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锋
叠词是非常特殊的一类词语。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叠词,往往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运用叠词的妙处。
一、用叠词可以拟声
名家示范:
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樂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这段话出自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嘈嘈切切”“啾啾”“咯咯”“唧唧”等叠词能够唤醒人们的记忆,让人们“走进回忆”,走进“昨日的环境”。这些叠词能很好地模拟声音,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到无比愉悦。
活学活用:
动物们也许是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一个个从不同的角落里闪了出来……池塘边的青蛙“呱呱”叫个不停,田地里老黄牛不时“哞哞”地呼唤几声,青草地上的小羊一边蹦一边“咩咩”地叫,树林里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什么,谁家的小猫也留下了自己的赞语“妙妙”,惹得小溪也凑起了热闹,“哗啦啦”地唱起来……
二、用叠词可以着色
名家示范: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这段话出自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黄黄”“黯黯”与“散光”“水波”搭配在一起,成为描写秦淮河夜色的点睛之笔。这两个叠词强化了色彩,突出了夜晚秦淮河的美。
活学活用:
黑黑的云朵布满天空,以至于天空暗沉沉透不出一丝光来。地面上,白白的泡沫肆意横流,甚至遮住了绿意盎然的草地……
三、用叠词可以绘形
名家示范: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段话出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用“鼓鼓”一词形容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体之美,写出了紫藤萝花的饱满与充实,形象而生动。
活学活用:
那个胖乎乎的小孩子也吃饱了。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将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细的缝并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四、用叠词可以传神
名家示范: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这两句诗出自杨万里的《小雨》。诗人描写的本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景色,但是在叠词的“帮助”下,他笔下的景物便变得更有趣味了。“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是对雨水的描写,而且写的是那种细微的小雨。“雨来细细复疏疏”,诗人连用了“细细”和“疏疏”两组叠词,非常传神地描绘出丝丝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下得不大又不肯停下的样子,非常传神。
活学活用:
雨静悄悄地下着,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接受着雨水的洗礼。
五、用叠词可以抒情
名家示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巧用叠字,可以将情感抒发得更加强烈深沉,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连用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抒胸臆。“寻寻觅觅”写动作,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写感受,展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写心境,展现了女主人公的悲惨凄凉、愁绪难消。这些叠词为整首词奠定了情感基调,营造了悲伤的氛围。
活学活用:
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个不停。在朦朦的春雨中,依然有人舍不得离去。他们喜滋滋地看粉嫩嫩的桃花,绿油油的草叶;听小溪潺潺流过的声音……也许是游兴未尽,也许是春景太迷人,他们一直不愿离去……
运用叠词,不仅能在形式上使语言更富有美感,而且能在内容上突出事物的特征,使情感更加含蓄蕴藉。在写作中,大家可以合理地运用各种叠词,使文章别具一种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