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念 敖文杰 杜卉 郭建军
收稿日期:2023-03-11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TB024).
作者简介:张长念(1980—),男,安徽萧县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武术文化与发展;通讯作者:郭建军(1968—),男,山西太原市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医融合技术理论与体育医学.
引用格式:张长念,敖文杰,杜卉,等.传统体育养生促进慢性病康复的研究进展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6(5):484-491.
DOI:10.14182/J.cnki.1001-2443.2023.05.010
摘要:运动疗法在现代康复医学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愈发成为慢性病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体育养生类运动疗法干预慢性病的研究较为可观,但缺乏系统性的整合与梳理。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传统体育养生与慢性病康复研究的科学前沿、历史经验与研究局限,进行整体考量与细化分析。研究认为在理论研究方面呈现出研究成果总量相形见绌,方向较为零散、干预方案的深层考量乏善可陈、缺乏与其他运动较短量长,不利于揭示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的独特之处和作用机理。在实践方面表现出忽视古今之别,忽视病因与病种、练习场景设置单一,忽视环境与心理因素、空虚外化,忽视内在的体验与气机的变化,成为一种队列练习。本文认为在理论研究方面干预方案应考虑传统体育养生练习的“核心要素”,提升论证与结论的科学性、与其他常用运动方式进行对照研究。在实践方面要因人而异,因需而设,区分古今变化精准施控、运用时代的眼光,解放思想,促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传统体育养生运动的个人体验与群体关系,创设不同练习场景。
关键词:传统体育;养生;慢性病;康复
中图分类号:R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43(2023)05-0484-08
引言
慢性病(Chronic Disease),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在长时间、多方面原因综合牵引下所形成的结果,具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的复杂病理特征,发病原因盘根错节,病情变化过程长、涉及社会群体面广、危害性较大、致残概率相对较高是其突出特点,生产生活能力的下降不利于慢性疾病患者追求美好生活,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生存与发展负担。慢性病范围广泛,发病波及各大生理系统如糖尿病、肩周炎、冠心病、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等。
在长期的现代医疗康复和体育促进健康的实践中已然证实,运动疗法在现代康复医学占据重要位置,对于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颇具效果,愈发成为慢性病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运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练习,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康复需要、病情类型与程度、患病部位安排和设计差异化、个性化的运动形式与强度,可以促进慢性病的预防、增强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此领域的循证研究已较可观,对其当前进展进行一个回顾,并反思研究局限,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助益。
在中国,狭义的传统体育养生主要指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中心组织专家在传统养生功法基础上编创的系列健身气功功法,主要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大舞、十二段锦等。广义的传统体育养生则包括所有中华民族传统养生运动及知识体系。太极拳虽然是中国武术的一个拳种,但由于具有显著的养生功效,从而也被纳入传统体育养生的范围之内。由于同属东方文化体系的瑜伽也有意念、呼吸与身体活动协调运行的特点,所以也经常与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相提并论。而“正念”“冥想”等,尽管没有身体“运动”的要求,但由于强调对意念、呼吸的控制和运用,又有东方佛教文化传统渊源,也经常被置于传统体育养生范畴考量。
1 各类传统体育养生健康研究进展
1.1 太极拳
太极拳被称为“绿色运动疗法”,是一种有别于现代预防医学实践的重要方式,能使气血在人体经络中运行更为顺畅,能加速周身血液的循环流动。太极拳练习讲究采用深长的腹式呼吸,要求“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使胸部宽阔,腹部充实,膈肌能够有节奏地上下运动,使肺泡充分地发挥作用,吸入更多的氧气,改善肺部的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可以使血管运动神经的稳定性和血管平滑肌弹性度提高[1]。有研究表明,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减少外周血液循环阻力,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降低心率,降低血压、胆固醇水平[2]。Gloria等[3]严格按照评价治疗方案进行多次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得出较为明显的结论为如果高血压患者规律性进行太极拳学习并在实践中巩固,一般情况下在94天的太极拳训练实验干预之后患者的血压会有一定降幅;贾巧等[4]根据心理学理论有计划、按步骤地对患者进行干预,并将48式太极拳与之融合,明显改善了患者体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紊乱的病理状态,提高了ADP水平;周铮等[5]认为以往的相对传统的医疗手段难以对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而太极拳在治疗这一类型的患者中具有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口、没有副反应、不会造成经济负担的优势;太极拳亦能活血化瘀、舒展经脉,太极拳中的弓步动作,例:野马分鬃、玉女穿梭和金鸡独立这种离心运动能够有效地整合锻炼者的中枢神经,提高膝关节力量和柔韧性、增加肌肉降解乳酸与提高人体耐受能力,能提高中老年人感受身体相对位置与空间位置的能力,可以与部分半身不遂患者的康复治疗相结合,能明显增强患者的运动与生活能力[6];研究显示,长时间、强度适當的进行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减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及周边肌群僵硬,通过对膝关节屈伸肌肉的锻炼,提高膝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预防失衡的能力,改善走姿及生活能力,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得到明显的进步[7];许荣梅等表示太极拳在演练时,演练者表现出“舒展、大方、圆滑、协调”的肢体运动特点,与俯卧撑、开合跳等的寻常锻炼方法比较,在人体肩、肘、腰、髋和膝关节的活动度的改善方面有明显提高(如表1、表2所示),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关节炎、肌肉劳损等问题[8],有专家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作为治疗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的运动处方,而太极拳在治疗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中效果更为显著,能明显提高其骨骼矿物质密度值,改善骨萎,提高应急应变能力[9]。
1.2 易筋经
易筋经是一种静力性功法,在习练过程中十分注重呼吸,要求平稳绵长、深度呼吸、张弛有力[10],结论揭示,易筋经可有效改善盘源性患者腰部原有功能无法正常发挥的状况,减轻下腰部痛感的速率较高,其治疗成效较之于传统的诸如外力牵引疗法有明显提高,对腰臀肌筋膜炎、放射性麻木疼痛及骨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部分痛感[10]。易筋经的“三调”是指“调心”、“调息”和“调姿”。用“三调”来促进身体机能的提高,可以让血液流速加快,增加关节韧带的厚度,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周边肌肉的肌力,让人体更加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应急应变能力增强,身体活动范围增大,是一种变易经络、内壮脏腑、外强筋骨的锻炼方法[11]。适度进行体育活动成为糖尿病医治的方式之一,有学者[12]将易筋经作为运动方式对由正常糖向糖尿病转化的过渡阶段患者进行试验干预,结论反应,易筋经能够明显减少糖尿病的患病率。此外,易筋经中的“青龙探爪式”通过左右探爪和身体的转动、前屈,使两肋松紧交替,达到梳理肝气、调情志的作用,能够有效排除紧张、抑郁的情绪,消除烦恼,缓解内心压力,改善心理[13]。此传统运动疗法有较平稳的运动负荷,可以舒展全身肌肉、关节、脏腑等,加强神经调节能力,改善前庭功能,有针对性的发展平衡能力[14]。
1.3 八段锦
八段锦理论源于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现在预防患病、防治病情恶化,进一步展现了传统运动疗法的独特之处。方朝晖等[15]运用健康教育、八段锦练习等一连串的干预方式对筛查出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进行实验干预治疗,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慢向糖尿病转化的速度。汪春[2]115让肩周炎患者长期坚持练习相对温和的八段锦,发现与电针手段相配合,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在改善心率不齐问题方面,在一项习练八段锦对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研究中,发现八段锦确实在提升某些生活品质与状态方面对疲劳性亚健康者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对缓解生活与工作众多心理负担,排解与消弭负面情绪,摆脱因心理、情绪问题造成的亚健康状态,为身边人提供情绪价值方面作用明显,练习八段锦能够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明显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失眠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但是不同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干预频率及运动周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且该方面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少的问题。易筋经结合针刺,应用多导睡眠图可以看出两者结合对大学生的失眠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无不良影响,伸筋拔骨,平衡阴阳,注重任督二脉[16]。
1.4 五禽戏
五禽戏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方法可以强壮筋骨,畅通经脉、调息脏腑,导引健身,防治疾病,开创了我国运动养生之法[17]。五禽戏动静相兼,松紧有度,趣味性强,整套练习属于中等强度,研究表明,老年人练习五禽戏后身体素质明显提高,测量时可采用XXG-D型心血管功能测试仪进行检测[18],结果显示练习者心脏泵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能明显增强女性KOA患者的大腿后侧链肌肉群的力量,可以减轻身体不适感,改善身体僵硬、身体功能退化等症状,增加女性KOA患者幸福感。骨质疏松的改善与五禽戏习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一项研究表明,长期进行五禽戏的练习确实能够明显改善或者缓解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引起的附加疼痛,减缓骨组织体积和密度减小的速度,防止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谷磊等[19]认为虽然传统的五禽戏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经 Kinect 人体动作矫正系统矫正的新编五禽戏练习更可以减少随年龄增加而导致骨骼密度值下降的幅度,从而对新编五禽戏针对提高骨及骨关节功能与质量有更显著的积极意义(如表3)。
1.5 瑜伽
瑜伽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医疗方式逐渐在慢性病临床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较为明显的疗效。瑜伽对身体八大系统都有十分显著的积极意义[20]。长期进行瑜伽练习可以使增大肌力,增强神经肌肉募集能力,使肌纤维内蛋白质及糖原含量提高,毛细血管增加,增强心脏供血能力,提高身体代谢能力,肌肉耐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身体灵敏度、肌肉控制力皆有所提高,能使骨周長、表面积增加,提高骨骼密度值,让骨更为不易折断,让骨头中的碳、氢形成的化合物升高,进而提高骨的整体弹性;可增加肌腱和韧带以及它们在骨上的附着点的强度,让其能够承受更大的外部附加的横向、纵向的作用力,能使含氧结合蛋白的含量升高,提高身体耐受乳酸的能力和心肺功能,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延展性与肌力,预防肌肉拉伤,预防或改善关节炎、关节疼痛,增加关节处韧带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关节脱位发生的概率。瑜伽还可以通过音乐和拉伸动作来缓解身体与心理疲劳,有助于摆脱常见的亚健康状态。瑜伽通过促进人体分泌激素调节心理情绪。最近的研究表明,练习瑜伽者人体内的内啡呔和所释放的多巴胺会增多[21-22]。陈丽霞等人[23]通过对高校痛经女大学生瑜伽练习对照试验得出,瑜伽练习对改善女性痛经具有显著意义。此外,在对饮食的部分种类有所回避的心脏病患者的实验里发现,一段时间后瑜伽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游离胆固醇、胆固醇酯、“坏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含量[24],同时血管造影的损害也有所降低[25],患者的肺活量有显著增大[26]。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瑜伽还可以增强肺的功能(最大呼气流速和肺活量),提高呼吸效率。印度碧卡内州SP医学院的阿戈拉瓦尔医生及其研究小组[27]对一百名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发生代谢紊乱的年满18岁的人员进行运动干预,对盘腿静坐和瑜伽的针对性疗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发现将瑜伽常态化练习的具有代谢综合征的成年人相比于进行传统的医疗治疗的成年人,其腰围、血压、血糖和体内的脂肪明显较低,而对身体健康有加持作用的包括脂质和蛋白质的“混合微粒”a1脂蛋白却较之更高。
2 传统体育养生总体对各种慢性病康复促进效果研究梳理
2.1 心血管疾病方面
太极拳、五禽戏和八段锦不仅可以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失调引发的心率不齐,且通过此类动静兼顾、松紧有度、强度适中的传统体育养生可使练习者中枢神经系统稳定性得到提高、并增大血管平滑肌的弹性,减少外周血液循环阻力,使血液中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脂降低,尤其减少了“坏固醇”含量,增加了“好胆固醇”含量,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表现为运动及安静时心率和血压有所下降,增加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了心肌的营养供给,提高了心脏收缩能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每搏输出量加大,心泵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长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可明显降低、减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的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使血压随着人以年为单位的自然增长而增高的速度降低,从而保持血压在相对安全区间的时间更久。
2.2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
通过研究发现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太极拳、八段锦和易筋经均为静力性功法,且练习时为保持动作稳定和协调常采用“腹式呼吸”,得以胸廓得到充实扩张,膈肌运动更加充分且力量得到增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肺组织的弹性,肺泡开放数量及程度显著增加。因此,呼吸肌收缩力量的增强和肺泡开放程度的增加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气道阻塞所引发的气道阻力加大情况,而且还增加了肺部气体利用率,使身体在静息和运动时通气/血流比值(V/Q)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范围内,长此以往的练习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2.3 代谢系统疾病
以流行性社会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为例,方朝晖等[28]、贾巧等[29]证实八段锦、糖尿病和易筋可以显著改善正常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机体脂质代谢水平、糖代谢水平。积极的传统运动训练可以促进机体能量消耗、造成机体热能负平衡、抑制食欲、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并且适宜的训练可以增加机体瘦体重,这不仅增加了机体的基础代谢率,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肥胖症的发展,而且还通过合理地调控机体的糖耐受能力和脂肪代谢水平改善了因机体代谢失衡所引发的糖尿病情况。
2.4 运动系统疾病
以骨质疏松、肌力、平衡能力下降和膝骨性关节炎(KOA)为例,太极拳、瑜伽、五禽戏和八段锦均为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的“静功”,此类运动可以通过适宜的负荷刺激加强骨代谢过程,使骨骼增粗、骨皮质增厚、防治骨脱钙,有效地纠正因年龄增加、骨代谢紊乱所导致的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等骨关节退行性病变问题。此外,合理的传统运动训练使肌肉中毛细血管的数量和宽度增加,增大了血液流动的路径,增大了血液与血管接触了面积,从而提高了物质交换的效率,肌纤维增粗,血液中肌红蛋白的储量增加,供氧能力增加,从而起到防止肌肉萎缩所导致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下降,并且增加肌肉力量。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因关节软骨及周围结缔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通过此类运动训练在增加膝关节周围稳定性肌群力量的同时,使膝关节稳定性、平衡能力以及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2.5 抑郁症
瑜伽、八段锦和易筋经等传统运动训练要求意、气、身相结合,动静结合、形意相随、意气相依,任何动作均以意识为先到,以意识带动动作,使练习者大脑皮质从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以此大脑皮层处于内抑制状态,依靠内抑制过程的这种保护,使过度兴奋而导致功能紊乱的皮层细胞有可能得到复原,并且此类运动以诱导肌肉和精神放松为主,适宜负荷传统运动训练的同时刺激机体分泌多巴胺,抑制5-HT的合成过多引起机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此外,此类传统运动训练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细胞营养代谢,长期练习可以有效地纠正抑郁症的患病程度。
2.6 癌症
负荷强度适中的中国传统运动训练如太极拳、八段锦和瑜伽对癌症患者生理心理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运动注重腰部的旋拧,对脏腑有挤压按摩之功效,练习时要求意念集中,放松、静思[30]。在生理上,太极拳可以激活癌症患者的运动欲望,对免疫系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刺激免疫系统细胞的增多,如CD4、调节性T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加T细胞和NK细胞活性,有效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健康,增强外周血细胞活性;在心理上可以有效减轻对抗癌症的恐惧,减轻急躁情绪和疼痛感,促进睡眠。并且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瑜伽,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BMI指数,起到增加患者瘦体重以间接提高基础代谢率的需要[31]。
3 反思
3.1 对研究的反思
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存在诸多问题。以太极拳研究为例,总体上来说,研究仍然不多,Klein等总结了有关领域的研究后认为,太极对各种问题的促进作用可以分成以下几种。证据很充分:提升平衡、减少对平衡的恐惧;有较强证据:提升心血管系统、生活质量、压力管理、关节活动,延缓衰老;有一些证据:改善免疫反应、疼痛管理、睡眠质量,减少压力,减少因为癌症和关节炎带来的功能性损伤[32]。大多研究者都会提到太极研究领域当前的几个最大问题[33]:(1)太极具体练习方式不同,并未标准化;(2)干预时,练习时长、频率不同;(3)多采用前后测方式,随机对照实验较少。
统观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的大部分已有研究,在测试、指标选择、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的把握较为科学规范、但对于干预方案的深层次考量上乏善可陈,往往笼统地表述为用某种传统体育养生方法(如太极拳)作为干预方式,简单地交代干预时间、频度,至于具体练习目标(带着不同的动机、目标去练习,即便表面上行为一致,其效果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别,如太极拳练习者,有的冲着社会交际,有的奔着健身养生,还有的为了推手娱乐,少数人还保持着对于防身技击的追求)、组织方式、运动负荷、指导方式、指导员资质、效果掌控、可复制性设计等对于传统体育养生练习来说很“核心”的“要素”几乎没有很好地考虑、设计,或者没有很好地交代。可能使得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成果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
缺乏与其他常用运动方式的比较,不利于发现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的独特之处,进而更不利于揭示其作用机理,对练习实践的建议也就难以为据了。
3.2 对实践的反思
从相关研究干预方案的设计和执行,反映出传统体育养生社会练习实践存在的几个问题:
3.2.1 忽视古今之别 古代流行的感染性疾病在当前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而由于營养摄入过多、压力过大、运动过少、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抑郁等身心方式疾病却成为了当前危害最大的疾病群。因此针对这种新的形势,古人的养生方法,不管是从运动时间的角度、还是运动方式和强度的角度来说,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有意识地调整传统的运动方案,以适应这种变化。当前的养生和预防,应当以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糖尿病几类疾病为主要的目标,来设计方案。
3.2.2 练习场景设置单一 练习场景大都设定为专门练习场地,如公园、体育馆、学校等,家庭、办公室的生活化场景较少考虑。比如大运动量的练习一般需要专门的场地或器材,而且容易出汗,因此一般来说,工作场合,如办公室等场景,不适宜采用较大运动量的运动;城市家庭则一般空间较小,不适宜占据较大活动空间的套路化运动。如二十四式太极拳等,不适宜居家练习。
3.2.3 空虚外化 太极拳、八段锦传统运动是一种内化的,自我体察为主的运动方法,内在的气机变化,和我们当下的身心状态密切相关,而改变内在的气机,就会诱发身心的不同体验和感受,反过来不同的身心感受,也会引发内在的气机变化。这是传统功法调整身心疾病、养生保健的基本原理,因此传统功法的练习,必然是注重个体的感受。
但这并不是说传统功法就一定排斥群体的练习,群体练习当然也可以,但重点依然是在于体会人群中一起练习和自己单独练习,这两种场景下,自身的感受有何差异,如果群体中感受更为清晰,变化更为明显,那么在这一阶段就适合和他人一起练习。
而当前某些运动方法的推广,从根本就偏离了健康和养生的目的,变成一种队列的训练,因此必然只把标准放在外在的动作是否整齐划一,完全忽略了内在的体验,而由于参与运动的人存在各种差异,部分人甚至必须努力去完成某些动作,因而不但不能有助于养生,还会带来身体的损伤。
4 展望
研究方面,干预方案考虑传统体育养生练习的“核心要素”,提升结论的科学性以及成果的应用价值,与其他常用运动方式进行比较,发现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的独特之处。这些应是今后传统体育养生促进健康研究的着力之处。
实践方面,以太极拳为例。太极拳本身就是中国武术发展创新的产物,各式太极拳的衍生更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的结果,到了现代却因为大规模的“扩张”从而异化为束缚自身的牢笼,出现诸多与时代脱节的弊病顽疾,积重难返,需要我们运用时代的眼光,解放思想,促使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在众多的“传统太极拳”因为对时代适应性的降低和对于演练性比赛成绩的追逐而导致不同程度异化的同时,许多新时代的太极拳传扬者进行了深度的反思,并结合现代科学认知体系和运动训练成果经验,针对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现实条件的“可能”和防身健身、对抗娱乐的“需求”,对传统太极拳修炼体系进行了大胆的解构和重建。
其中的佼佼代表者当如“三摇三摆太极功法”训练体系,该训练体系以引进落空为核心,当能够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以后,就可以演变出无穷的变化。另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都体育学院教师基于从传统各家太极拳提取出来的十二个基本动作元素构建了太极拳“十二功法”:综观太极拳各家套路运动,无不遵循外在走圆、内在旋转的身体运动轨迹,而这个运动轨迹是在空间的三个维度中进行的,分维度将太极拳的动作予以分类,就会有三类动作,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上的动作,在每个面上,又有身体两侧同时运行和交替运行两种运动形式,依据此理编创太极拳“十二功法”[34]。
参考文献:
[1] 曾永红,曾彦平,李琳,等.长期太极拳运动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2):1148-1150.
[2] 王雪芹.太极拳的生理医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4):113-120.
[3] 王晶.太极拳运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8:55.
[4] 王国妃,王曙红,姜萍岚,等.瑜伽运动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37-941
[5] 张雅丽,陈滨海,高文仓,等.六字诀对肝郁脾虚证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9,18(11):72-74.
[6] 欧梦仙,刘宇,郭红,等.太极拳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8(1):12 .
[7] 史静卉,王振伟,李海燕,等.传统“六字诀”呼吸操的肺康复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80+183.
[8] 许荣梅,王艺锦,李晓艳等.太极拳对年龄偏高老人手眼协调及肢体灵活能力效果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9):1250-1253.
[9] 张容瑞.八段锦结合放松功对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25.
[10] 张二明.24式太极拳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20.
[11] 蔡惠.瑜伽练习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J].中国教育导刊,2008(7):42-43.
[12] 屈群芳,吴传芳,谭玉婷,等.八段锦改善抑郁情绪研究的文献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25(3):57-59.
[13] 黄睿.健身气功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2):53-55+61.
[14] 胡立.健身气功·易筋经改善老年妇女平衡能力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35.
[15] 史静卉,王振伟,李海燕,等.传统“六字诀”呼吸操的肺康复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80+183.
[16] 帅惠琼,王佳琳,丰芬,等.中医传统功法应用于失眠患者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8):91-93.
[17] 孙皎,王黎,张秀英,等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脑功能及体力的改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688-4689.
[18] 卞伯高,潘华山,冯毅翀.健身气功五禽戏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1):26-29.
[19] 谷磊,刘毅.健身功法新编五禽戏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79-82.
[20] 蔡惠.瑜伽练习对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J].中国教育导刊,2008(7):42-43.
[21] HARTE J L,EIFERT G H,SMITH .The effects of running and meditation on beta-endorphin,corticotrop in-releasing hormone and cortisol in plasma and on mood[J].Biol Psychol 1995,40(3):251-265.
[22]KJAER T W,BERTELSEEN C,PICCINI P,et al.Increased dolpamine tone during meditation-induced change of conciousness[J].BrainRes. CognBrainRes,2002,13(2):255-259.
[23] 陈丽霞.对痛经的瑜伽运动处方疗效评定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4,26(4):22-23.
[24] 许晓虹.瑜伽防治慢性病的原理和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0,7(1):65-68.
[25] FIELD T M.Tai Chi research review[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2011,17(3):141-146.
[26] 楊慧馨,虞定海.国内太极拳健身效果和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6):717-719.
[27] 张二明.24式太极拳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28] 方朝晖,赵进东.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筛查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价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2):100.
[29] 王国妃,王曙红,姜萍岚,等.瑜伽运动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937-941.
[30] 鄢行辉.太极拳对癌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6):92-93.
[31] 张继瑶,叶涛,李宏玉,等.太极拳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2018,33(5):422-424.
[32] ANNE H,TORMOD H.Quality of life and breast cancer:How can mind–body exercise therapies help[J].An overview study Sports,2017(1):10-12.
[33] FIELD T M.TaiChi research review[J].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2011,17(3):141-146.
[34] 李慎明.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330-331.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Reflections on How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Exercises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from Chronic Illnesses
ZHANG Chang-nian1,AO Wen-jie2,DU Hui3,GUO Jian-jun4
(1. School of Martial Arts and Performance,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China; 2.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Wellness,Gannan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341000, China;3. Graduate Department,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4. Innovation Center of Sports and Medicine Integration,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Abstract: Practicing physical exercises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health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it is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curing chronic illnesses. There have been some studies on how traditional sports practicing may affect the cure and recovery from chronic illnesses, however, they lack systematic analyses. This paper adopts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o study the science frontier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its functions in health recovery from chronic illnesses. It also makes attempts to draw conclusions and appoints the limitation of such approaches and offers detailed data to make further analysis. The paper hence concludes tha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utcomes in this field are still far from enough in number and scattered in directions, deeper consideration of intervention is not sufficient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comparative studies with other sports forms, which made it not persuasive enough to expose the specialty and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improving health recovery; Differences between modern times and ancient times, causes and types of illnesses and mental factors and environmental elements, are often ignored; Practicing scenarios are often too similar in setting style; Outer forms are not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and inner experiences and breathing are often neglected. All these mak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to help health recovery just a superficial exercise. The paper thus proposes its suggestions to make the arguments and conclusions more scientific and some “cor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sports exercis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o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sports; The research should compare it with other forms of exercises and make comparative study; In practice, differences of practitioners and their different demands should be considered; Factors of ancient times and modern tim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e should liberate our mind to think in new ways to realiz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focus on the personal feelings and group connections of the practitioners of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exercises and create various practicing scenarios for practitioners.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health exercises; chronic illnesses; recovery
(責任编辑:叶松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