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英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该病的患者人数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人数约为4570万。支气管哮喘患者平时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可以正常生活学习,但是如果受诱因刺激急性发作,可能会剧烈咳嗽、喘息甚至缺氧,如果控制不佳,患者的生命会受到威胁。了解什么是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该如何进行有效护理,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控制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是什么?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生在气道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在炎症刺激下,患者的气道结构会发生改变,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症状通常在夜间、凌晨发作或加重,一般可以自行或者经过治疗缓解。也有部分患者仅有咳嗽症状,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主要是外界环境和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亲属当中有哮喘或者其他过敏性疾病史,那么患者罹患哮喘的风险比较大。在外界环境方面,有些患者会因为感染某些细菌病毒、接触经由空气传播的过敏原、部分食物、药物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哮喘发作。
目前,支气管哮喘还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患者只能通过规范合理的治疗,让病情得到稳定控制,降低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家庭急救措施
1.立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救治的主要目标是尽快让患者的气道痉挛情况得到缓解。此时患者要保持镇定,立即脱离可能诱发哮喘的过敏原。家属要引导患者有规律地深呼吸,协助患者迅速调整至坐位或者半卧位,身体向前略微倾斜,然后吸入支气管舒张剂。
如果家中备有定量雾化吸入器,可以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能减少药物的口咽部沉积,增加药物的肺部沉积。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对吸入装置的使用方法一知半解,不能够正确吸入,导致药物的效果无法完全发挥。建议患者认真阅读说明书,学习吸入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就诊时向医生展示自己的用药步骤,让医生给及时纠正错误之处。
2.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如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出现憋喘症状,家属要及时帮助患者解开衣领,尽量松解裤腰带,避免衣物过紧让患者的呼吸受阻。同时要开窗通风,让患者呼吸新鲜空气。
考虑到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比较多发,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准备一台制氧机。患者一旦急性发病且缺氧症状较为严重,家属可以及时给予吸氧护理。初始吸氧时氧浓度可以适当高一些,之后随着病情的缓解逐渐可调整浓度。具体的参数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节。
3.帮助患者排痰
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气道会产生过多的痰液,而且气道平滑肌紧张收缩,导致痰液难以咳出。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可在患者咳嗽时轻拍其背部,加速痰液的排出。急性症状暂时缓解后,要让患者多喝水,稀释痰液,补充体内水分。
4.及时前往医院
如果患者轻度或者中度急性发作,只有活动时出现气短症状,呼吸频率和脉搏稍有增加,有哮鸣音,一般可以通过自我处理缓解和控制病情。如果患者属于中重度急性发作,患者休息时也有气短、出汗症状,呼吸和脉搏频率明显增加,在吸入药物和氧疗之后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患者经过药物治疗无法好转,则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病情稳定后,患者、家属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共同寻找此次急性发病的诱因,尽可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做好日常护理
避免疾病的急性发作
1.遵从专业用药指导
支气管哮喘患者必须听从医嘱,保证长期规律用药,才能有效防止疾病急性发作。许多患者对长期服用药物心存疑虑,认为吸入药物可能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成瘾,因此不愿意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其实,您完全不必有这种担忧。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对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非常重要。而且,只要病情有所好转,医生就会及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完全不会导致药物依赖,也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的不良反應。
治疗期间,家属要嘱咐、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患者在就诊时可以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所使用药物的种类、作用和注意事项。如果用药期间病情发生了明显变化,要及时告知医生。
2.做好饮食调整
哮喘患者由于长期患病,肠胃功能一般比较差,饮食应注意清淡易消化,发作期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和质地细软的食物,尽量少食多餐,减轻肠胃负担。同时,患者的气道受损,应当避免食用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导致气道黏膜受损,加重咳嗽等症状。
在食材的搭配方面,瘦肉、豆类等食材中富含优质蛋白质,新鲜的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都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轻体内的炎症反应。此外,部分易导致过敏的食物,比如海鲜等应当尽量避免食用,以防止诱发疾病的急性发作。
3.保持居所洁净卫生
灰尘、花粉、宠物毛发等过敏原可能诱发哮喘。支气管哮喘患者要保持所处环境的干净卫生,不要在室内放置绿植、花卉。可以使用空气加湿器,保持适宜的湿度。平时打扫卫生时动作要轻,避免扬起的灰尘刺激患者。
4.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部分支气管哮喘患者经历过急性发作期后,虽然症状得到了缓解,身体也并无大碍,但是可能还心有余悸,常有恐惧、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而患者的负面情绪会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加速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降低肺呼气流速,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再次诱发疾病的急性发作。因此,患者自身要积极调整心态,通过放松、冥想等方式改善焦虑。家属和医护人员可以为患者解释先进治疗手段具有的良好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