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习惯,每带一届孩子,在初一接手时,都会让他们写下心愿卡:你将来要做什么?你打算如何度过初中这三年?
我告诉他们,三年后,我会把心愿卡还给他们,让他们看看当初的flag是否实现,又是否有所改变?
孩子们的心愿五花八门。有的写得很缥缈,比如,将来要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初中三年好好学习等。
有的非常具体,比如,考上某某高中,中考考650分以上,拿下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其中一个学生王鲲鹏的愿望最特殊,他写道:初中争取门门功课及格,拿到毕业证,然后接管妈妈的烧烤摊。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笑:王鲲鹏对自己的要求也太低了吧?可是,这是一个出生时因难产大脑短暂缺氧、智力发展水平比同龄人稍弱的孩子。小学毕业时,除了数学,他的其他课目都不及格。
正是在他身上,我看到内驱力的重要性。鲲鹏爸妈在他5岁时离异,妈妈为了照顾他,辞掉工作,在校门口租了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卖炸串。
鲲鹏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却是一个目标明确并为此可以拼命的孩子。英语单词记不住,就边背边写;还是记不住,就每天在手心里写5个单词,走到哪儿都在背;做错的数学题,整理到错题本上,一天一次,从头到尾。
别人的错题复习一遍可能就再不会错,但他哪怕做了十遍,看到同类题依然觉得是新的。
初一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20,他只得了32分,其他科最高的也不过52分——离及格线太远了,远得让我都觉得不忍心。可是,他卻反过来安慰我:“老师,你相信我,还有两年,到初三毕业,我保证科科都80分。”
他的话,几乎让我落泪。我拍拍他的肩膀:“鲲鹏,以你的情况,就算没及格,其实也没关系。你的努力,所有老师、同学都看在眼里,你是好样的。”
不承想,他却倔强地说:“有关系。”如果没有目标,不给自己一点压力,那这三年他会很煎熬、焦虑。
他以妈妈为例,跟我讲了他对目标的坚信。妈妈开炸串店,每天都给自己设定目标,比如,今天要卖500元,哪怕卖到490元都不收摊。然后,她慢慢发现,只要肯等,一定会有机会,要么是突然来了个外卖订单,要么是加晚班的人刚好路过点上几串……
总之,耐得下心,坐得住板凳,有信念地去坚持,基本上都会梦想成真。这是他们母子的约定。妈妈每天卖出自己事先设定好的营业额,鲲鹏每天朝着毕业全科及格努力。
在坚持中培养耐力与信心。这个不及格的孩子,为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初二期末,鲲鹏英语考了65分(满分120),大大超出了我的期望。尽管语文、数学、物理依然不及格,但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公布成绩那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每个孩子的眼里都充满了光。
那一刻,我见证了愿望的力量。我把每个学生初一写下的愿望卡都发了下去,告诉他们,如果有改动,请郑重地写在上面。那天,他们填写得很认真,一副前途面前的庄重,一副对自我负责的成熟。这份成长,是鲲鹏带给大家的。
下班后,我特意去了鲲鹏妈妈的摊位,向她转达感谢。我告诉这位妈妈,孩子身上的坚韧、执着,是她身体力行给予的。我有幸教到这样的孩子,也替全班同学感谢她和鲲鹏。
这位妈妈哭了。她从没想过,自己那个不是读书料的儿子,也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中考时,鲲鹏除数学得了40分,其他学科都踩在及格线,英语考了79分。令我意外的是,中考结束第二天,他就去了妈妈的摊位帮忙。他的目标是用一周时间熟悉炸串的所有流程,然后接管摊位,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
此后每天下班,我都能看到他。炎炎夏日,他在摊位里挥汗如雨。看到我,他远远地打招呼:“老师,快来尝尝我的手艺,是不是快赶上妈妈了?”
10平方米的摊位,被他打理得整洁有序。他负责所有的工作,把妈妈安置在一边。不忙的时候,我问鲲鹏:“真的决定不继续读书了?”
他笑着说:“老师,我不是读书的料,注定要靠体力吃饭。我争取用两年时间把这个小摊位扩大到50平方米。寒暑假淡季时,我就去送外卖。用三年时间,先让我妈实现休息自由,再让她实现旅游自由。”
在鲲鹏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少年意气。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然后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极致。这样的他是发光的,这样的青春是无悔无憾的。这样自动自发自驱的人生,自带马达。
班级里有一个叫陆可的女孩,日常成绩年级排名40左右。各科老师对她的评价是“非常聪明,但从来都不努力”。最令人头疼的是,整个初中,孩子处于青春期,跟爸妈的关系非常紧张。
初一填心愿卡,她就写了一句话:为我妈的更年期而读书。每次找她谈话,话里话外都是对爸妈处处干涉自己人生的抱怨,甚至是仇恨。既然“读书使我妈快乐”,那干脆反其道而行之。
这种状态持续到中考前一个月。中考报志愿时,爸妈按她日常的成绩与排名,为她报了一所排名较低的学校。
第二天,陆可找到我,哭了。她说:“老师,我不想去那所学校。”我跟她实话实说:“以你现在的成绩,报这所学校比较靠谱。”她说:“可是我不甘心,我真正的目标是某某高中(全市排名第三的重点高中),直到昨天报志愿我才想明白,前途是自己的,跟爸妈无关。我拿成绩跟他们赌气,真的很幼稚。”说完,她放声痛哭。
我用力抱了抱陆可,告诉她:“成长有时就是这样带着时差的。没关系,你的人生还长,任何时候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都来得及。就算不能考个理想的高中,将来还可以通过努力考一个好的大学;就算没能考一个好的大学,日后还有机会考研;就算以后工作了,依然可以学习……”
这样的话安慰到她。从那天开始,陆可在课堂上再没开过小差。下课去厕所都是小跑。据她妈妈反馈,以前每天哪怕作业没完成,九点半一定准时上床的她,如今天天学习到凌晨一两点。不管怎样让她休息,她都说:“我不困。”
有一次,我看到陆可手上大大小小的掐痕,问她怎么回事。她笑着说:“上课太困了,自己掐的。”那一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心疼。
几天时间,她光速长大,判若两人。后来有天午休,陆可向我请教一道题时,我得知了一个大秘密。她背着爸妈改了自己的志愿,选择了那所全市排名第三的高中。她说:“老师,我想拼一下,不然将来会后悔的。”
我能说什么呢?志愿已经报完,只剩背水一战。我唯一提醒她的就是:“毕竟这是拿最后一个月的努力和别人三年的坚持去赌,赢了固然好,但万一没实现,希望你不要气馁。”
陆可笑了:“是我自己选的,我能承受后果。大不了去一所普高,就像您说的,我依然有机会考一所好大学……”我和她击掌为誓。
中考结果出来那天,陆可成为我们学校最大的传奇。她的校排名一跃而至第15名。尽管中考录取结果还没出来,但以她的成绩进她报考的高中绰绰有余。
成绩出来后,她平静地给我打电话,报告分数。她跟爸妈说了她更改志愿的事情,还跟爸妈就自己此前对他们的态度道了歉。她说:“老师,突然觉得爸妈很可怜。看着他们痛哭流涕的样子,以后我再也不跟他们对着干了。”
电话这一端,我的眼泪控制不住。我问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陆可说:“特别困,想睡上三天三夜,然后去买高中教材,目标是复旦,我尝到努力的甜头了。”
总有一种长大,令人猝不及防。我多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早一点确立理想,找到目标,自我发动。那样的爆发力,是惊人的。那才是青春最该有的样子!
(摘自“写故事的刘小念”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河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