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回归,为文物追索探新路

2023-11-15 09:00
读报参考 2023年32期
关键词:兽首新路石柱

10月13日,流失海外百余年的七根圆明园石柱回归故土,并首次在圆明园遗址公园正觉寺与公众见面,成为继原位于西洋楼海晏堂的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家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此次展览的主题是“最美的重逢”。石柱虽不能言,但当回到它们原來所在的地方,即便圆明园已不复“万园之园”的盛景,历尽沧桑归来何尝不是最美的重逢?特别是这几根石柱是仿西方巴洛克风格建造的西洋楼上的重要构件,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更能想见当年中华文明在闭锁中乐于接纳西方艺术文化的尝试,和在盲目自大中被西方列强蹂躏的现实。

屈辱的历史和强盗的无耻,国人从未忘记;国宝的境遇和回归的艰辛,国人始终惦记。每一件国宝都是祖辈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每一件文物回归都凝结当代人千辛万苦的努力。

圆明园兽首、石柱流失海外,是中国文物流失的缩影;近些年,兽首、石柱陆续回归,也是各方合力助国宝回家的见证。数十年来,我国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坚定追索流失文物。此次石柱从挪威回归,企业家功不可没。社会力量慷慨奉献、主动作为,北京大学等热心支援、建言献策,开辟了一条国家与民间共同让国宝回家的新路。企业家们之所以不惜财力,就是因为爱国,爱中国历史、爱传统文化,不忍看到珍贵文物成为外国人炫耀的玩意。但正如事实所一再证明的,没有一个强大国家做后盾,没有国家多部门统筹引领、保驾护航,单靠文物爱好者一己之力也难以完成这样的壮举。

七根石柱重回圆明园,与圆明园其他经历战火劫掠的文物一起,在建设与毁坏的对比中,在流失与回归的故事里,讲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百年以来的兴衰成败,讲述了这个国家的人民为了民族复兴的百折不挠。

文物回归,大势所趋,但道阻且长。有数据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有超1000万件文物流失境外;在47个国家的218家博物馆中,收藏有167万件中国文物;前不久因文物大量丢失而引发全球关注的大英博物馆里,就有至少2.3万件中国文物。每一件流失文物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都隐藏着“何以中国”的文化密码。让海外文物回归,是每一代中国人的使命;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谱写文物回归“续集”。

(摘自《北京晚报》贾亮)

猜你喜欢
兽首新路石柱
兽首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失踪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上)
石柱迷宫
兽首
蘑菇石柱
蔬果种植走新路
圆明园12兽首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