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引涛,胡 楠,张 妍,张育洋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国家实施“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的,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1]58-61,全面推动各高职院校在新时代抢抓战略机遇,主动担当作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让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能够落地生根。“双高计划”建设任务通过“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让高职院校达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这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具有普遍性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进一步强化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0 年12 月,国家针对“双高计划”建设任务出台了相应的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提出“双高”的绩效评价要紧盯“引领”、强化“支撑”、凸显“高”、彰显“强”、体现“特”,进一步为“双高计划”院校开展十大建设任务指明了方向,新时代职业教育已经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主要体现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劳动者;助力提升经济建设水平、调整产业结构、社会的稳定发展等方面[2]16-17,高职院校以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成果转化提升高职院校对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服务支撑能力是“双高计划”的明确要求。本文以“双高计划”建设重点任务和绩效评价要求为目标导向,从提升技术技能服务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推广能力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双高计划”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重点是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3]。近年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同时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能够为产业转型升级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更多的支撑,这不仅是企业技术升级的需求,同时也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4]。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服务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学校培养优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产业行业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双高计划”院校要进一步利用好学校专业群资源共享,人才聚集等优势,紧紧围绕区域内政府、企业和院校实际需求,按照“企业命题,院校揭榜,师生解题,融合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技术技能服务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工作,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双高计划”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是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打造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因此“双高计划”院校要立足现代产业发展需要,以立德树人育人文化为引领,激活学生社团创新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和引进企业优势项目,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一是主动搭建校企共建双创科技与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学校为主导、校企双主体、教师为主力、学生为主角”的工作机制。二是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探索开发各专业课程教材中的创新创业内容,通过课外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各类比赛和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全过程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形成创新创业实训体系[5]10-13。三是制定完善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将创新创业工作列为考核重要指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着力推动从业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转型。
“双高计划”院校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同时要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3]。因此要加强统筹规划,一是利用好学校高端智库资源、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以及专业技术经理人才队伍,打造以高层科研人才为核心、技术转移经理人和优秀学生为成员的不同研发方向科技创新服务团队[6]138-140,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生产及运营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共享科研“金刚钻”,助中小微企业干创新“瓷器活”。二是要面向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以技术技能服务平台为依托,以促进创新成果和核心技术产业化为关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鼓励学校有突出特色技术服务团队参与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发挥科研服务作用。三是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良好氛围,以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健全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作价入股技术转让等举措为抓手,拓宽成果转化渠道,优化转化环境,着力解决科研人员不敢转、不想转等堵点、痛点问题,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切实提升学校技术应用推广能力。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国家重点布局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结合学校专业群分布特色,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管理体制创新,做好科研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管理运行。一是提高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管理运行经费支持,持续加大科研设施、资源条件等建设经费投入;以学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团队为基础,积极与区域内企业联合共建具有特色的校级科研平台;二是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基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同时加大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开放程度,面向学生、企业、社会开展各种技术交流,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升学校科研平台与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创新能力;三是支持各类科研平台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主动对区域内中小微企业在生产过程的技术难题进行调研,常态化收集企业技术难题,采取“揭榜挂帅”或企业定向征集等方式,向校内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员发布技术需求,鼓励教师开展服务地方专项项目与产业化项目研究,为企业提供精准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四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科技目标责任制,将科研规范管理纳入各二级学院(部)科研绩效考核范围,提高管理效率;鼓励各二级学院(部)与“名校大企大所”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产学研融合发展战略高度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大横向技术合作与技术推广;五是要对科技创新成果认定和评估上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发挥学校学术委员会、科协等机构的高水平科研人员的作用,针对各个专业领域所涉及的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分层分类评价,同时积极鼓励采取同行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教师研发科技创新成果的积极性[6]138-140;六是充分发挥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强化学术委员会以及各专委会的组织和职能以及在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责,加强科研诚信方面监督与管理。
通过搭建政、行、企、校多方联动的开放协同平台,探索创新创业新机制,构建全方位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一是以学校内部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为基础,加强与学校各二级学院和行政部门、与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与校外创业导师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与在校学生(创业者)之间相互联动,共同搭建开放协同实践平台。二是以搭建的开放协同创新创业平台为桥梁,与创新创业各参与主体共享资源、信息、政策和项目,积极联系校外创业导师和服务机构做好服务工作,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沙龙,共同培育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等,同时做好政策研究,进行机制创新,引领双创教育。三是依据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探索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思路,将创新创业活动渗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同时将学生引入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与技术服务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效果[7]96-97。四是鼓励教师与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实施研创融合,以研促创,依托技术技能创新平台,联合校企合作企业,深入开展双边技术交流与人才交流协作,由企业命题,学校征集,面向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8]。五是围绕双创人才培养,资源共建共享,内培外引,落实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形成双创人才培养链,通过双创教育培育双创项目,通过双创项目培育创新团队,进而培育双创成果,形成双创成果培育链;六是通过双创团队参与双创大赛和服务地方经济,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孵化落地科技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落地产出效益,形成创新成果转化链,以双创人才培养促进双创成果培育,双创成果培育助推双创成果转化,双创成果转化又从技术、项目、资金等多方面指导双创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现高职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侧和供给侧相匹配。逐步形成双创人才培养链、双创成果培育链和创新成果转化链三链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链。
一是充分发挥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工作职能,探索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机制,加大专利、技术标准制定、技术咨询、工艺革新和政策咨询等应用性成果的支持力度;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将科技成果转化后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开展的企业技术服务作为教师科研能力评价和项目结题的重要参考指标,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作为对教师科研资金支持的参考指标。二是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通过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知识产权规范管理、规范技术服务合同登记、加强成果转化后奖励等方法,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科转动力。三是探索科研成果进课堂、进教材活动,定期在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展览、作品比赛等活动,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四是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相结合,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发展,鼓励校企联合共同申报知识产权、共同制定企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开展专利申请前评估工作,采取同行评价等方式推进专利导航,以此培育更多高价值的专利成果。五是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人员赴企业进行双向交流,加强双边多边协作,创新教师在职离岗创办企业,进一步衍生孵化由学校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现金入股等方式参股创办科技应用型企业。
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周期已过半,全国150 所“双高计划”院校的建设效果也逐步显现出来,抓好做好“双高计划”建设任务中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这一关键核心任务,不仅对各“双高计划”院校给国家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有着重要意义,更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双高计划”拉动高职教育优化发展格局,必将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强大的持续动力。“双高计划”院校要以“引领、支撑、贡献”为目标,结合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建设任务,重点发力,切实发挥好职教改革发展“排头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