提高语言技能。同学之间的相互点评,意味着学生要积极参与相互之间的观点互动和信息交换,也意味着他们通过点评拓展了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最后,培养合作精神。同学点评有助于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促进批判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施同学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随机指定学生评价彼此的语言和观点,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点评方式可以是书面评论、口头反馈或两者结合,其目标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持与安全的语言环境,来练习和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学生点评,教师点评对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第一,提供英语学习指导。教师点评可以给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和思维培养提供明确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如何改进的建议。第二,增强自信心。积极的教师点评可以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第三,激发兴趣。有趣的教师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第四,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不会轻易人云亦云,从而促进辩证思维的发展。
对于教学启示方面,教师点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饱满,教学活动丰富和有趣,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同时,教师点评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持续改进教学等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英语学习讨论的点评过程中,研究数据显示学生更多关注点评的内容、语音语调和整体感染力,这表明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对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重视,因此,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点评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知识:语法、词汇、发音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的流畅性、逻辑性、准确性等。
语言使用的适度:语言的使用是否符合情景和语境的需求。
交流技巧:是否能够使用有效的交流技巧,如表达思想、询问和回答问题等。
听力理解能力: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发言。
通过学生之间的点评,发现学生多数倾向于语言工具性的学习积累阶段,因此,教师点评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加入语言人文性思考和引导,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
研究也发现学生被动点评率较高,即积极参与性不足,这意味着在英语学习中,需要积极探索一些鼓励学生小组发言并积极参与点评的方法:
重视点评:明确点评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和点评是对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评估。
鼓励发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设立小组点评规则:让学生们了解点评的要求,提高学生对点评的认识。
给予支持:提高学生对点评的信心,鼓励学生更积极参与点评。
提供反馈: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客观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引导点评: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点评更有意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鼓励学生更积极参与点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点评更富有价值。
当前,社会对英专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专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体现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要能够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从事涉外行业、翻译、英语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本文以地方院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讨“点评”教学活动在提升英专学生思辨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实施一个学年的“点评”教学活动,其在提升英专学生的思辨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印证。但由于“点评”教学活动实施的周期还不长,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持续优化和改进教学流程中的“驱动、促成、评价”环节,力争在教学设计中,这三个环节能做到环环相扣。英专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点评”教学活动,提升英专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