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琳琳 王珊珊
“造口”患者因为结直肠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以及严重的肠梗阻等疾病,切除了直肠和肛门,重新在腹部的左侧或右侧开洞。这个缝有一小段肠管的洞便是“造口”,作用是替代肛门或尿道排出排泄物。“造口”处需要粘贴“造口袋”(即俗称的“粪袋”)承装排泄物。
做“造口”可保命
“造口”患者接受治疗后没有括约肌的控制,不能再自行控制自己的排泄功能。排泄物随时随地可能从“造口”涌出,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不便,更会给其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令其产生焦虑不安、抵触、恐惧、抑郁、绝望等心理。一些人认为这样生活“生不如死”,很多病友群的群名便是“保肛群”。这部分患者为了保肛尝试各种治疗手段,甚至不惜缩短生存周期,宁“死”不做“造口”。
但是,这个听上去非常可怕的治疗手段,有时却是一些患者不得不选择的保命治疗措施。“造口”具有减少肠道压力、减轻梗阻状态、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痊愈等功能,甚至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一些结肠癌、直肠癌、膀胱癌患者的发病位置距离肛门、尿道非常近,有的患者的肿瘤距离肛门只有七八厘米,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往往无法“保肛”。
“造口”的位置选择
医生为患者选择“造口”位置,要在手术前进行仔细设计、规划,依据的因素包括疾病种类、手术方式、个体差异等,需要严格避免患者术后自己看不见、无法进行护理,不能系皮带,不方便弯腰、下蹲等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的不便,尽量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造口”位置的选择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方便患者观察
让患者在各种体位,包括卧位、坐位、站位,都能清楚看到“造口”的位置,以便更换“造口袋”,进行清洁、上药。
2.避免发生旁疝
“造口”应选在左腹或右腹的腹直肌处,以避免“造口”旁疝(“造口”旁出现缺损,腹腔内容物通过“造口”旁的缺损疝出)的发生。
3.避开身体的特殊位置
“造口”位置应避开骨骼凸起、皮肤褶皱、皮肤凹陷、疤痕处 。
4.位置隐秘
“造口”位置的选择应以不影响患者术后着装为宜,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造口袋”的分类
1.一件式“造口袋”
(1)一件式开口袋
底盘与袋子为一体式,直接粘贴,没有卡环,袋子下方有排放口,可随时排放排泄物。这种“造口袋”适合造口周围皮肤发生破损、需要每天换药的患者,也适合腹部隆起的肥胖患者使用。
(2)一件式闭口袋
底盘与袋子为一体式,直接粘贴,没有卡环。袋子为一次性的,用后即抛,小巧便捷。这种“造口袋”适合排便规律,有穿紧身衣需求的患者。患者使用这种“造口袋”可以穿泳装游泳。
(3)一件式微凸造口袋
底盘与袋子为一体式,底盘中心微凸,需要配合腰带使用,袋子下方有排放口,可随时排放排泄物。这种“造口袋”适合周围皮肤有皱褶的患者,也适合大多数患者日常常规使用。
2.两件式“造口袋”
(1)两件式平面底盘开口袋
底盘与袋子通过卡环连接,袋子可以拆卸、调整方向,袋子下方有排放口,可随时排放排泄物。日常使用首选两件式平面底盘开口袋,方便观察造口情况。
(2)两件式平面底盘闭口袋
底盘与袋子通过卡环连接,袋子可以拆卸、调整方向。袋子为一次性的,用后即抛,小巧便捷。这种“造口袋”适合排便规律,有外出游玩、游泳需求的患者使用。
(3)两件式微凸底盘开口袋、闭口袋
底盘与袋子通过卡环连接,袋子可以拆卸、调整方向,底盘中心微凸,需要配合腰带使用,适合周围皮肤有皱褶的患者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1.充分清洁
更换造口袋时,应准备好洁净的湿纸巾、干纸巾,按照从外向内的顺序清洁“造口”及周围的皮肤。清洁的标准是,将全部排泄物擦干净,擦后纸张是干净的,“造口”处为洁净的鲜红色。不可以使用酒精湿巾,以免刺激皮肤和肠道。
2.及时复诊
手术后3个月,每2周复诊1次,3个月至半年每个月复诊1次,以后每3个月复诊1次,以便及时发现、处理问题。
饮食注意事项
“造口”只是改变了患者的排便部位和方式,人体原本的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并不受影响。患者手术后,待机体恢复可以正常饮食。饮食可从流质过渡至半流质,最终恢复至常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生理机能,促进疾病康复,“造口”患者必须健康饮食,营养素配比合理,每餐适量饮食,不过饱、不挨饿,细嚼慢咽。饮食一定要注意干净,避免因为微生物感染而导致腹泻。腹泻不仅会让粪便不规律地排出,也会使有极大腐蚀性的肠液排出,造成“造口”溃烂,令附近皮肤受损。
患者应少吃含膳食纤维太多的食物,少吃可能会促进排气的食物,如黄豆、青萝卜、白萝卜等,少喝碳酸飲料。进餐时不要大量饮水或喝汤,以利粪便成型。日常应保证一定的运动量,以避免便秘。
家人、社会应予以理解、支持
“造口”分为永久和临时两种。目前,我国拥有永久“造口”患者约100万,每年都有约10万人接受“造口”手术。对于这一患病群体,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精神支持,社会也应给予理解。单位、学校等公共场所应针对这类人群提供便捷、干净的“造口袋”更换场所,为其提供相对充裕的更换时间。只有各方共同努力,“造口”患者才有可能恢复生活的信心,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
生活是有希望的
无论外界给予多少关心、理解,如果患者自己不能正确面对“造口”,依然会陷入生活的绝境。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平安度过一生。但现实是,对于某些疾病而言,目前的医学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治疗。挽救生命的代价可能是长期服药、长期和疼痛为伴,也可能是生理机能发生改变,或者“长出”新的器官——“造口袋”。
通过妥善护理,很多患者可以和“造口”长期共存并获得不错的生活质量,不少人都可以出门旅游,有些“造口”患者能够顺利地结婚、孕育。不方便、痛苦是客观存在、无法漠视的,但生活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您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