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行数十步

2023-11-16 12:09巴哑哑
青年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老陶桃花源记渔人

小时候读《桃花源记》,并不觉得有什么好。说起来,就是一个渔夫到山里去,碰巧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山村。回来后报告太守,结果那个村子又找不到了。这个故事实在既平淡又套路。

首先,就说这种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我们那儿也比比皆是,至少我外婆家差不多就可算作一个。至于《桃花源记》的结尾,似乎也不像结尾,找不到就找不到了,也没有特别遗憾。此外,语文课本里对《桃花源记》的解释,什么消极避世、田园理想等,也是让我一开始无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少年侠气,觉得动不动就要躲起来的想法太懦弱了——如果这都算理想,那理想也并没有那么难——乃至我对“世外桃源”这个词也没什么特别的好感。

当然也不是对文本完全没有感受,有一些词句还是非常喜欢的,比如,“落英缤纷”。这是我读《桃花源记》第一喜欢的词,在别处都没有见到过,是陶渊明的首创。小时候我家房后曾有一棵桃树,长得高过屋顶。一年春天,我正好站在屋顶上俯瞰,忽一阵风过,片片飞红如一件轻纱从树上飘离。等学了《桃花源记》,终于可以准确描述这一场景:落英缤纷。太美了!这个词又极富音乐之美,读起来就很好听。

后来,大学时看了赖声川的话剧《暗恋桃花源》。咦?怎么这么教科书的文本竟然可以这样来阐释?太好玩了。古今两个故事互相穿插,现代故事讲的是一段扎心的“暗恋”,古代故事“桃花源”讲渔人老陶鸡飞狗跳的家庭生活。现代故事很古典,而古代故事很当代。有一句台词,我至今记忆犹新。渔人老陶驾着小船溯流而上,一边划船一边大声念白:“忘路之远近,忘了忘了忘了……”在剧中,渔人老陶的家庭矛盾让他焦头烂额,这个台词因此一语双关。我忽然理解到“忘路之远近”,既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状态。行至中途,忽而茫然,不知身在何处,这种时刻想必人人都有吧。

于是,我发现《桃花源记》里的很多词句都是这样的,既是实指,又有极强的隐喻性,单拎出来,就让人琢磨不尽。比如,“仿佛若有光”。吸引渔人进入山洞的,正是这样一种若有若无的不确定性。为什么不是确定无疑的“有光”,而是“仿佛若有光”?因为“仿佛若有光”是神秘、是可能性。当我们被这样若有若无的微光吸引而行動时,接近于一种信念。飞蛾扑火只是本能,而跨越本能的边界采取行动,则需要自我察觉和有意为之。

最近喜欢上的句子是“复行数十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渔人一头钻进了黑咕隆咚的山洞里,到底要走多久,他是不知道的。这时他没有掉头回去,而是“复行数十步”,也就是继续摸黑或者看着前面那点若有若无的微光,仗着胆子又往前走了一段。这既需要好奇又需要勇气。如果后面没有马上“豁然开朗”,他还会继续“复行数十步”吗?不得而知了。但“复行数十步”这个句子本身就带着能量,我们自己可以复行十步又十步又十步,因为不管多远的路,也都是一步一步、十步十步走出来的。甚至,最终能否“豁然开朗”也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如果有时候你也觉得挺难的,好像陷入了某种困局,像是掉进了一个黑咕隆咚“仿佛若无光”的地方,那就想想陶渊明,复行数十步吧。

(摘自“巴哑哑”微信公众号,喜涂涂图)

猜你喜欢
老陶桃花源记渔人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隔离
渔人的故事
《桃花源记》
嫁给凤凰男
寻宝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