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光 任敬怡 骆 丽
开展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承担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1]。作为新时代学校育人理念、育人模式、育人机制等的探索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开展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习近平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理论学习、技能实训、育人活动、实践实习等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明确要求。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各门学科育人目标,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好思政课,开展适合本土特色的课程思政模式探索。
中职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关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最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2]。如今中职生生活在网络时代,能够接触到多元化思想观念,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迷失自我,偏离甚至背驰正确的成长道路。此外,由于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育人导向和价值引领功能被忽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能够强化专业群内各专业思政育人职责,挖掘课程的思政育人潜力,形成思政育人合力,从而提高育人成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创新育人模式,增强育才能力,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思想价值的引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也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自身价值观的塑造上得到提升。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通过学科育人目标统筹、课程思政资源整合、思政育人合力搭建、思政育人方法更新、思政育人效果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为中职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以福建省邮电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校创办于1958年,是福建省唯一的通信类全日制中职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通信行业、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方向,坚持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该校立足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特点,通过梳理百年红色通信发展历史,挖掘特色思政育人元素,将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课程思政定位为:以文化育人、情感教育、综合素质教育、问题导向教学为理论根基,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邮电精神”为思政核心,以“扬通信文化、树服务精神、明强国担当”为思政主线,以“课堂+校园+社会”三域协同为运行机制,构建了“1+1+3+N”课程思政模式,见图1。
图1 “1+1+3+N”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课程思政逻辑结构
第一个“1”是指以“红色邮电精神”为核心。“红色邮电精神”伴随建党百年不断丰富,包括“邮电救国、艰苦奋斗的半部电台精神”“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和“人民邮电为人民的服务精神”。通过明确课程思政的核心,专业群内各专业实现思政目标一致化、思政内容规范化、思政效果协同化,课程思政的统领和指导作用得到加强。
第二个“1”是指将“扬通信文化、树服务精神、明强国担当”作为课程思政的主线贯穿于所有专业之中,注重在专业课堂、校园文化中弘扬通信文化,在实习实训、志愿服务活动中培养服务精神,在德育课堂、文化素养活动中强化强国担当意识,确保扬通信文化的专业目标、树服务精神的职业目标和明强国担当的根本目标协调发展、逐层推进,培养学生技术立身、通信报国、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精神。
“3”是指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形成“课堂教学+学生实训”为主的课堂场域、“校园环境+文化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场域和“志愿服务+顶岗实习”为主的社会实践场域的三域联动育人,专业内各学科根据不同场域采用适合的教育主题和教学方法,让思政教育兼顾历史典范性和时代性,形成“‘专业课堂+校园文化育人’联动培养学生通信文化素养,‘实习实训+志愿服务育人’联动培养服务精神,‘德育课堂+传统文化育人’联动培养强国担当精神”的三域联动协同育人机制。
“N”是指“1+1+3+N”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课程思政模式的实施需要从课程团队、课程标准、目标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N个方面进行。
立足思政课堂,培育强国先锋。一是始终把“爱国主义”置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位置,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符合我国国情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融合,创设用好“中国好故事、革命好故事”等思政案例,增添学生民族自信,促使其树立报效家乡、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二是传承“红色通信”精神,在课堂上浸润红色通信历史,从“烽火狼烟”到“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从“半部电台”到“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传承红色通信精神相结合,从党的通信事业发展历程中赓续红色血脉。
深化专业思政,弘扬通信文化。将弘扬红色通信文化作为专业课程思政的着力点,通过搜集整理“红色邮电精神”相关音频视频、文字资料,挖掘“高效、服务、联通”等通信文化内涵,将通信发展历史、红色通信人物、通信行业大国工匠以及通信专业在民族复兴中的担当作为等内容有计划、分阶段地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其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和风起云涌的革命篇章,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职业素养,树立职业自豪感。
加强实训教学,树立服务意识。围绕产业发展,学校与通信企业共建校园通信服务中心、校园快递服务中心、现代客服中心等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建真实运营环境,实现“浸入式”教学,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实训教学。引导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强化校企共培工匠精神。定期组织学生校内跟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培养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进行专业指导,校企开展协调育人,共培行业思维、共育职业精神、共树服务意识。
积极探索应用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媒介,打破时空束缚,拓宽思政育人新途径,将“小屏幕”打造成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如发挥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媒介作用,宣传报道“邮票”在我国通信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结合时事热点、传统节日、纪念日等梳理重要时间节点,确定网络育人课程建设的线索。如在学雷锋纪念日推出“学雷锋,‘邮’传承”专题报道,师生共同重温中国邮票史上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雷锋故事”,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在国庆节推出“强国‘邮’我,向国旗敬礼”专题宣传,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成就,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党爱国情怀。通过互联网联结“生活”“历史”与“思政”,打造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线上育人“大课堂”。
立足中职生特点,构建“强根铸魂”“行方智圆”的特色校园文化。结合专业群特色、学校人文特色、校园自然环境,依据党建历史,打造具有邮校特色的通信文化广场、“邮说党史”长廊、通信发展史碑刻、红色通信展等,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诠释并弘扬“忠贞不渝、使命必达”“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红色邮电精神。组织开展“中国通信故事我来讲”“通信科普知识进校园”“诵读经典诗文,传承红色基因”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图书馆建设,合力打造党建线上图书馆,为广大教师提供丰富的思政资源,构建“书香校园”特色育人文化。
一是推进家校合力,营造思政育人新气象。学校长期重视“家校共育”,健全家校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组织家访、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校园活动等方式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推进校社合力,开创实践育人新局面。鼓励各班级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延续课堂思政教学,以志愿服务为基础,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提升学生参与感和获得感,强化服务精神,提高课程思政感染力。
一是定期组织学生赴电信、移动等公司实地参观和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实践,让学生领略最新电信科技成果,身临其境感受通信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现代通信科技的兴趣,增加对通信发展史、信息通信领域新兴技术和应用创新成果的了解,培养学生服务、奉献、创新等职业精神。二是与电信、移动等通信运营商合作,建立通信服务中心、通信运营服务在线开放平台、邮政快递服务驿站,探索以通信运营服务为核心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育”是指“德育正心、智育慧心、体育健心、美育润心、劳育强心”。“德育正心”是指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全程发展,聚焦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育人的温度,提升立德树人高度。“智育慧心”是指专业教研组联动校心理咨询室在专业课程中开展心理调适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形成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和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体育健心”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定期推出“邮”氧达人系列健身视频引导学生科学运动,引领健康运动“心”风尚。“美育润心”是指通过举办心理团辅活动等,引导学生在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劳育强心”是指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磨练意志,培养劳动精神。
一是秉承专业群“扬通信文化、树服务精神、明强国担当”的思政主线,将专业文化和学科历史典故、最新动态和成果转化为思政教学素材案例,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让思政课走向专业前沿,激发学生的知识共鸣、价值共鸣,提高思政育人效果。二是结合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特点,立足通信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夯实“通信运营服务”这一基础专业,注重“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专业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强调“物流服务”专业在行业应用中的穿透力,建成立足行业特色的通信运营服务专业群课程生态体系,以通信运营服务课程为核心,将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贯通专业群内其他各专业课程中,多学科协同育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一是邀请专家开设思政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专业群内各教研组召开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定期开展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提升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二是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结对专业教研活动,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评课,帮助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意识和思政教学能力。三是鼓励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开展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研究,促使专业课教师能够潜心钻研,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