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琴,王 明
(安福县中医院1.妇产科;2.急诊科,江西 安福 343200)
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子宫肌瘤是多发病、常见病,该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发病与患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水平较周边的肌组织显著提高。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经期延长、月经量提高与下腹部包块,重症患者可能发生流产或不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影响[1,2]。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方法,但选择手术治疗要慎重考虑患者的生育需求、年龄、临床症状等因素。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诸多缺点,包括患者易发生感染、盆腔黏连且身体创伤较大[3]。近年来,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作为微创手术的一种,该术式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小手术创伤[4]。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复发率、性激素的影响。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1)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②患者符合子宫肌瘤手术适应证。(2)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及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30)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微创组,n=30)。微创组年龄26~41(31.59±1.53)岁,已婚、未婚分别23例(76.7%)、7例(23.3%),子宫肌瘤直径2.7~7.3(4.53±0.57)cm,其中有3例(10.0%)多发性子宫肌瘤、22例(73.3%)肌壁间肌瘤、5例(16.7%)子宫浆膜下肌瘤。开腹组年龄27~39(30.33±1.76)岁,已婚、未婚分别25例(83.3%)、其中5例(16.7%),子宫肌瘤直径2.6~7.1(4.66±0.60)cm,有5例(16.7%)多发性子宫肌瘤、19例(63.3%)肌壁间肌瘤、6例(20.0%)子宫浆膜下肌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1 微创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时患者取截石位,气管插管全麻。在脐孔处取10mm切口,建立气腹12mmHg,将穿刺针置入,采用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情况。仔细观察肠、胆、肝附近的子宫组织是否异常,在麦氏点行左右两个手术切口,直径分别为10mm与5mm,将腹腔镜置入盆腔并观察肌瘤的大小和位置,采用电极凝钩将子宫肌瘤包膜切开,采用爪钳向外侧牵拉肌瘤体,以超声刀剥除肌瘤,将肌瘤放进取物袋,用旋转器切碎瘤体并取出,甲硝唑、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盆腔,以可吸收线对瘤腔进行缝合。
1.2.2 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麻醉。下腹部行手术切口并暴露清晰手术视野,探查子宫肌瘤硬度、大小、位置,确定子宫肌壁切口的大小和方向。采用电极刀将肌瘤包膜、子宫浆肌层切开,剔除子宫肌瘤,采用可吸收线缝合瘤腔,甲硝唑、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盆腔,关闭腹部切口。
比较微创组与开腹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近期疗效指标(症状改善、子宫异常、肌瘤复发患者比例)、并发症发病率、性激素指标(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
与开腹组比较,微创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微创组与开腹组肌瘤复发患者比例、子宫异常患者比例、症状改善患者比例等近期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30,n(%)]
与开腹组比较,微创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1/30)vs.26.7%(8/30),χ2=6.405,P=0.011],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30,n(%)]
术前开腹组与微创组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较术前显著提高,雌二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开腹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较术前显著提高,雌二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较开腹组术后值显著提高,雌二醇较开腹组术后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性激素指标比较
目前,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有研究认为与生长因子、遗传因素、微量元素和免疫细胞密切相关。孕激素、雌激素的异常分泌能够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病和疾病进展,孕激素、雌激素升高会造成子宫平滑肌增生,最终导致子宫肌瘤发病[5]。子宫肌瘤危害很大,能够导致患者不孕、贫血和经期拖延。该疾病复发率高,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则可能发生恶性病变。治疗该病的药物主要包括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等,上述药物既能够缩小肌瘤,也能够止血,但患者停药后肌瘤还会再长,因此药物治疗适合有手术禁忌证患者,或较大瘤体需要先缩小后行手术的患者[6]。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包括全切、次全切及剔除等,选择哪种术式主要根据肌瘤的形态、位置、直径及患者的生育需求等因素决定。开腹手术方法会损害患者内分泌、卵巢功能、子宫完整度,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理平衡。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有效保留子宫完整度,把对卵巢和子宫的损害降到最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卵巢功能恢复[7~9]。
本研究表明,与开腹组比较,微创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进而缩短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微创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降低[3.3%(1/30)vs.26.7%(8/30),χ2=6.405,P=0.011]。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从而导致并发症发病率显著降低。微创组与开腹组肌瘤复发患者比例、子宫异常患者比例、症状改善患者比例等近期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手术疗效与复发率相当,两种术式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本研究表明,术后微创组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较开腹组术后值提高,雌二醇较开腹组术后值显著降低(P<0.05)。这是因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非常成熟,该手术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开腹手术的不足,发挥快捷、简单、方便的优点,降低术中失血量,患者康复更快。该术式在封闭腹腔内施行,对腹壁的损伤较小,患者恢复快,患者盆底结构保持了较高的完整性,因此对卵巢功能的损害较小。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近期疗效好,复发率低,卵巢功能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