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2023-11-15 05:58王世杰刘玉邓域马晓红娄有信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高考改革

王世杰 刘玉 邓域 马晓红 娄有信

摘  要:新高考改革对高中系列课程改革、考生志愿填报、招生录取和高校专业布局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专业(类)+学校”的报考方式使高中生对大学专业认知匮乏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在此背景下,齐鲁工业大学积极实践,不断总结,探索出一条利用自身丰富资源,建设高中-高校贯通培养的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为高中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规划、选科指导、大学专业认知、填报志愿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将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惠及高考生和家长,提高了学科专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高考改革;贯通培养体系;联合育人;专业认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8-0013-04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高考在科学选才中的作用,赋予学生更多专业选择权,促进学生兴趣与特长发展[1]。《意见》出台后,上海、山东、河北等14省市先后启动高考改革综合试点。2020年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选才,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选育道路。目前,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标志着我国人才选拔方式与人才培养理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遇到的问题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遇到的问题

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夏季高考不再分文理,考试科目采用“3+3”或者“3+1+2”模式,学生面临20或者12种不同选科组合。无论哪种模式,“选课走班”都不可避免。对高中而言,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课程建设、完善选课制度、加强选科指导等,确保学生有课可选,有高质量课可选,这些对高中的教学和管理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中生而言,对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甚至生涯规划都需要提前考虑。然而,多数高中办学资源有限,不但缺乏开展学业指导、生涯规划的师资力量,也缺乏高质量生涯规划课程与实践条件,造成多数高中学生对大学专业认知不足,对高校专业设置、育人模式、优势特色等方面缺乏了解[2-3],这进一步凸显了高中人才培养质量与高校生源需求脱节问题。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挑战

新高考改革前,考生填报志愿往往比较看重高校整体排名,一些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的所谓“冷门”专业,也可以通过“吃调剂”满足招生计划,专业招生危机感不强。改革后,考生按照“专业(类)+学校”模式填报志愿,考生对专业关注度大大提高,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生源质量差距进一步拉大,甚至同一专业大类专业分流后学生数量相差悬殊。专业间的差距进一步显现,一些高校的“冷门”专业或非优势专业可能会由于生源问题面临生存危机。生源质量不同也会进一步拉大专业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由于不同省份实施高考改革进度不同,来自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选考科目考生的学科基础差别较大,为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也带来很大挑战。

针对新高考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高中均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挑战。

二、“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

(一)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程,研学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4]。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与普通高中联合育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校高中要密切合作、创新发展、协同育人。高中生赴高校参加研学实践活动,不但可以了解大学专业发展前景,获取职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科学选科,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构筑多学科知识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5-6]。高校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与科研平台作用,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支持中学生研学课程,能丰富中学实验教学资源,提升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形成高中高校育人合力[7]。

(二)齐鲁工业大学“12345”工作体系

由于缺少制度上的整体谋划和可持续进行的保障措施,缺少稳定的研学平台和高质量的联合育人实践项目,大多数研学实践活动是随机、孤立或分散的。本文以齐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齐鲁工大”)高中高校联系育人实践为基础,提出建设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为解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遇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解决途径。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坚持一个‘走出去,请进来开放招生总基调;抓牢中学和二级学院“两个主体”;组建专业讲师团、教育拓展学生实践团、学院招生工作组三支隊伍;实施校领导带头抓招生、构建大宣传格局、狠抓内涵建设、建章立制提升管理效能“四项举措”;擦亮优秀生源基地建设、工大研学及夏令营、高中校长论坛、校园开放日、高中母校回访及专业代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五个品牌”的“12345”工作体系。

三、齐鲁工业大学的实践探索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续,高校具备学科专业、科研平台优势,也有招生工作压力,有义务、有能力、有必要为高中生提供选科指导、大学专业认知、志愿填报指导等相关服务。高校师生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部门、单位要协调配合,共同营造“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服务高中、互惠共赢”的工作氛围,构建起联合育人大格局。齐鲁工大非常重视高考综合改革,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高中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将招生工作列入学校年度攻坚任务,与二级学院年终考核挂钩。学校党委要求校领导每年牵头与优秀生源基地进行对接,带头走进高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解读高考新政策,开展学科前沿讲座,为考生加油鼓劲。二级学院的党委书记、院长也纷纷进入高中,与广大师生亲切互动,做好育人服务工作。

(二)加强管理,制度保障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很大,要使高中高校联合育人工作行稳致远,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做好顶层设计,理顺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严格考核评价,引导学院主动加强招生体系和招生能力建设,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服务高中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2018年起,齐鲁工大先后出台了《本科招生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招生宣传工作的实施办法》《专业名师讲师团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二级学院招生体系和招生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本科招生“双千双联”助力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本科生源质量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校、院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确立了学院招生工作主体地位,设立了本科生源质量提升专项经费,为广大师生参与招生服务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为联合育人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组建队伍,强化培训

高中高校贯通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高中、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唯有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强能力的工作队伍,才能在高考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近年来,齐鲁工大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育人服务队伍,逐步建成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业名师讲师团、优秀学生组成的教育拓展学生实践团和学院招生工作组组成的三支队伍,为高强度、高频次的专业与学校宣传推广活动奠定了基础。学校招办还邀请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考改革知名专家为学校招生队伍做业务培训,提升三支队伍业务能力,起到了凝心聚力的良好效果。

(四)建立联系,加强沟通

高中、高校之间能否建立紧密联系是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建立高中优秀生源基地搭建起双方沟通的桥梁,再通过高中校长论坛、班主任培训、高中生研学等活动主动邀请高中管理人员、教师、高中生走进高校,通过生涯规划讲座、学科前沿报告、大学专业认知公开课、高考政策解读、志愿填报指导等活动主动走进高中。这些活动对于拉近高中和高校之间的距离、增进双方密切联系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截至目前,齐鲁工大已先后在省内外290余所重点中学建立优秀生源基地,以此为基础,主动走进生源基地高中,开展联合育人服务工作,举办高中校长论坛、科技夏令营、校园开放日等,邀请生源基地高中师生走进大学课堂、实验室参观研学,开辟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双轮驱动的协同育人之路,让更多考生、家长深入了解大学学科专业,理解高考改革的基本政策、措施方案、报考策略等知识,得到了高中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五)开展活动,互惠共赢

1. 教授讲专业

大学老师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相对于高中老师对大学学科专业的认识更加深入,给高中生讲解大学专业也更有说服力。自2017年,齊鲁工大有近300人次参加下高中专业宣讲活动,足迹遍布省内200多所高中,报告讲座受到广大高中生的一致好评。齐鲁工大组织各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录制60多期“听教授讲专业”系列视频,内容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术等多个学科门类,给高中生、家长提供了系统的在线大学专业认识课程资源。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三年中,这些在线课程资源成为高中生了解大学专业的重要途径。

2. 高中校长论坛

新高考改革改变了以往的高考录取模式,也将进一步引起高中教育教学方式、高校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连锁反应,高中学校将在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和改革等方面遇到诸多难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8]。高中、高校除了深入研究新高考改革的目的、特征,研究本区域、本学校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加强沟通交流。高校可以定期举办高中校长论坛,为高中校长、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搭建交流平台,共同研讨新高考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探索协同育人与融合发展之道。齐鲁工大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高中校长论坛,先后有来自省内外260余所高中校长和90余所高校参加。论坛上,省教育厅领导亲自解读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高中与高校管理者分享教学管理经验,共同探讨联合育人的新模式新机制。

3. 研学实践活动

研学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中学生大学专业认知等。近几年,齐鲁工大连续组织开展优秀高中生“科技夏令营”活动,先后有来自近60所高中1000余名学生参加为期8天的专业认知、实操训练、学习经验交流、科技前沿讲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此外,在学期中,先后有三十余所省内外重点中学近万名师生走进工大参加研学实践活动,深入各教学、科研平台和实验室进行参观学习和动手实践,“齐鲁工大研学”逐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成熟模式和研学项目,得到广大高中的普遍认可,成为高中高校联合育人的特色品牌。

4. 高中母校回访

大学生贴近高中和高中生且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在沟通交流、活动策划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有序组织、科学管理、规范引导,大学生可以成为贯通培养体系建设的参与者,成为服务高中活动的生力军。近几年,齐鲁工大组织在校学生连续开展“高中母校回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组队回到高中母校,与母校领导、老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面向学弟学妹开展以“情系高中母校”为主题的个人成长汇报会、以励志成才为内容的学习经验交流会等,与学弟、学妹分享对大学及专业的认识、传递拼搏奋斗、励志成才正能量。此外,还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了“讲述专业故事——代言我的专业”“教师节感师恩明信片寄送”“优秀生源基地喜报寄送”等一系列服务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推动高中学生专业认知、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在推动高中高校联合育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高中—高校协同育人成效、不足及展望

(一)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通过高中高校贯通培养项目的实施,齐鲁工大为多所中学提供大量的育人服务工作,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持续攀升,本科招生质量稳步提升。2017—2021年,山东省理科录取最低位次每年提升1万余名,2019年山东省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全面超过省自主招生线;2020年,山东省普通类最低分516分,超过一段线73分,外省有8个省份实现一本招生,大幅超过当地一本线。横向比较,近三年,普通类专业最低录取位次在山东省属高校排名由原来的第15位,提升至2020年的第8位。2022年,86%的招生专业超过省重本线,88%专业排名较往年提升。

(二)不足与展望

齐鲁工大在“高中—高校”贯通培养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因为疫情的影响,考虑到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很多高中加强了防控力度,使得高校教师进高中的次数明显减少,高校的研学、夏令营、校长论坛也无法正常开展,严重影响高中高校间合作交流。

下一步,高中高校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强交流,实现普通高中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1. 合作共建课程。发挥高校学科专业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开发高中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专业兴趣和专业志向。充分发挥高校现有的职业规划师的作用,配合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引导学生科学规划生涯。

2. 加大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力度。除了线下对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科普讲座、夏令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影响,高校还应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建设共享虚拟仿真实验,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五、结语

新高考改革正稳步向前,对高中、高校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面对新问题、新挑战,高中与高校需要敞开胸怀,迎难而上,紧密联系,深化合作,在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共同建设和完善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为高中生从高中到高校和顺利过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 高考改革新方案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推进[J]. 中国教育学刊,2019(06):1-5.

[2] 杜捷.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校与高中衔接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J]. 法制与社会,2019(11):204-205.

[3] 夏晓飞,吴晓云.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执行困境与突围——以江苏省为例[J]. 江苏高教,201(09):72-81.

[4] 张慧婕. 南京市中学研学旅行实施现状研究[J]. 现代营销,2022(07):118-120.

[5] 冯成火,林瑞玉,严侃曼. “3+X” 高考科目方案再认识——兼论深化完善新高考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8):41-47.

[6] 徐遠健. 研学旅行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促进作用[J]. 科学咨询,2018(23):116-117.

[7] 贾俊花,李丽军. 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视域下高校资源功能发挥浅议[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18-20+38.

[8] 谭本龙. 新高考改革视域下高校招生与高中教学管理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37(04):89-93.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山东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高中高校贯通培养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BZZK201904);校级教研项目“化学相关传统优势专业生源质量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yb22)。

作者简介:王世杰(1980—),男,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能源光催化及高等教育;刘玉(1973—),男,博士,齐鲁工业大学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研究方向为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木质纤维材料;邓域(1984—),男,学士,齐鲁工业大学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考政策;马晓红(1987—),男,硕士,齐鲁工业大学教务处(招生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娄有信(1982—),男,博士,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材料。

猜你喜欢
高考改革
多省市英语高考回归全国卷的探讨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对英语高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高考改革背景下职业高中
英语高考改革对英语教育学的影响探析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着色”历史画面,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