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这届年轻人”吧!

2023-11-16 12:09杨瑞
青年文摘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贴标签词条黏性

杨瑞

“这届年轻人”实在是太忙了!作为社交媒体上的常驻人士,他们明明年龄不大,却已经在互联网的词条里尝尽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这些词条里的“这届年轻人”,前脚刚刚“被精致穷毁掉”,后脚又开始“捡垃圾”;上一秒还在冒着“猝死”的风险熬最晚的夜,下一秒就开始泡枸杞,养最贵的生。在这一固定词条之下,“这届年轻人”正在以平均每天三次的频率、看我七十二变的身姿,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一些年轻人对自己频频“被代表”“被上热搜”“被碰瓷”感到厌烦,甚至有人专门搭建了一个新的词条“这届年轻人可没惹你们任何人”来反击。

为啥大家都在关注“这届年轻人”?其实,部分媒体和社交平台热衷于用“这届年轻人”作为话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确实“好用”:既是个百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又是个暧昧的“万能公式”。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其中,30岁以下网民占比为34.9%。年轻人普遍更擅长使用社交媒体,表达意愿强,活跃度高,是平台流量的主要提供者,也是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主人公。

用“年轻人”作为话题,本意就是吸引年轻人进入讨论,以增加媒体和平台的活性和黏性。“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做家务”“年轻人为何抵触体检”……看到这样的话题,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想要冒个泡。只要你关注,只要你讨论,只要你争辩,热度就有了,黏性也来了。

而且,“年轻人”是个泛指的、笼统的概念,什么新奇的现象、概念,都可以往“這届年轻人”这个筐里装。“当你要为某个新鲜事取一个标题时,‘这届年轻人堪称万金油。”

此外,有关“这届年轻人”的话题如此“吃香”,也因为它们确实切中了部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描摹出了时代的轮廓。

“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年轻人对时代变化的感知更为敏锐,也更能做出即时的反应。”传播学学者刘阳这样说道。

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经历更能反映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底色。因此,大家更倾向于将年轻人作为一面观察社会的棱镜,来道出他们对时代的感知。

某种程度上,“这届年轻人”的话题用一些碎片化的呈现,勾勒出了部分年轻人的共性和时代特征,让年轻一代的焦虑和迷茫被更多人看见。但也有一些话题,有以偏概全、简单粗暴“贴标签”的嫌疑。部分年轻人的生活被看见、选中,然后在新闻里集中、放大。于是看起来,所有年轻人都在整齐划一地做同一件事。

其实,每个代际都尝过被“贴标签”的苦——“熊孩子”“老人变坏”“油腻的中年人”,这次轮到了“这届年轻人”。但如果永远用一言以蔽之的标签绑架一代人的形象和选择,人们给予标签的注意力,是远远大于个人的。

正如鲁迅先生在《野草》中所言:“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这代人中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而鲜明的,多看到切实存在的个体,多关注具体的人,或许是对每一个不同群体的最大尊重。

(摘自“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萝卜叶子图)

猜你喜欢
贴标签词条黏性
小熊贴标签
拒绝被贴标签
富硒产业需要强化“黏性”——安康能否玩转“硒+”
如何运用播音主持技巧增强受众黏性
我给酸奶贴标签
玩油灰黏性物成网红
贴标签
基层农行提高客户黏性浅析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