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辉琴 周丽玲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因患儿支气管管腔狭窄,加上肺部发育不成熟,导致痰液不易排出,阻塞呼吸道,易引起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加重患儿病情,甚至危及生命[1]。如何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有效排痰,对促进康复、改善预后尤为重要。多频振动治疗仪是利用物理定向叩击法,对气管黏膜表面及其分泌物,产生松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且其振动功能还能促进已松弛的痰液排出患儿体外[2]。多频振动治疗仪操作简单,可根据个体病情调节治疗频率,且不受体位影响,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3]。分期运动是根据患儿病情分期采取的针对性运动干预,使患儿在不同疾病分期得到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提高肺功能[4]。因此本研究将多频振动治疗仪与分期运动联合用于支气管肺炎患儿护理中,旨在为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康复护理提供经验。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文献[5]《儿科学(第9 版)》中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且经X 线、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病变局限于单侧肺部;(3)年龄2~6 岁;(4)病程超过5 d,或重度支气管肺炎。排除标准:(1)合并混合感染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支原体、衣原体肺炎等其他类型肺炎;(2)合并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智力发育迟缓、听力障碍或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分期运动干预;(4)合并严重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5)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病情急剧恶化;(6)入组前3 d 已接受支气管肺炎相关治疗。脱落标准:住院时间<1 周,随访过程中失访或主动退出。共纳入90 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研究,每组30 例;研究期间A 组失访2 例,C 组失访1 例,B 组1 例患儿住院期间病情变化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最终A 组纳入28 例,B 组、C 组各纳入29 例。患儿家属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A 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建立微信群,向患儿家属推送支气管肺炎相关知识,指导患儿家属合理搭配患儿饮食,以清淡为主,忌生冷刺激食物;保持病房内适宜温度、湿度,遵医嘱给予吸氧、雾化吸入。同时进行常规叩背排痰,护理人员使用右手空心半握,利用腕部自下向上、自外向内叩击患儿背部。出院前再次进行健康宣教,发放健康宣传册、建立微信群,由责任护士负责微信群管理,每日在微信群中推送疾病相关知识。通过微信、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为患儿进行居家饮食、健康指导,跟踪患儿居家恢复情况。
B 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进行干预。住院期间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年龄偏小不能配合的患儿嘱家属将其直立抱在胸前背向护理人员,使用多频振动治疗仪(无锡华纳医疗科技,型号:Huana 220LD2),根据患儿年龄、病情选择合适振动频率(10~20 Hz),护理人员将治疗仪叩击头在患儿背部自外向内、自下向上缓慢叩击,每次治疗15 min,3 次/d。
C 组在B 组基础上联合分期运动干预。建立运动分期干预小组,由1 名护士长与5 名责任护士组成,经过专业培训与定期考核,由小组成员进行分期运动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住院期间实施急性期运动干预。在患儿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儿家属辅助患儿进行卧式体操,以握拳、伸屈肘关节为主,或采用游戏引导方式,如模仿小鸡、小鸭等小动物进行上肢运动,并引导患儿学小动物叫发出“吼”“哈”“喵”等声音,运动时间由每次10 min 开始,每周3 次;随后逐渐增加至每次30 min,2 次/d。(2)出院1~2 周实施慢性持续期运动干预。通过微信群推送持续期运动干预措施,指导患儿家属带领患儿居家运动,主要以体位训练为主,保持病变部位在高处,如:①右肺上叶采取半坐位;②左肺上叶尖段采取屈背坐位,怀抱抱枕;③左、右肺中叶采取健侧卧位,抬高床脚30°;④左、右肺下叶采取俯卧位,抬高床脚30°;体位训练每次10~20 min,2 次/d。(3)出院3~4 周实施恢复期运动干预。根据患儿兴趣爱好,选择羽毛球、游泳、慢跑等低强度运动,起始运动每次30 min,每周3 次,逐渐增加至,每次60 min,1 次/d。三组均住院期间干预1~2 周,出院后干预4 周,共5~6 周。
(1)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三组患儿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2)排痰量。干预1、3、5、7 d 时,指导患儿家属从晨起开始用医用量杯收集患儿24 h 痰液标本,记录24 h 排痰量。(3)潮式肺功能。干预前、干预5~6 周后,使用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型号:MasterScreen)测定患儿潮式肺功能指标,包括潮气量(VT)、呼吸比(TI/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达峰时间比(TPTEF/TE)。(4)干预期间,记录两组患儿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运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Shapiro-Wilk 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正态性,(±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 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用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C 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最短,其次为B 组,A 组均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三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s)]
*与A 组比较,P<0.05;#与B 组比较,P<0.05。
组别 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咳嗽 咳痰 肺部啰音A 组(n=28) 7.93±1.82 6.68±1.52 5.82±1.42 11.14±1.60 B 组(n=29) 7.03±1.50* 5.93±1.31* 5.10±1.21* 10.31±1.58*C 组(n=29) 6.21±1.37*# 5.10±1.18*# 4.38±1.18*# 9.14±1.36*#F 值 8.525 9.882 9.203 12.583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C 组干预1、3 d 排痰量最多,干预5、7 d 排痰量最少,三组组间、时点、组间时点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9.625、P<0.001,F时点=259.382、P<0.001,F时点×组间=44.314、P<0.001),见表3。
表3 三组排痰量比较[mL,(±s)]
表3 三组排痰量比较[mL,(±s)]
组别 干预1 d 干预3 d 干预5 d 干预7 d A 组(n=28) 7.43±1.36 8.24±1.57 7.68±1.52 5.26±0.91 B 组(n=29) 9.25±1.73 10.46±1.98 8.13±1.66 4.85±0.72 C 组(n=29) 12.18±2.32 12.86±2.49 6.27±1.25 2.15±0.46
干预前,三组潮气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C 组潮气肺功能指标均最高,其次为B 组,A 组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三组潮气肺功能比较(±s)
表4 三组潮气肺功能比较(±s)
*与A 组比较,P<0.05;#与B 组比较,P<0.05。
组别 VT(mL/kg)TI/TE(%)VPEF/VE(%)TPTEF/TE(%)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A 组(n=28) 6.06±0.34 6.53±0.57 82.46±3.72 85.23±4.15 25.67±2.46 31.27±3.46 23.76±2.18 30.75±3.28 B 组(n=29) 6.12±0.42 7.03±0.76* 81.95±3.46 87.85±4.83* 25.82±2.61 33.82±3.78* 23.31±2.05 33.42±3.67*C 组(n=29) 5.96±0.28 7.52±0.95*# 82.73±3.85 90.48±5.24*# 25.49±2.34 36.18±4.25*# 23.58±2.12 35.84±4.07*#F 值 1.597 11.835 0.338 8.640 0.129 11.563 0.324 13.552 P 值 0.209 <0.001 0.714 <0.001 0.879 <0.001 0.724 <0.001
C 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 组,A 组最高,采用Fisher 精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见表5。
表5 三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例(%)]
小儿支气管肺炎起病急、易反复,由于患儿不能配合主动咳痰,与成人患者相比更容易出现痰液在呼吸道黏附,影响呼吸道纤毛运动,加重肺部感染程度,影响治疗效果与疾病康复[6]。传统叩背排痰法虽然能一定程度帮助患儿将痰液排出,但手法力度难以控制,较轻则无法达到振动频率,不能有效促进痰液脱落、排出[7]。因此寻找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排出,可对促进患儿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本研究发现,C 组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最短,其次为B 组,A 组最长,且C 组干预1、3 d 排痰量显著高于B 组、A 组,说明多频振动治疗仪联合分期运动能有效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排出,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多频振动治疗仪具有振动、叩击两种功能,一方面能松弛液化痰液,一方面能促进痰液脱落排出[8]。多频振动治疗仪与传统叩背排痰法相比,能根据患儿病情与耐受程度,调节振动频率,并保持恒定节律,使叩击力量平稳、持续,增加了患儿舒适感,提高了排痰效果[9]。分期运动通过根据疾病急性期、持续期与缓解期,制订分期运动计划,急性期以舒缓、被动运动为主,避免了剧烈运动造成的缺氧加重,也适当地增加了运动量,通过引导患儿上肢运动配合发声,能让患儿吸气时自然鼓起腹部,呼气时收缩,促进患儿咳嗽、咳痰[10]。将多频振动治疗仪与分期运动联合使用,增强了排痰效果,能更有助于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痰液排出,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肺功能检测是评估支气管肺炎患儿疾病损害程度的重要手段,由于小儿呼吸道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呼吸道生理病理变化具有自身特点,肺功能参数一定程度能反映患儿肺部感染程度[11-12]。本研究发现,C 组干预后VT、TI/TE、VPEF/VE、TPTEF/TE 最高,其次为B 组,A 组最低,说明多频振动治疗仪联合分期运动能提高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多频振动治疗仪通过促排痰作用,及时清除黏附在呼吸道黏膜上的痰液,增强纤毛清除能力,减轻气道炎症反应,进而增强肺潮气量,提高患儿肺功能[13]。但多频振动治疗仪仅能在住院期间进行连续干预,不能促进支气管肺炎患儿出院后恢复期肺功能恢复。分期运动中持续期运动计划主要以呼吸训练为主,能有效增强膈肌、胸腹肌肉运动,促进气体交换,增强患儿肺通气功能[14]。缓解期的运动计划进一步增强了患儿户外运动量,增加运动时间,帮助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能提高患儿肺功能,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患儿康复[15]。分期运动弥补了多频振动治疗仪干预时间的局限,能针对性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不同分期进行运动训练,与多频振动治疗仪联合使用,更有助于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
促进痰液排出是预防支气管肺炎患儿肺不张、肺脓肿、肺大泡等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16]。本研究发现,C 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其次为B 组,A 组最高,说明多频振动治疗仪联合分期运动能有效降低支气管肺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多频振动治疗仪具有较强的穿透性,能作用于深部细小气道,有效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进而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肺部通气状况,预防肺不张、肺大泡的发生[17-18]。分期运动能通过运动训练促进患儿胸廓运动,增加患儿通气量,促进萎缩肺泡扩张,并减少痰液聚积,减轻起到水肿并改善管腔狭窄,减少了肺不张、肺大泡及肺脓肿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19]。但在临床应用中也要注意多频振动治疗仪与分期运动并不能稀释痰液黏稠度,在治疗时应注意气道湿化,若气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可能会引起继发性下呼吸道感染。
综上所述,多频振动治疗仪联合分期运动能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痰液排出,提高肺功能,并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