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策略研究

2023-11-18 18:28吴乐雅
新楚文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传播力新媒体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文化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茶文化传播工作就成为当今茶学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新媒体环境背景之下,茶文化可以借助各种先进技术以及媒介手段进行快速便捷的传播,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策略研究,旨在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并以此推动我国传统茶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茶文化;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0-0065-04

一、引言

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茶文化的传播模式已经不再是以往单纯地通过文字来传递茶文化信息,而是逐渐向多元化方向转变,这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从当前茶文化传播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整体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应加大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力度,将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融入中国茶文化传播之中,从而有效提升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茶文化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中国茶文化的概述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悠久且深厚的茶道文化之一。中国茶文化融合了茶叶的栽培、制作、饮用、茶具、茶艺、文学艺术以及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茶叶记录见于《神农本草经》,当时茶叶还是作为药物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到了东汉时期,茶开始普遍作为饮料,并通过茶艺的形式得到发展与推广。历代皇帝也非常重视茶的品饮和茶文化的培育。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礼与茶诗盛行于上流社会,成为文人雅士的时尚与追求。另外,中国茶文化与佛教、道教等宗教和哲学思想有密切关系。

茶叶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饮品,与禅意、清修、顿悟等精神境界相结合。佛教中的茶禅一味、一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等观念,强调了茶的内在性质与个人道德修养的关联。道教强调无为而治,茶作为一种自然的事物,被视为寻求自然与人的和谐的重要媒介。

茶文化的傳播离不开茶马古道的发展。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与西亚、中亚、南亚等地进行茶叶贸易的重要通道,茶叶通过茶马古道从中国西南地区运往其他地方。这种贸易活动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茶叶的名声逐渐传遍了世界。现如今,茶叶的贸易途径已经发展得更加便捷,它们不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欧洲和非洲,还通过陆地丝绸之路传至中亚、南亚和中东地区,使得茶道、煎茶、泡茶等茶文化形式被不断发展和推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1]。

总的来说,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承载了灿烂的历史、智慧的结晶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茶的种植、制作、饮用和茶器茶道的艺术表现,人们深刻感受到茶文化的和谐、宁静与无限魅力。茶文化的传播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世界茶文化的多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新媒体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一)扩大茶文化影响力

新媒体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最主要体现在扩大了茶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平台,茶文化知识以更迅速、广泛的方式传播给大众,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互联网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为茶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途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有关茶文化的信息。

无论是茶叶的种类、历史起源,还是茶艺的独特之处,这些知识都能迅速传达给大众,增进了人们对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可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茶文化可以跨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受益于茶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提供茶文化交流平台

新媒体平台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广泛且便捷的交流平台,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能够吸引广大用户参与其中。例如,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APP等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为茶文化爱好者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通过这些社交平台的互动功能,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茶道体验、品评不同茶叶的味道,还可以与其他茶文化爱好者交流心得和建议。不仅促进了茶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传承,也拓展了茶文化的影响力,实现了对茶文化知识的全方位普及。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所在,进一步拓宽了茶文化的国际交流渠道,为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和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

(三)促进茶文化创新与发展

新媒体平台为茶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使得茶文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茶道、茶饮以及茶歌等形式,而是延伸至各个领域中去,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的媒介作用下,茶文化通过跨界合作,可以与美食、文化艺术、健康养生等领域相结合,推出创新的茶产品、茶文化活动、茶文化衍生品等。这不仅吸引了新的消费群体,也激发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新媒体推动了茶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茶文化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丰富的茶文化遗产。这样的创新与发展有望让更多人认识、喜爱和参与茶文化,从而使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当前中国茶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茶文化的整体认知不足

在中国茶文化传播中,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对茶文化的整体性认知不够,这直接导致很多人对中国茶文化没有深刻的理解,进而无法将中国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当中去。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茶叶的品种、茶道的礼仪、茶艺的技术、茶具的制作等多个方面,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人对茶文化仅了解表面知识,对茶叶的种类、如何品茶、茶具的种类和用途等缺乏全面的了解,导致了茶文化被简化或误解,人们无法真正领略到茶文化的深度和内涵。另外,茶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为研究古代饮茶的文化提供了依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茶文化习俗逐渐淡化或被遗忘。例如,一些传统茶道仪式被简化或改为娱乐化的形式,失去了原本的庄重和仪式感,使得茶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受到了影响,致使很多人对茶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较低[3]。

(二)茶文化传播形式较为单一

中国茶文化在传播中,主要依赖传统的途径,如传统茶道表演、茶艺展示以及传统媒体的报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传统茶道表演与传统茶艺展示两种传播方式,这两者都以茶为载体进行宣传推广,从而提高人们对于茶文化的认知度。然而由于茶叶本身固有的特性,这两种传播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但在当今信息时代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而传统的茶文化传播方式并未充分利用这些渠道的优势,因此导致了茶文化传播效果较差。同时,茶文化传播中也受到了地域性的限制,不同地区的茶文化传承和传播方式有所差异。例如,南方地区的茶文化更注重绿茶与清香型的茶叶,而北方地区则更重视红茶和黑茶。这种地域性的差异限制了茶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一体化和统一性,使其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且不具有创新性,不利于促进茶文化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三)茶文化商业化倾向偏重

目前,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商业化倾向偏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以及对整个茶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作用。首先,茶文化商业化倾向偏重使得茶文化的商业化程度过高。在商业化的背景下,茶成为一种商品,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被商业利益所驱动。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可能会过度追求销售量和利润,而忽视茶文化本身的内涵与价值。这导致了市场上大量的低质茶叶、劣质茶具的出现,严重损害了茶文化的品质与信誉。另外,商业化倾向也导致了传统茶文化的价值流失。在商业化的推动下,茶文化中的传统仪式、道德观念和思想传承等核心价值逐渐被商业利益所替代。茶文化被剥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被一些商家用作营销手段和噱头,这使得茶文化的真实意义和独特价值无法得到传承和发扬,茶文化的核心精神被商业化导向所取代,从而使我国茶文化的整体影响力降低甚至消失。

(四)茶文化缺乏创新与融合

茶文化缺乏创新与融合是当前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茶文化没有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相融合,同时也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首先,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缺乏融合。茶文化传统上注重的是茶道仪式和沉静的品饮过程,需要人们静下心来品味和思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去进行饮茶活动,或者只是将之作为一种敷衍的形式存在,导致茶文化的习俗、礼节等传统元素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求相脱节,影响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此外,茶文化传播缺乏创新的方式与媒介,未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虽然传统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但缺乏创新的传播方式也使它逐渐失去了自身应有的价值和魅力,难以与时俱进。因此,亟须创新和融合来激发茶文化的活力,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生命力,实现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五、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对策

(一)强化茶文化宣传教育,提升整体认知

在新媒体时代,强化茶文化宣传教育是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重要对策之一。首先,新媒体平台为茶文化的宣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多样化的形式。通过运用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直播等新媒体工具,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例如,微信视频号“茶匠王岳师”是一个专注于茶艺教学的短视频账号,通过制作高质量的茶艺教学视频,向用户展示不同种类茶叶的冲泡方法、茶具的使用技巧等。这种形式吸引了众多年轻用户,使他们更容易接触和了解茶文化。其次,新媒体平台能够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交流互动的机制。社交媒体的特点使得茶文化宣传可以更加富有参与感和互动性。通过创建茶文化主题的线上讨论群、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推出茶文化的热门话题等,可以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茶文化,提升公众对茶文化的认知度,推动中国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二)利用新媒体拓宽茶文化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了广泛的渠道和多样化的形式,从而促进更广泛的茶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能够让茶文化直接触达更多的用户群体。无论是通过精致的图片、短视频,或是通过富有深度的文字内容,新媒体能够生动地展示茶文化的精髓,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了解。另外,新媒体平台还能够为茶文化提供更多商机。通过打造品牌形象、展示产品特点,茶叶企业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品牌推广和销售,形成良性互动,使茶文化的宣传更加深入持久。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为茶叶企业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在线销售渠道。通过在淘宝上设立茶叶专区,茶叶生产商可以展示他们的产品,并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功能向潜在客户介绍茶叶的种类、特点和冲泡方法。这种形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他们可以在不出家门的情况下购买高质量的茶叶,并了解茶文化的知识,实现茶文化与商业的双赢。可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茶文化传播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的广泛渠道和多样化形式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从而推动中国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三)注重茶文化的价值体现与情感传递

在新媒体时代,注重茶文化的价值体现和情感传递是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新媒体平台通过精心策划的短视频、纪录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不仅可以展现茶的历史、制作过程、茶道礼仪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深入报道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展示茶人的故事和茶文化的情感内涵,从而唤起公众对茶的情感共鸣。例如,Mer人物专栏、茶文化的传承者——赵笑笑会定期发布茶文化的知识文章和茶道艺术的介绍。除了传递茶的历史和技艺,她也强调茶道背后的精神内涵,如平和、尊重、自然等,使茶文化爱好者更容易与茶文化建立情感联系。通过深入解读茶文化的本质和精神,新媒体平台能够呼吁大众关注茶文化的价值而非仅仅是商业化的商品,使大众真正体验和理解茶文化的深层价值,促进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并进一步扩大其文化影响力[4]。

(四)加强茶文化的跨界创新融合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間和多元化的方式,可以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突破传统范畴,展现茶文化的活力与创新。通过与艺术家、音乐人、时尚设计师的联合合作,茶文化可以融入这些领域中,形成创意的茶文化艺术作品、音乐演出和时尚设计。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这种跨界融合的茶文化创新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吸引不同群体的目光和关注。例如,茶饮品牌Lipton与时尚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茶文化主题的时装系列。他们在时装秀上展示了以茶叶为灵感的服装,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宣传。这种跨界合作不仅提升了Lipton品牌的时尚形象,还吸引了年轻消费者对茶文化的兴趣,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实现茶文化和相关行业的共同传播与发展,值得中国茶叶品牌参考和借鉴。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提升茶文化传播力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随着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来传播和推广中国茶文化。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茶文化可以以形象生动、多元化的方式展现,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因此,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茶文化传播渠道,并注重内容质量和多样性,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力不断提升,让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使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吕晨筱.中英茶文化比较及中国茶文化传播[J].福建茶叶,2019,41(11):275.

[2]华翔,韩慧.“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的跨文化传播论析[J].海外英语,2023(03):208-210.

[3]王蕾.新媒体视域下提升中国茶文化传播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8):62-63.

[4]王多.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及路径分析[J].福建茶叶,2022,44(08):48-50.

[5]孙闻.新媒体时代茶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23,45(04):141-143.

作者简介:

吴乐雅(1980.7-),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传播力新媒体
《苍梧晚报》:多元跨界的空间与效益
山东《支部生活》:党刊如何提升“四力”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