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雅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和思维素养的心智特征,是指思维在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需要从基础的“记忆”和“理解;”到“应用”和“分析”,进而到“评价”和“创新”。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局限于对文本本身的理解,过度关注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这样的教学只见“外表”,只关注“具体”和重视“局部”。学生思维的维度被这种切入点比较小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导致学生在阅读时无法获得完整的信息,碎片化、表层化的信息阻碍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一、思维品质与精读文本的概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品质界定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出思维品质的发展目标是“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精读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深挖文本中隐匿的某些含义或寓意,把文本的内涵与思想真正从字面的信息中挖掘出来;挖掘简单的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二、在精读文本过程中培养思维品质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来分析文本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在阅读文本时,逻辑性思维是指读者在对文本语言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类、比较和概括的能力。由于新教材文本较长,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理清故事的脉络,把关键信息提炼出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技能,提炼出文本的结构框架,在反复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增强逻辑性思维。
以选修性必修第二册 Unit 1 science and scientist 的 reading and thinking:John Snow defeats “ King Cholera ”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并归纳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学生通过阅读后了解到:第一自然段重点是提出主题。霍乱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死亡人数剧增,但是人们依然无法确定霍乱的成因。文本中的关键字描述体现出了严重的程度,如: the most feared disease,severe,millions of people died 等;第二自然段落切入主题,解决问题,直接指明矛盾点。面对问题,有两种理论,John Snow 赞同第二种理论,即霍乱是因为人们被食物或者饮用水中的细菌感染;第三自然段层层推进,排除各种可能性,最后确定霍乱的起因是不干净的食物和水;最后一段阐明 John Snow 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大意义:Snow transformed the way scientists study diseases.文章结构清晰明了,从全局分析,文章的结构如下图:
无论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还是人文角度,本文的结构都极具逻辑性,精读本文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二)挖掘文本的“思辨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读者从作品的故事、人物和情节等各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评判、设疑和解释。在课堂上,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辨,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促进其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阅读课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文本,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why ”与“how ”开头的问题往往具备一些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如观察、分析、质疑、评价等。教师多引导学生关注以“why ”开头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角度等,也需要引导学生注意以“how ”开头的问题。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精读文本,深挖文本内涵,形成批判性思维。如在“should we fight new technol-ogy?”这一文本中,“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就是本文的“思辨点”。教师可以针对本文的“思辨点”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1. Why did the author decide towrite about this topic?2. How do we treat the new tech-nology?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一方面享受新科技带给我们的诸多便利,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冲击。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有不同角度的思考,学生开始思考作者对于新技术究竟是抱着什么态度,并且深入思考与新技术朝夕相处的我们应该对其持有什么态度。教师通过提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评价、判断方面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加强内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读者从个人角度出发解读文本,提出个人观点,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教学设计要以文本为中心展开。学生在实践中,除思考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一是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文本中未表达的内容和留白部分,充分开拓思维,进行内容的补充和延展。
例如,教学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reading and thinking :What s in A Name 后,教师提问:Why is it important to study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a country before visiting it? 这个课后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文本的延伸阅读。文本从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历史和文化几个方便介绍了 Great Brit- ain。在精读文本后,学生对于 Great Britain 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学到了介绍一个地方的写作方法。这个课后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进入更高阶层的模式,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之中,学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问题检验了学生精读文本的成果。
新教材必修第一册 Unit 1 The Freshman Chal- lenge的文本,以一位高中新生 Adam的视角阐述了他新入高中的情况。对于 which course I wanted to take ,他的态度是 think very carefully 。对于想参加的课外课程被拒绝,他的态度是 Obviously,I was unhap- py,but I won t quit 。最后谈到未来,文中用了respon- sible,还用了一句 Studying hard isnt always fun,but I ll be well prepared for university or whatever else comes in the future.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学习压力、困难和挫折。结合文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What s your attitude about your school life? 通过精读文本中的内容,学生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并结合实际生活,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了很多文本中没有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补充。
总而言之,教师在带领学生精读文本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不同思维品质的培养方向给学生布置任务,设计出一系列具有灵活性、适切性和关联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全面感悟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