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023-11-15 05:58金闪闪郭凤英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卓越工程师

金闪闪 郭凤英

摘  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工程教育,素有“工程师治国”之称的法国工程教育模式带来许多启示。文章以中外合作办学五年制法国技术大学集团(UT)为例,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三个视角展开,探析法国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从国家教育认证体系设计;大学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通识类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措施实施和国际胜任力的培养;企业实习生制度健全三个层次提出建議,以期为培养中国特色卓越工科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师教育;中外合作;卓越工程师;一流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061-04

自2010年6月以来,中国教育部启动了2010 —2020“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探索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卓越工程师计划经过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尚未达到设定的目标。我国的教育体制偏向于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从小学即开始的被动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1],学生的设计能力、领导力、沟通交流能力、国际化视野等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的提升[2]。因此,深入研究、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国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表述为:“主动布局、设置和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的工科学科与专业,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3]

一、法国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

放眼全球,法国文凭工程师教育在全世界工科教育领域独树一帜,值得学习和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在拿破仑时代创立,其初衷是为了克服传统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弊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法国工程师教育为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培养了众多精英,这也让法国拥有“工程师治国”的称号。作为践行工程师精英教育培养模式的工程师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既掌握尖端技术、适应企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又通晓经济、管理、社会人文知识,适应全球化需求的高素质科技、管理等复合型人才。以中法合作办学的工程师学校为平台,深入了解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的课内外培养模式,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此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卓越工程师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和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二、五年制技术大学集团(UT)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1. 实践类课程

法国工程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原则和实施方法等都由教育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制订,工程师教育学位和课程方案都是基于产业需求设置的,以此确保课程的实用性,并且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具体、实用性的操作和运用。

要想成为一名工程师,在学校阶段,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掌握解决问题、探寻知识的实际能力。在UT集团的工程师学校每一门课都分为理论课(Cours)、习题课(TD,Travaux Dirigés)和实践课(TP,Travaux Pratiques)。理论课(Cours)班级容量取决于不同的课程,基本为50 —150人。主要是教师讲授基本理论和概念,不使用任何教科书,通常由教师自编讲义,提供参考书目。习题课(TD)会将理论课的大班级拆分成若干个小班级,由不同老师负责,每个小班不超过20人。精简的小班化教育保证了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和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实践课(TP)在课堂组织上和习题课类似,这一课程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实践场景中。

习题课和实践课程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通过“做”达到“学”的目的,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把学生由模仿型、记忆型、依赖型人才,培养成创新型、思考型、主动型人才[4]。

2. 项目型教学

法国工程师学校强调理论知识与技能挂钩,并系统教授项目管理知识,学生在获得工程师文凭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免去了培训成本,非常受企业青睐。

技术大学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往往采用项目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大多以团队形式完成,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的步入职场做准备。在职场中,独立完成一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整个团队的配合。学生在以项目为主导的学习中,自我组织管理,分配任务,紧密合作,需要和教师、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沟通来寻求帮助和建议,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企业联系。在这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项目的合作者。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对未来职场关系的模拟。

现代工程专业面广、综合性强、学科交叉普遍,工程的专业化与综合化融合趋势明显。工程活动本身就是团队性质的社会活动,因此强调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对于工程管理至关重要[5]。而项目型教学,恰恰符合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3. 渐进式分段实习

法国工程师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知识与技能挂钩,并且会系统地教授项目管理的知识,使得学生在获得工程师文凭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为企业免去了培训成本,因此非常受企业青睐。

法国企业有完善的实习生接待制度。技术大学将实习放入教学过程中来计算学分。实习一般分为三步,学生实践角色的层次不断提升:首先是工人技术实习,主要注重操作;其次是技术员实习;最后是毕业前的项目实习。毕业前的项目实习通常为就业做准备,是工程师职业类实习。

这种渐进式的三段实习模式为学生就业做了有效准备。以贡比涅技术大学UTC为例,要求学生在5年完成至少3个实习。在公共基础课TC(Tronc Commun)阶段,第一次工人实习(Stage Ouvrier)在基础阶段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末,作为必修课程,时间为一个月左右,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工程师这个职业。作为学生与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接触,工人实习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工厂的生产环节中,学习专项技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为未来的组织能力打下基础。结束时需要提交实习报告,并参与简短答辩。第二次,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三至第四学期之间进行为期4周的国外实习。国外实习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们沉浸于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工作环境中,开拓国际视野和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提交的实习报告必须侧重于跨文化的分析,并使用相应的外语来编写。第三次助理工程师实习(Stage Assistant Ingénieur),在深入专业学习(Branche et Filière)阶段的整个第七学期,时间为半年,为必修。第四次毕业项目实习(Projet détude)在最后一个学期,时间为半年,也属必修。毕业项目实习的目的是将在学校上课阶段所学习的知识在企业相应的职位上付诸实践。学校会为学生配备一个相关专业的任职教师(Suiveur),跟进学生的实习进程,及时进行校企沟通。同时,学校要求企业安排专人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Tuteur),对整个实习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五年的工程师学习中,学生实习的时间长达十三个月,学生以提交企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论文,有的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结束时就可以直接获得工作合同,进入职场。

4. 工业关系

技术大学提供的是职业化教学,与未来的就业市场紧密联系。因此,如何发展和企业的关系,采取哪些措施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工程师职业,理解企业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生活是学校高度重视的方面。

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由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来保证的,教师的来源广泛,既有从事基础研究的知名研究人员、传统的教师,也有来自工业界的工程师、管理者等。工业界的工程师、管理者除被邀请来授课、讲座、参与项目外,还会参与最后的学生答辩,来保证整个教学和学生的实习真正能符合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法国工程师文凭认证委员会(CTI)要求工程师阶段从事教学的教师必须有20%由“职业人员”承担,也就是校外的执业工程师来承担。

(二)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使得工程逐渐成为综合性社会活动,这就要求现代高等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意识,工程生产施工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能力。学校课程开设的多样性恰好满足了现代工程的需求。正如巴黎高科主席、特鲁瓦技术大学(UTT)前校长克里斯蒂安所言,跨学科建设是工程师教育的内在核心。

贡比涅技术大学(UTC)的五年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两年是基础准备阶段(Tronc Commun)。学校不仅要教授科学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掌握作为母语的法语和第二外语,尤其是英语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学校还要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鼓励他们学会思考,满足未来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要求,同时学校要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职业生涯,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阶段的三年是深入学习阶段(Branche),主要在专业领域学习并发展专业能力。UT集团的课程(除实习外)可分为偏理论的专业课CS(Connaissance Scientifique)、偏操作应用的专业课程TM(Techniques et Méthodes)、语言课课程EC(Expression et Méthodes)、管理方面的课程ME(Management de lEntreprise)和文化与科技人文课程CT(Culture et Technologie)。在整个工程师培养过程需修习的课程中,专业课程CS和TM总和约占一半以上学分,语言课EC、人文管理课ME和科技人文课CT之和约占总和的五分之一,实习学分约占五分之一,剩下的学分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五年制学习中,第一外语的英语要达到欧盟语言标准中级以上B2+,同时鼓励对第二外语如德语、西班牙语、汉语等进行学习。

总之,社会发展的多变性要求现代高等工程人才扎实基础,理工文管结合,知识面宽,会学习,善研究,能以稳应变,以简御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

鼓励创新创业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三所UT集团的工程技术大学都有各自的创新创业措施。例如,UTT和UTBM每年都会组织为期三天的“关键时刻”(Crunch Time)创新比赛,在这三天中,参赛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技能,提出创新解决方案,完成项目。为了这项创新比赛,学校会专门安排三天没有课程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法国工程师教育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

除了组织创新比赛外,每所学校都有鼓励学生创新的特色举措。例如UTC的Daniel Thomas创新中心,提供了灵活开放的平台,以此促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运营商、高管和管理层)与年轻学生的合作。创新中心内设有国家知识产权研究所(INPI)、法国国家投资银行(Bpifrance)、信息技术传播机构(ADIT)。创新中心提供给研究人员专门用于创造创新的空间和活动中心来进行项目实践和举办创新活动,还有“互联创新”年度会议,介绍科学成果并交流。在物流、生产和市场系统的数据评估领域发展新的知识,以期优化绩效,提供决策的工具,满足未来工厂的需求。在UTT,学校给予学生一种新的身份:学生企业家,既是一个学生,也可以同时成为一名企业家,在自己的公司完成课程要求的实习,更好地、专注地开展自己的项目。

法国工程师教育全方位的课内外培养,通过实践类课程、项目型教学、渐进式分段实习、良好的工业关系、社团活动等手段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强调跨学科性及综合能力,培养具有管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以鼓励创新创业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培养。课内外联动,形成了独特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启示

(一)国家层面:健全完善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体系

国家在工科学生培养阶段,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完善国家级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可将企业实习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增加实践环节的学分比例,积极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使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参与到高校的教学中,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二)中国高校:推动产教融入,促进国际化

1. 建立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应将学生的学业与未来的职业相衔接,利用学校与企业搭建的平台,真正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实践课程和项目教学,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企业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同时开设人文类、经济类、管理类、语言类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鼓励学生建立起与企业需求相关的社团,加强校企合作;发展工业关系,聘请企业中的高管或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计、讲座、学生毕业答辩等,及时与招聘企业联系,通过他们的反馈来改进教学。

2. 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国际胜任力

创新意识日渐成为全世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也可以向法国工程师学校借鉴,加大鼓励创新的力度,采用形式多样的创新举措。高校应该努力搭建国际化教学、科研、实习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海外的学习、实习和科研项目中。因为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深入,社会问题日趋复杂,未来的工程师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工作,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师合作,共同解决国际性问题。

(三)企业层次:健全实习生管理制度,培养人才

企业应积极发展与学校的联系,组织实践教学、建立健全企业实习生管理制度,实施积极的人才储备战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推广企业的文化和理念。推动相关项目的落实,利用学校资源,帮助解决产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企业节约成本具有积极意义。

教育部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新工科建设,与法国工程师教育在理念上不谋而合,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理工教育讲求逻辑严谨的精神相互呼应。借鉴法国等先进国家工程师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模式,进行卓越工科人才培养,真正把我国的工科教育办成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杨敏. “学以致用、产学结合” ——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7):138-139.

[2] 孙艳丽,涂善东,周玲. 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成效、不足與思考——基于华东理工大学7个专业的实证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1):90-96.

[3] 林健. 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02):26-35.

[4] 熊璋. 法国工程师教育[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5.

[5] 覃凌云. 欧美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及认证研究[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1.

(荐稿人:金玲,上海大学副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教育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新时代‘国际化和‘本土化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8JDGC025)。

作者简介:金闪闪(1982—),女,硕士,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教育、比较教育、外语教学;郭凤英(1971—),女,博士,上海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教育、教育学原理、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卓越工程师
中外合作办学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雅思听力生态化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专业英语语言教学优化策略
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河北省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