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定位维度看中国特色新型出版企业智库建设

2023-11-16 20:50李丽萍
出版参考 2023年10期
关键词:出版企业战略定位智库

李丽萍

摘 要:战略定位是出版企业智库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当前出版企业陷入智库建设战略定位模糊的“迷思”中,不同程度存在战略定位自我化、空泛化、简单化等误区。本文在对出版企业现有战略定位误区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借助SWOT工具对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进行分析,并阐释了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主要内容,以期为中国特色新型出版企业智库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版企业 智库 战略定位

自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来,各行各业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推进智库建设。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出版智库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出台指导意见总体部署出版智库建设,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推动各类型出版智库有序发展。作为出版智库不可或缺的类型之一——出版企业智库建设由此驶入“快车道”。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大型出版集团,江西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单体出版社纷纷试水智库建设,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服务,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2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16家机构入选“2022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其中3家出版企业智库入选;2023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信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6家出版企业智库入选“2023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然而,对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出版企业智库仍有不少差距,最突出的表现是目前出版企业仍陷入智库建设战略定位模糊的“迷思”中。

战略定位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战略管理活动有效落地的前提。出版企业要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质量智库就要避开战略定位误区,采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战略定位分析,并对智库战略定位主要内容进行系统认知,以此确定与国家顶层规划相匹配、与自身资源禀赋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精准战略定位,切实提升智库品牌咨政力、服务力和传播力。

一、出版企业智库现存战略定位误区

战略定位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资源分配以及经营决策。合理可行的战略定位能够正确引导智库实践。从当前实践来看,出版企业智库仍存在战略定位自我化、空泛化、简单化等误区,一定程度上造成智库建设“被动的多,短期的多,流于空泛的多;积极主动的少,前瞻性少,实际可操作性少”[1]。

1.战略定位自我化

出版企业成立智库的初衷无疑是为企业提供解决发展困境的决策支撑和运营管理的智力支撑。出版企业深厚的出版精品积累、庞大的专家资源和读者资源、较为完善的数字资源平台以及畅通的传播渠道等都为其搭建智库平台提供了有利条件,智库建设反过来助推其探索从传统出版机构向新型知识服务机构的转型升级。纵观国内外企业智库建设,为企业自身服务都是应有之义。但是,从出版企业智库的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认识到,出版企业智库的中心语是“智库”,“出版企业”只是外部表征,公共性是企业智库的基本属性。[2]这意味着出版企业智库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不能局限于企业自身,不能过于关注短期的、内部的发展规划,而要反向考虑如何通过咨政建言、舆论引导等方式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放大格局、提高站位,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向中国特色新兴出版高端智库看齐。

2.战略定位空泛化

出版智库目前主要有高校智库、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社会智库、国家高端智库、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属政策研究机构5种类型,布局相对合理,但各类型出版智库不同程度存在边界不清、功能泛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正如出版专家学者范军所言,现在智库一热,出版业界和学界就容易一窝蜂去大建智库、大搞战略研究、抢做重大课题,以致智库内涵“泛化”,成为“智库病”。[3]出版企业智库服务对象包括党和政府、出版行业、创办企业、社会大众、国际组织等,功能包括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成果及服务形式包括调研报告、数据平台、学术论坛、标准研制、高端培训、人才培养等。这为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出版企业“主见缺失”,出现智库战略定位空泛现象。出版企业智库应在分析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精准战略定位,确保能够集中竞争优势于某个或几个领域,打造自身品牌特色。

3.战略定位简单化

战略定位是个系统工程,完整的战略定位至少包括对服务对象、产品、功能、传播渠道等的界定,越是详细完整的战略定位越具备可行性。部分出版企业创办智库时,对智库的研究方向、资金来源、人才管理、成果转化等缺乏系统设计,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侥幸心态,对于智库建设运营困难缺乏预案,导致发展方向不明、管理决策摇摆不定,出现高质量研究成果较少、筹资机制单一、高素质研究人才缺乏、成果传播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出版企业应统筹智库建设诸环节,研制详细规划方案,切实指导智库建设落地。

二、基于SWOT的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分析

战略定位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调查分析的过程,要尽可能避免误区,就要依靠成熟的分析工具进行战略定位分析。SWOT分析法是战略管理理论中最常见的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确定最佳战略定位的方法。对于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分析而言,这个方法同样适用。其中S是指出版企业智库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出版企业智库内部存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出版企业智库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出版企业智库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1.出版企业智库内部优势(S)

作为内容服务提供商,出版企业智库建设有着天然优势。一是丰富的纸质和数字资源为智库提供丰厚内容积累,这也是多数出版企业智库创办定位的资源基础。在大众出版领域,例如人民邮电出版社成立的“童趣研究院”,发挥其在出版汉语分级读物方面的经验,深耕分级阅读理论等研究,推动少儿出版与儿童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少儿出版领域有一定影响力;学术出版领域,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的皮书研究院,致力于研究和探索本社品牌产品“皮书系列”的创研规范和学术评价;专业出版领域,如电子工业出版社组建的华信研究院,为工业和信息化行业提供课题研究和产业政策支撑研究。二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智库科研提供人才储备。当前已有十余家出版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中国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人民教育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从招聘简章可以看出,出版企业围绕与主业相关的传统出版、数字化创新、产业链重构、智慧教育、文化金融、国际传播平台与体系建设等设置博士后研究方向,探寻产学研结合的路径,着力建设研究型出版机构,积极促进出版科研创新成果的落地实践和产业转化,为高水平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专业化的科研支持和平台保障。部分出版企业积极将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成为智库,并取得一定成效。三是庞大专家资源为智库提供强大智力支撑。出版企业长期维护的作者资源顺理成章成为智库难能可贵的专家学者储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智库专职研究人员数量不足、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困境。四是出版企業市场化运营为智库提供相对稳定资金来源。智库的“非营利性”定位,意味着智库前期运营成本大多来自母体出版企业的业务收入,这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对智库建设的有序投入。五是出版宣传营销渠道成为智库成果传播通道。出版业是舆论宣传的主阵地,上可达国家和政府,下可接普通民众,出版企业创设的社交媒体平台、数字资源平台等都是智库成果可行的传播通道。

2.出版企业智库内部劣势(W)

内部劣势是出版企业要直面并重点解决的不利因素。一是智库人才匮乏,研究力量不足。与出版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相比,出版企业智库人才匮乏现象较为明显,部分出版企业将智库作为企业的一个普通部门,员工由编辑人员转岗而来,业务经验丰富但科研经验缺乏。外部引入的研究人员科研能力强,但对出版领域了解不充分。大型出版企业能够以申办博士后工作站的形式培育研究人才,中小型出版企业的人才培育能力却有所不足。二是缺乏多元化筹资方式。智库品牌需要长期培育,智库运营是长期性、持久性的。当前出版企业智库经费主要来自母体投入,政府委托项目缺乏、社会捐助机制不成熟、市场化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极大限制了智库业务的拓展。三是操作层面透明性不足。出版企业智库要从自身的内部性转向公共服务的外部性,消除服务对象对企业智库观点意见的客观性、中立性和科学性的疑虑,就要坚持操作层面的公开透明。[4]当前出版企业在研究开展和传播、经费使用、人才管理等方面大多未能及时公开,官方传播渠道建设滞后和缺位现象突出。

3.出版企业智库外部环境机会(O)

外部环境机会是出版企业智库建设要着重把握的有利形势。一是国家政策牵引力度大。从2013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智库建设指导意见,从整体规划、配套政策、落实举措等多方位引领推动智库建设,出版智库建设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为出版企业智库建设释放了宏观政策红利。二是出版产业变革和技术革新进程加快,亟需高质量出版企业智库发挥专业优势,对数字化升级和融合发展等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三是处于市场开拓期,发展空间大。当前出版企业智库整体数量较少,出版智库头部品牌尚未建立,同类型智库产品竞争小,出版企业智库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4.出版企业智库外部环境威胁(T)

对外部环境威胁进行提前预判,有利于提升出版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智库相关的宏观政策丰富,但是关于出版企业智库的指导相对较少,出版企业智库发展顶层设计仍在补充完善中。二是出版各类型智库发展快速,出版企业智库的差异化优势尚不明显。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出版业要“着力打造20家左右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出版高端智库”,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其他出版智库相比,出版企业智库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距离高端智库还有不少差距。三是企业智库评价机制缺乏。智库评价是科学引导智库发展定位的重要工具,包括对智库组织管理评价、产品评价、功能评价等,是智库深入高级发展阶段的必然遵循,出版企业智库评价机制的缺乏一定程度上造成智库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功能模糊等困境。四是出版企业市场经营压力增大,缺乏智库建设动力。信息技术的革新,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阅读方式,传统出版经营方式受到巨大挑战,新兴出版业态尚未形成,出版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这也导致一些有实力的出版企业“望智库而却步”,迟迟不敢轻易试水。

三、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的主要内容

根据当前出版企业智库实践及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柯银斌等人对企业智库战略定位的研究[5],本文认为,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应着重把握三个核心要素:一是目标服务对象定位,即为哪些客户提供服务;二是主要功能定位,即满足目标服务对象哪方面需求;三是产品定位,即通过哪些产品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并实现智库功能。结合对出版企业智库的SWOT分析,以目标服务对象分类,并进行主要功能定位和产品定位分析,可将出版企业智库战略定位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服务党和政府战略决策,增强咨政建言能力

《意见》明确指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出版企业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理应立足出版领域,发挥出版企业深入一线市场的优势,围绕出版领域宏观战略问题、理论前沿问题和重大业务课题展开前瞻性、针对性、系统性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服务党和政府出版政策制定和决策,增强咨政建言能力。一是主动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需求开展咨询研究,提高决策咨询能力水平,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二是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出台等议程,促使政策符合出版实际;三是聚焦出版领域重难点问题,及时向相关政府机构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推进公共政策不断完善,早日实现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化。此外,专业出版企业还可以发挥所服务行业的资源优势积极为相关部委咨政建言,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

2.服务行业发展转型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企业智库的主要特征是行业性和产业性,也就是专门性和专业性。这是企业智库的主要特征,也是企业智库的价值所在。[6]《意见》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兴办的智库,应“重点面向行业产业,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方向、产业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等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出版企业智库的行业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围绕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产业优化升级、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融合发展等,组织开展一批针对关键问题、共性问题及核心技术的探索研发和应用研究”。一是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通过组织或承办行业高端论坛,助推行业合作交流;二是面向行业开展高端培训,为出版行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素质人才;三是关注新兴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应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提高行业标准化水平。专业出版企业服务的行业既可以是出版业也可以是特定领域行业。

3.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一流企业建言献策

出版企业智库最为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出版企业自身。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企业全产业链面临转型重塑,编、印、发全流程再造,推动传统出版向新兴出版转型成为当务之急。智库作为出版企業的“内脑”,一要聚焦出版企业痛点难点,开展企业调研、专项课题研究等,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二要依托智库平台,汇聚知名专家学者,拓宽传统出版版图;三要以智库建设为契机,延长服务链条,加速出版成果转化,推动出版企业由传统书报刊出版向知识服务型出版转型。

4.服务社会大众,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出版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出版企业智库应主动发挥“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把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一是开展广泛调研,持续跟踪民众阅读需求变化,助推精品生产和推广;二是推进全民阅读质效评价,完善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5.服务国际合作,抢占国际舆论高地

近年来,出版企业走出去成果显著。《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到,2020年我国出版版权输出规模超过1.38万项,出版在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化感召力和影响力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強。出版企业智库既要紧跟中国出版走出去步伐,传播中国经验,更要前瞻国际传播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形成契合当地市场需求的智库成果,在国际出版界发出中国声音,展现真实中国形象,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是通过在国际合作中积极建言献策,在走出去财税政策、内容建设、渠道方式等方面做好参谋助手;二是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活动,主动设置国际议题,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规则,增强我国出版国际话语权;三是推动智库人才进入国际出版组织任职,发出中国声音。

战略定位内容丰富,并不意味着出版企业智库必须是“全能型”智库,在坚持公共性、外部性、非营利性等原则的前提下,出版企业应根据智库发展不同阶段,制定合理可行的阶段性战略定位。在智库品牌初创期,可以企业发展重难点为突破口,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寻求与公共政策急需、行业关注的结合点,确定一个或几个重点方向、重点项目展开探索。这一时期,针对内部劣势,出版企业智库应重点制定和完善包括组织领导机制、人才管理机制、成果管理机制、经费管理机制等在内的企业规章制度,为后续业务拓展打好稳定基础。在智库品牌成长期,应积极推动智库参与市场化良性竞争,主动承接更多国家、行业、企业、国际组织等服务对象课题和项目,提升品牌影响力。这一时期,出版企业智库要充分借力,纵向推进政企协同、产学研联动,强化政策支持,既发挥企业智库处于产业一线的优势,又吸纳科研院所专业力量;横向与其他类型出版智库、其他出版企业常态化交流,推动调研、研究、咨询的深度合作。在智库品牌成熟期,要强化重大项目精细化管理,理顺产品线,持续做精、做细基础研究,做深、做透战略性、全局性项目,做优、做好调研咨询服务,塑造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样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系部队学术期刊)

猜你喜欢
出版企业战略定位智库
集业集团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其框架的构建解析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出版企业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路径选择
基于考核因素的出版物单品种核算探析
微智库
微智库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