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与备考方法分析

2023-11-16 18:38陈少武
高考·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解题学科体系

陈少武

摘 要:当前国内高考核心评价体系构建首先主要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选材与教学引导的内核展开。其次关注试题考查的核心价值、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与学生解题思维的培养。从总体上看,现阶段的高考评价体系主要揭示了试题考查的原则、侧重点与变化特点等。该体系还主张学生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学科理论知识的合理运用进行相关题型的解答,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体现出高考评价体系的创新性,即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的创新性与学科理论的运用能力等。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考查与备考方法

高中地理教材涉及的知识较广泛,其中包括自然文化、区域地形、地区气候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地理观察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识记能力、图像能力等关键能力。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其对地理学科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以此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学会运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加深并强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真正了解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一、地理高考评价体系分析

(一)内容和要求

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多样化的情境构建与多层次设计,使学生通过学科理论内容的灵活运用进行解题,以此考查学生理论基础、思维能力与理论运用能力等。这也是体现高考评价体系重视生本理念的特征之一。在基于学科理论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思考与动手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创新思维与理论运用能力等。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并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也使得在教学工作的选材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素材、创新解题方法的指导方式以及学科素养培养的新方法等,最终推进地理学科素养教育进程。

(二)目标

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目标主要体现在考查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载体优化与要求制订合理等方面上。在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通过试题引导的方式,使核心素养教育、学科素养培养与解题思维的培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保障学生在理解高考动向以后,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教师的引导与教学讲解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解题思维和理论运用能力。此外,高考评价体系目标还体现在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理论内容的能力培养上,可以根据高考试题所设定的不同情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实践,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1]。对于教师而言,高考评价体系也是教学及其评价工作实施的具体要求之一。

二、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关键能力分析

(一)地理识图解读能力

教师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强化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背诵和记忆。虽然考试后学生的地理成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但是没有真正地将知识点内化于心。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借助地图让学生学会看图,从而正确地判断出相对应的地理位置。以解析“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为例(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教材内容),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需要让学生借助地图找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三家境外原料的预制加工地,在此基础上需要学生自行概括为什么这三家境外企业会选择在我国沿海地区进行投资,这三家工廠的区位选择有什么样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清晰明晰三家工厂在地图中的位置,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读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于我国的产业转移建立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知道产业转移对于产业调整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二)地图论证探讨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让学生提升自身应用能力,在实际的生活中加以验证和应用。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这门学科知识时,对于一些概念性的知识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地降低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不能让地理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价值和作用,所以教师在学生掌握使用地理地图的情况下,为他们设立相应的问题。以解析“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教材内容),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为学生设立以下问题:1.对西北地区形成干旱气候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应利用当堂课所学知识,对荒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探

究[2]。2.学生认为当前我国哪些地方会出现荒漠化现象呢?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还是东部季风区或青藏高寒区?3.通过分析与总结,大家判断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荒漠化现象的主要分布点,那么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究竟位于哪里呢?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解答和分析,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立,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将荒漠化的表现及概念牢牢掌握。然后通过读图,对国内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进行分析和探究,这样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借助文字和图片信息,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同时能对我国荒漠形成需要的自然条件深刻理解。

(三)地理事物描述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地图的同时可以正确判断和阐述出相应的位置,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提升地理学科能力,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以解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为例(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教材内容),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降水情况、农业发展情况等,在此基础上需要让学生快速找出东北地区的分界线,分析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明确东北地区最北端是我国领土纬度最高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了解东北地区三大区域内部存在的差异。

三、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备考策略

(一)立足新课标,培养学科素养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并未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的学生是在盲目地学习,未能真正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的眼里,知识学习的最后都是为了考试。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主要是当前单一且固化的评价方式方法造成的。为此,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这种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变,对学生进行公正的评价,真正了解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知识学习当中体验成功,感受地理知识乐趣。将之前的考试形式转化为更加开放的考试,通过这种评价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另外,在教育教学中也要注重结合知识内容以及不同的学段,设置开放性的内容以及方式,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制作“三圈环流”的模型,以此讲解有关气压带、风带的具体形成过程。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用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自信心。另外,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让学生制作模型或者是演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这种多元化评价的形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具备完善的价值观[3]。

(二)结合地理图表,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相关知识与图形结合起来,使其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和框架,以此提升其自身的地理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掌握基本的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以解析“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为例(人教版高二必修三教材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他们针对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进行分析解读,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在读图过程中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位置。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画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图。在画图的过程中与温带森林系统进行对比,提炼出重要的信息和数据。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其自身的绘图技能,让其在绘画过程中加深并且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认识到森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知道我国雨林系统的脆弱性。

(三)融入社会热点,解读地理信息

高中地理学科本身就有一定的神秘性,需要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挖掘,如果仅仅采用机械单一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综合性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实践,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实践当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优化教育教学效果。通过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便于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也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地分析,搜集相关的素材,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信息搜集的工作进行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学习的规律,也可以对学生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用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对最终的成果进行展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整理信息能力进行评价,評价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问题的分析解决之中[4]。课堂评价时也要针对学生对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方法进行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更加灵活地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总结知识学习的规律,并掌握相应的方式方法。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在学习“人口”相关的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北方某个地区人口数量以及变化。让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知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仅是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还要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当中是否具备责任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对学生有全方位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四)温故而知新,精练高考习题

学生在相同一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其答案的书写逻辑、表达方式等千差万别,部分学生还存在主体混乱、问题切入点没找对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自主回答模式培养学生解题思维,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规范术语的使用,尽量减少额外理论概念的施加,避免学生弄混理论内容的概念。该种试题讲评模式主要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试题中的采分点与解答切入点,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较好的答题能力培养。在地理学科的题型解答过程中,解题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试题解题方法教学,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在解题思维、理论运用上做好思维上的准备,对于当前高考地理试题的讲评工作而言,解题思维的模拟、转化具有重要作用。部分教师在学生的解题指导过程中,往往没有对解题思维的框架结构予以重视,仅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阅读或者根据固定一套解题方法进行思考,该过程中表现出的解题效果不佳。比如,在材料分析题的讲评与教学指导过程中,以工业生产与某材料中的地理信息具有何种关系的辨析过程为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基于问题建立思维上的关联性,如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及该过程中涉及何种因素、具有何种关系,随后将视野转回试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构建的关联性进行深层次思考,在结合自主回答与答题规范性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梳理好关系图的基础上完成解答。

地理高考试题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建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程目标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必然以问题情境为依托。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都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实现立德树人,这是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的有机融合。地理高考试题以生活实践情境、学科探索情境、学术探索情境三类情境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考查。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Ⅰ卷、Ⅱ卷、Ⅲ卷都是通过创设地理情境来考查学生。其中生活实践情境以地方、区域生产实践情境和生活实践情境为主,生活实践情境中学生旅游活动情境占很大比重,如全国卷Ⅰ(1—3)题以长江三角洲村办企业由县镇统筹发展的问题情境来考查区域产业布局影响因素、产业布局变化及影响,全国卷Ⅱ(4—5)题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快递产业问题情境来考查学生对产业特点、企业集聚的理解和判断,全国卷Ⅰ(43)题、全国卷Ⅱ(43)题、全国卷Ⅲ(43)题都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活动为情境进行考查,挖掘旅游活动中的隐性课程资源,突出地理的生活化和实践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运用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及其规范性等各项关键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较为完善的讲评指导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晟.从高考评价体系看2022年高考地理试题:以2022年广东省选择性考试试题为例[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2(7):68-70.

[2]王宏.高中地理复习课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2.

[3]符馨怡,姜海宁.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关键能力在试题中的呈现及备考策略:以2021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5):63-66.

[4]王龙.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J].地理教育,2021(8):23-28.

猜你喜欢
解题学科体系
用“同样多”解题
【学科新书导览】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解题勿忘我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