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红
盐城市经贸高级职业学校
新的经济环境下,持续深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加快。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是发展与考验并存。事业单位要想对危机进行更好地应对和预防,就必须主动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减少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单位的良性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事业单位管理目标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达到预期的利润指标,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乃至非法的手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够获取更加真实、准确的财务资讯,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事业单位领导应设法吸引公众监督本单位的工作,这一做法也为促进本单位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和支撑。
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其中最常用的模式就是合作和合资,因为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所以,在事业单位内部,若没有切实地进行财务管理监督,就会使一些不良后果凸显,如浪费资金、盲目投资等。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预防各种潜在的风险,并从预防风险和风险评价制度的建立方面,使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效率实现有效的提高,以奠定事业单位赓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存在着盲目和随意的特点,致使目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很难提高。在这样的情形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财务管理力度的加强,能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仅有据可依,而且能得到关键指引,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资金浪费,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财务管理制约能使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事业单位建立起较好的社会形象。
对管理风险的控制应当成为事业单位经常性的管理工作。例如,财务监督水平的下降会引发财务问题。这与事业单位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不重视建立风险预警系统等因素有关。其表现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风险研究不科学,岗位设置难以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财务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风险控制经验等。此外,财务监督工作不规范,对财务工作质量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事业单位的内部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办公用品购置,以及固定资产购置。但是,太多的内部投入会使资金运用程度下降,妨碍各部门开展其他工作。事业单位外部投资是为获得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一般来讲,投资都是以长远为基础的。但事业单位目前缺乏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价和可行性研究的数据,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导致投资层次较低和潜在风险较大。
由于经费限制,一些事业单位为了提升运作水准而向外界借贷。借入资金实际上是一个单位的负债。由于对负债所带来的风险缺乏足够的了解,致使事业单位一旦遇到资金困难就会举债。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债的规模会逐渐增大,从而提高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外债与实际使用的用途、时间长短不相符,也会造成无法偿还的风险。
尽管《担保法》明确了事业单位不能作为担保主体参加担保,但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或者由于缺乏法制观念,一些事业单位冒险从事担保业务,而被担保主体的财务风险则由事业单位承担。如果被担保人故意逾期偿付债务,或是带着资金跑路,那么事业单位就必须对自己的保证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财务从业人员应加强自身的财务素养和职业操守。时下,有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存在着贪污舞弊、财务造假等违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用人单位缺乏对员工职业操守能力的培训和审查,缺乏对员工进行持续职业操守教育的重视。
由于事业单位的业务模式较为稳定,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的拨付,无自身经营的负担,且多数单位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够注重,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将财务管理仅仅作为财务部门的工作,而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在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更多地关注资金管理,现金流的管理和财政收入的管理,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缺乏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缺乏完善的财务控制基础,尚无清晰的制度支持。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涉及的资金规模日益庞大,涉及的内容和环节也较多,因此,要从内部控制入手,避免风险,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杜绝财务欺诈。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内控治理体系还处于较低的阶段,内控缺乏章法、缺乏约束、缺乏对内控体系的制约,容易出现资金流失问题,无形中加大了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虽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程序比较严谨,但是协调配合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往往处于事前审批、事后管理的低端管理阶段,缺乏全程监督和事中监督。比如,在专款的拨付和运用上,虽然有审计和考核,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事中管理,容易出现支付风险和管理风险等问题。而一旦出现了这些问题,就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国家利益。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不到位,往往会造成预算收支与实际收支上的巨大落差。有的事业单位认为,预算与实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常出现编制的合理性、严谨性不够,对预算的控制不到位,出现过多的、没有按预算实施的情况。
首先,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全方位监管财政资金。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全面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日常支出,一旦出现问题,风险控制和早期预警系统就会自动启动。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在预警后迅速反应,并依据预警信息,采取最佳对策。其次,要强化事业单位风险防范和预警体系的建设,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保证事业单位资金能够得到合理、规范地使用。再次,要强化对财会干部教育,使其更加科学、高效、全面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在涵盖全过程、全体员工以及全方位的基础上,对各部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督促各部门融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于日常管理活动中,使单位的财务风险预防控制水平得到提高。财务部门要按照本单位管理现状,进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设,并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要充分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和外在环境可能形成的财务风险,并适时、理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第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开展工作要积极主动,使单位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为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评价制度提出建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团队力量,在集中风险管控下,对本单位财务风险能及时地察觉,并从预防对策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
事业单位要想在日常风险控制中提高控制效果,就必须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体系和本单位的管理状况相适应。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健全,为顺利进行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同时,员工能根据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能。此外,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对保证资金的合理流入流出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仅使工作更加科学化,还能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规范,保证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对目前实行的财务内控体系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今后工作改进方向;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先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经验,尤其是内部控制方面的经验。在利用经验来改进管理方法时,要根据事业单位管理状况实施,而不能脱离事业单位的实际。要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真正的功能得到充分地体现,就必须强化对财务管理状况进行监管,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工作状况和管理目标,建立与自身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管理目标与财务风险指标体系。应根据单位的实际状况,利用AHP 或者神经网络优化方法,针对单位发展目标,建立各部门财务风险指数,并对各部门进行重点财务评价。同时,在事业单位日常运作中,要注意监测和收集各种风险指数,当超过相关的财务风险指数时,要及时评估其危险程度,并辨识可预测的风险。此外,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风险评估体系,对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进行理性剖析,并结合现实需要,制定防范对策。在这一进程中,最大的风险在于单位效率低下、浪费和舞弊,而事业单位要把这种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减少本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推动自身建设的稳步持续发展。
要降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影响,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必须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的配置与运用。特别是在成本控制上,要强化成本的会计处理,每月、每季度、每年定期复查成本开支,并对有关的账目进行统计,强化财务报表,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向,以掌握单位收入,支出,存货情况。当成本变动比较大时,应根据支出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奠定基础。在预算管理上,要强化审计,细化资金的归类,并对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在预算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预算执行查询制度,并定期发布财务收支报告,为提高预算执行的科学化水平,避免无预算、超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编制与执行相统一。
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风险监控能力、沟通能力等都会对事业单位风险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效应往往呈现出正面或负面特征。所以,在事业单位管理活动中,要考虑到本单位的现实经济能力和自身发展需要,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者创造一个外出进修的环境,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满足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必须认识到目前事业单位各种工作的优缺点,并结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提升自身实力,克服自身不足。在这一过程中,单位还可以在员工中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教育和培训的成功实施,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促进单位内部员工的沟通与协作。此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很多问题都会被发现,一些问题不需要通过相关制度来处理,今后也不会再发生。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地建立起相关的制度,就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这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不利。而完善制度意味着考核,奖励,惩罚;在实行职责到岗等方面,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定期考核评价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本单位的影响。
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调研,我们看到,目前很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的认识还很薄弱,对现行的会计法规不甚熟悉;大多数的会计工作人员都觉得自己的领导应该比自己承担更多的法律义务,这一认识存在一定的缺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认识,预防思想上的偏差。事业单位要定期对有关财务主管进行培训,并结合具体的工作条件,制定相应的培训项目。可以从不同途径收集有关的法律案件,再进行深入学习,把一些重要的理论作为培训重点,并加以分解,以便受训者更好地了解。要组织专家对受训者进行培训,以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能力和自我控制意识。同时,也要激发财务从业人员自觉守法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反腐、依法行政,时刻注意法律、法规的动态,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事业单位可以从刑事法律风险识别、刑事法律风险帮助、法律责任、法律风险等四个角度对法律动态进行分析。其次,领导干部要经常注意单位工作中违规行为,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合理的奖金发放,是否建立小金库等问题,把与事业单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学习和掌握得深透,提高自身的认识。此外,还要从会计核算的视角,对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几种风险进行细致分析,使领导干部全面认识到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制度进行清晰地规制,更好地把握事业单位管理中应关注的问题。再次,事业单位主管和财务部的员工要以正向、严肃的心态来对培训的重点进行学习,培训结束后要进行及时地回顾和强化,针对不同行业和行业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之后单位的各项管理和财务工作都要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和防范腐败的工作。
总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和风险预警系统,实行集中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事业单位在某种意义上避免财务风险。在当前新的环境下,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是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