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海涛 刘艳
【摘要】美国迪士尼公司作为好莱坞电影的龙头公司,无论在电影文化方面还是在商业方面都是成功的,其完备的商业体系,成熟的电影制作流程成为美国电影文化输出的巨大引擎。迪士尼出品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取材于以日本为背景的动作科幻类漫画,影片对于美、日异质文化的融合与互冾非常成功。从电影《超能陆战队》的角色构成、情节设置、城市景观、电影主题、文化内核等方面分析迪士尼电影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不同文化在价值观上面的共鸣创造共通的意义空间。以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制作以及国际化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迪士尼;动画电影;跨文化传播;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20-0050-04
本文以2014年迪士尼与漫威第一部联合出品的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为例。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地设定为一个融合日本与西方文化(旧金山+东京)的虚构大都市旧京山(San Fransokyo)。影片从导演和配音演员选择到对于迪士尼动画核心精神与日本文化元素的融合均可为中国的动画电影提供借鉴。另外对于迪士尼与漫威的核心精神彰显与融合也为中国电影制作公司在联合出品上提供一定的启发。
一、迪士尼动画的文化符号融合
迪士尼作为美国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为获得更广泛的商业市场,在创作当中往往融合了其他文化。这些文化特色体现在影片当中的场景、服饰、角色以及音乐等方面。
(一)国际化的动画角色构成
作为好莱坞的龙头老大,迪士尼在角色配置上也保持着多族裔的包容性。该影片除不属于任何人种的充气机器人大白外,其余超能陆战队成员均有着鲜明的种族特征,如除了男主滨田宏与队友神行御姐为亚裔一男一女搭配,还有性格开朗热情的白人男性角色弗雷德与乐观友好的白人女性角色哈妮柠檬,同时还有不可忽略的黑人形象——健硕敏捷的光学工程研究生芥末无疆。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肤色各异,但影片中的角色都能很好地融入故事环境及其文化背景。从神行御姐到芥末无疆,无论在角色外貌、性别还是人种上,一旦与日本文化产生明显的心理距离,迪士尼便能很巧妙地通过外号、昵称或服饰造型将角色再拉回来。以芥末无疆为例,如何让一个黑人在日本文化为主的《超能陆战队》中不显得过于突兀呢?从角色出场开始,芥末无疆这个充满日料味道的名字犹如味觉刺激一样让人难以忽视,日本饮食特色随着人名呼之欲出。接下来便是文化概念的具象化呈现,芥末無疆除了黑人标志性的脏辫发型外,最显著的莫过于身着的抹茶色毛衣与盔甲,更贴合些应该是“芥末色”毛衣和“芥末色”盔甲。迪士尼动画电影善于运用视觉语言对他国文化进行直接或间接呈现,文化差异性是交流产生的前提也是障碍。迪士尼动画将各民族的文化形象巧妙地融合到影片中,从而达到拉近不同民族观众情感距离的作用。
作为主角的医疗机器人大白,在形象创作上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以贴合日本文化。在漫画中,大白形象是鲜明的漫威传统战斗系机器人“怪物大白”(Monster Bayman),它是由主角小宏发明代替已故父亲的心灵寄托兼机械保镖,所以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冷酷可怖的外观[5]。动漫与电影中大白的不同点是身体外白色的坚硬钢铁盔甲变成了柔软的圆润充气皮肤,棱角分明的面部特征也简化到两点一线如日本神社前的传统铃铛造型。
在角色视觉设计之初,首席角色设计师认为像小宏这样的天才孩子会一边吃杯面,一边玩电子游戏,一边做功课。他会穿着篮球短裤,头发很乱。而且他的牙齿不整齐。对于牙齿这样细节上的刻画也是根据日本人饮食习惯上的考量而产生的设定,日本饮食的一大特点便是软糯,这使得他们的牙齿未得到很好的锻炼,下颌骨不能完全发育,导致日本人的牙齿参差不齐。在影片中观众也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一细微的差异。
(二)情节设置中的日本文化元素
《超能陆战队》中的日本文化不仅体现在角色等视觉符号上,还体现在情节设置上日本元素的融入。漫威对于旗下IP改编的自由度也是迪士尼能够成功塑造大白这一“软萌”形象的重要基础之一。区别于漫威超级英雄素有的坚毅超凡基因,迪士尼将日本二次元文化中的“萌”元素注入其中,势必收获日本观众的喜爱,治愈系的人物设定也是大白这一角色区别于以往漫威与迪士尼动画中故事主角的特殊之处。
在影片中大白的可升级设定为其日本化提供了顺理成章的逻辑支撑,主人公小宏为大白写入了预设医疗程序之外的战斗系统,学习空手道招式这一情节融入了明显的日本元素。该情节也会让人回忆起电影《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学习中国功夫与空手道的情景。
(三)日式风格与美式建筑融合的城市景观
《超能陆战队》中融合了东京与旧金山两座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同时具有高科技的未来特征,里面的建筑、道路,以及商业经济类型都得到了有力的刻画。如此的城市景观设计实现了科幻元素与美日文化元素的和谐并存。
电影《超能陆战队》的城市设定“旧金山+东京”是观众津津乐道之处。Tokyo与San Francisco的结合诞生了San Fransokyo这一美式幽默的地名。东京与旧金山这两大国际大都市在美学和视觉符合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混合设计之前迪士尼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为了构思这个未来之城,首先需要设定一个足够合理的解释,迪士尼御用艺术指导保罗·费利克斯(Paul Feli)的想法是在1906年旧金山发生地震之后,当地的日本移民开始用地震带的通用建筑技术(满足灵活性和可移动性)来建立这个融合的未来之城。于是城市中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投射的是东京涩谷的摩天大楼,山坡上远处的维多利亚式双层公寓也是以旧金山市的真实建筑为原型。而影片当中卡斯阿姨的咖啡馆也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名字就叫Aunt Cass's Caf(卡斯阿姨咖啡馆),对它的设计便是巧妙地在屋顶加入了日本文化元素中标志性的鲤鱼旗,以及招牌位置的陶瓷材质招财猫(招き猫)形象。
除了城市街道场景外,另一标志性场景便是几乎由现实中旧金山理工大学校园照搬的“旧京山理工大学”,艺术指导保罗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它始建于20世纪初、并具有斯坦福式的使命复兴式建筑风格,从中尽量结合日本的建筑风格。似乎是迪士尼的私心或是科技自豪感的缘故,在大学校园以及科技展的场景上并未增添多少的日本元素,而是原汁原味的美国风,其中也不乏“苹果之父”乔·布斯等彩蛋的出现。当然在机器人学理论研究上走得最远的无疑是美国,在这一点上观众也确实无可指摘。大学中实验室内部和许多美国真实的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布置相同,包含头脑风暴时使用的白板,复杂的科学仪器设施和杂乱堆放的实验半成品,这一切元素成为吸引主人公小宏来到大学进修的理由,同时也是美国得以吸引全球科技人才纷至沓来的理由。这一点是迪士尼自威利号汽船驶出时就早已刻下的美国流行文化基因,更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中的文化基因,美国注定在好莱坞电影中成为科技的另一代名词。
二、迪士尼动画的精神内核
在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网民投票选出美国20大文化符号,包括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麦当劳、NBA、可口可乐、希尔顿、万宝路、迪士尼等。不难感受到,从美国文化造就了迪士尼再到迪士尼成为美国文化符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便在于迪士尼在动画电影以及实体游乐园文化产业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而迪士尼动画电影本身也吸取了大量其他美国文化符号的经验。
(一)美国精神是迪士尼影片的文化底色
动画作为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时期都对美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无论影片中的他国表现得如何微妙传神,美国精神始终是迪士尼动画的文化底色。美国文化中的幽默性、实用性、包容性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特征在迪士尼影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商业性、开放性和现实性既是美国电影工业的文化特点,也体现出了美国文化自身的价值取向。
幽默性是迪士尼电影中特征鲜明的文化符号之一,早在1982年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上映时,米老鼠与幽默便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影片中充分运用了夸张的动作以及令人啼笑皆非的声画结合,例如影片中,蒸汽船上的一只羊把掉在地上的樂谱《稻草堆里的火鸡》吃进了肚子里,米老鼠用尽千方百计都难以取出,于是想出另一个方法:他把羊嘴打开,米妮顺势将羊尾巴折成摇把儿的形状,摇动起来,羊变成了留声机。这时,配合这个画面,羊嘴里发出了民歌《Turkey in the straw》的曲调。以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个搞笑情节似乎有些粗糙,但在当时却是十分轰动。寥寥几个动作在音乐的加持下充分激发了喜剧效果。
(二)他国文化作为传播入口
我们从文化传播角度来看,迪士尼影片常常借助他国文化符号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入口。以《超能陆战队》为例,在主人公小宏为大白编程完战斗系统后加入的空手道鞠躬元素以及紧随出现的美式碰拳礼(A first bump)均可以看作是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对异国文化的致敬。电影对于东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使不同文化同一画框内展现产生了美感的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影片中同样可以感受到日本武士道文化中的“忠义精神”,如小宏和大白在仿制微型机器人的工厂被发现时失足从二楼掉落下来,危急关头大白以自身为气垫仰面将小宏抱入怀中,以及为抚平小宏失去至亲的创伤带他在“旧京山”的天际翱翔并为让他快乐起来而甘愿化身战斗机器直面反派,更甚至在影片结尾高潮时为把小宏和博士女儿从异次元送出而选择牺牲自己,这种种行为皆与日本武士道精神相契合。
三、迪士尼跨文化传播手段对中国影视创作的启示
中国影视制作团队可以吸取借鉴迪士尼影片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展示中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元素的包容性,增强文化自信,从而提高自身创作故事的能力以及运用多元文化元素的水平。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也涌现出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之类优秀的电影作品,在其成功的背后也同样离不开对于故事的打磨和文化元素的选取及应用。在剧本创作上应努力增进动画的文化接近性,丰富动画角色国际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风俗习惯、礼仪等都需要细心挑选添加到故事中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早在1995年播出的《海尔兄弟》中,不同肤色、发色、性别的伙伴们在周游世界的旅途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点也是当代动画电影可以借鉴的对于文化符号的融合。
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同样是影视创作者丰富的灵感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具有十足魅力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些个人英雄主义还并不孤立存在,而是扎根于“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之内,例如《三国演义》中赵云为救少主七进七出,关羽单刀赴会既具有“为国为民”的集体主义英雄的色彩,也具有强调个人能力与风采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动画方面,也曾出现过《虹猫蓝兔七侠传》这种以侠义精神为主导的优质动画片,其中也伴随着个人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摩擦,最终主角团结各方力量达成“七剑合璧”从而赢得胜利。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独具的魅力,同样也可以为今后的中国动画指明一条方向。
优秀的贴合剧情的配乐同样可以给予动画电影在传播上的帮助,也是跨媒介叙事的多元呈现。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导演田晓鹏执导的又一部动画电影《深海》的前期预告中也采取了利用影片插曲《小白船》这首本身具有一定传唱度的童谣作为电影预告片的主体。这能够看到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团队开始关注对于观众情感共鸣的营造,也能证明中国有创作优秀影视音乐的能力。
依托好莱坞成熟的市场体制,《超能陆战队》得以在内容和叙事上流畅进行,大量的搞笑片段收获了孩子们的笑声,而适时的煽情片段也收获了家长们对于电影主题的认可,迪士尼的文化主旨“爱与希望”也得到了宣扬。在商业模式上,如何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宣扬好中国文化价值观念对于我国动画公司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寻找能够引起更大范围内观众共鸣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并熟练运用,将四海之内皆准的价值观用中国的叙事方式,借助中国文化的外衣传递出去,才是打开海外市场的一剂良方。
四、结语
通过对迪士尼电影在跨文化传播角度的分析与探讨,为中国动画电影如何打开市场走向海外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中国动画电影可以在原创性的基础之上,保持积极正向的叙事内容,同时借鉴迪士尼的完整电影生产产业流程,以开放的眼光面对全球流行文化尤其是美国流行文化,从中寻找可以借鉴融合之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植根中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发掘各个国家与地区的优秀文化,寻找共鸣之处,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使中国动画电影国际化之路更加清晰。
中国电影工作者应在着眼于中国优秀文化宝库的同时打开思路拓宽视野,将目光放到全球文化的角度上来,将世界各地的优质文化资源化为己用。这并非拿来主义,也绝不是对中国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恰恰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足够自信才能相信中国电影允许并欢迎外来优秀文化成为我们的养料,从而在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凝结出优质的文化果实。
参考文献:
[1]吴柳佳.从文化杂糅的视角对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文化输出的观察[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2).成都:四川西部文献编译研究中心,2022:244-247.
[2]姜合秀.文化维度视角下迪士尼动画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22.
[3]李兴成.基于角色造型提升动画电影趣味性——以《超能陆战队》为例[J].大众文艺,2020(08):181-182.
[4]李祥,王丽.动漫电影《超能陆战队》中美国流行文化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170-173.
[5]周成梅.《超能陆战队》中的日本文化元素探析[J].戏剧之家,2018(05):92-93.
[6]李静.《超能陆战队》中的美国文化探析[J].电影文学,2017(16):123-125.
[7]祝琳.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的品牌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苏海涛(1999-),男,山东德州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专业202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刘艳(1973-),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视艺术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