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毅将军曾是张学良手下最年轻的团长,也是从东北军中走出的唯一一位开国中将。作为解放军队伍中的一员虎将,他留下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美誉。
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
万毅,原名万允和,1907年8月生于辽宁金县(今大连市金州区);1925年考入东北军陆军军士教导队(队长是张学良),1926年起任副官处少尉副官、沈阳北大营军械官;1929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之后,万毅先后任东北陆军第20旅第20团少校团副、张学良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3队1营少校营长。
1935年,万毅被张学良派往驻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的骑兵第35师当联络参谋。在西峰,万毅结识了在师部做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刘澜波,彼此一见如故。在和刘澜波的交往中,万毅初步了解了共产党,看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次年,张学良决定重新组建第57军第109师。29岁的万毅被任命为该师第627团中校团长,成为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6月,在参加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开办的长安军官训练团期间,万毅同刘澜波有了更多接触。通过刘澜波的安排,一批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进步青年陆续从北平、天津等地,来到万毅的第627团。第627团抗日爱国的氛围日益浓厚,团里成立了中共秘密外围组织“抗日青年团”,万毅任名誉团长。驻团的国民党政训员与“抗日青年团”多有冲突,并秘密搜集青年团爱国活动情况准备上报邀功请赏。这件事闹得都惊动了蒋介石,要求张学良严加处置。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万毅快速反应,命令驻陕西乾县的部下严控西(安)兰(州)公路加强警戒,阻止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队通过,随后又率部赴渭南前线阻击中央军。进入阵地后,在万毅的领导下,第627团积极开展政治攻势,他们向对方喊话,说明“西安事变”真相,并高唱抗日救亡歌曲,缓和敌对情绪,得到国民党中央军下层官兵的理解。最终,第627团成功守住了阵地,为稳定局势发挥了积极作用。
“西安事变”后,与蒋介石同去南京的张学良被扣押,东北军群龙无首。1937年2月,万毅被东北军中的“反共分子”扣押。面对审问,他一番“抗日难道有罪”的回答,让审问者哑口无言。直到10月,万毅才被无罪释放。
抗战中“不死的吉鸿昌”
1938年1月,万毅被任命为第112师第334旅第667团团长。春节过后,张文海和谷牧奉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派遣,来找万毅。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考察研究发展万毅入党问题。经过深入交谈和仔细考察,万毅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政治生命由此揭开了崭新一页。
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一系列战役,万毅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连云港保卫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万毅领导哪个部队,哪个部队的革命氛围就浓厚,再加上他的“八路”作风以及对汉奸深恶痛绝的态度,引起国民党“反共分子”的怀疑。1941年,旅长孙焕彩乘师长常恩多患病之机,密谋将万毅扣押了起来。之后,万毅被转押到国民党军鲁苏战区总部。1942年,万毅抓住一次机会成功越狱,并很快找到了八路军。当时,正逢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万毅被上级派往协助其工作。在奔赴根据地途中,常恩多不幸病逝,万毅受命代理师长,部队改称新111师。
根据山东分局的安排,1943年,万毅率新111师进行整训。1944年10月20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宣布,新111师被授予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的番号,任命万毅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从此,这支队伍正式迈进了八路军的行列。
在11月下旬的一次反“扫荡”作战中,万毅头部负伤,子弹穿过腮部,舌头被穿了一个洞,击碎7颗牙齿。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获知,派著名的国际友人、奥地利医生罗生特连夜穿过封锁线为万毅治疗。经罗生特的精心醫治,万毅伤势迅速好转。罗生特还幽默地对万毅说:“今后你会变得更加漂亮,因为你多了个酒窝。”从此,万毅便有了一个文雅的绰号“酒窝将军”。
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山东代表团副团长朱瑞提名万毅为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称他为“不死的吉鸿昌”,得到热烈支持。在没有与会的情况下,万毅当选为中共中央侯补委员。
鏖战东北黑土地
1945年8月11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八路军总部“第二号命令”,其中一项内容是:“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接到命令,山东军区立即组建东北挺进纵队,万毅为司令员。很快,万毅便带领先遣部队实现了多年来“打回老家去”的愿望。
10月初,东北挺进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第7纵队,万毅任纵队司令员兼辽吉军区司令员。纵队兵分两路向敌人纵深发展,在4个多月时间里,连续转战于南起沈阳,北至吉林、长春,东起通化,西至法库的广大地区,历经大小战斗27次,取得不俗战绩。
为了争夺东北,国民党军加紧增调部队,人数达40万之多。他们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于1946年10月向南满、西满发起进攻。11月3日,万毅奉命率部赴西满和长春以北地区参战。12月,国民党军以10万之众再次对南满临江地区大举进犯,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万毅所部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三下江南,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大小战斗11次,同兄弟部队紧密配合,迫使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扭转了东北战局。
1947年5月,万毅改任第1纵队政委。随后,部队向松花江以南地区开进,先后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秋季以及强大的冬季攻势,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1948年3月,第5纵队在辽阳地区成立,万毅任司令员兼党委书记。辽沈战役打响后,第5纵队在辽西彰武地区阻击国民党廖耀湘兵团,10天内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成功地迟滞了国民党军西进,为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功臣”
1953年,中央军委决定在总参谋部设立兵器装备计划部,万毅任首任部长。在他的主持下,全军各级装备工作机构建立并逐步充实完善,装备工作规章制度逐步确立健全,装备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规化。1955年,万毅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1955年后,中共中央把发展国防尖端技术提上议事日程。12月,彭德怀和国防部副部长黄克诚专门指派万毅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详细分析了研制导弹武器的有利条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万毅很快向中央军委写了报告,建议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组织国内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请苏联给予援助。
1956年,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成立。国务院航空工业委员会主任聂荣臻和黄克诚分任正、副主任,万毅任委员并兼下设的军械、航空、海军装备、无线电设备器材4个组的组长,负责产品的定型和审批工作。1958年,中央军委决定在甘肃酒泉建设导弹试验基地,由万毅负责。鉴于基地所需人员较多,而且对人员政治条件和科学文化水平要求较高,万毅提议所需干部和技术人员统一由军队解决。此建议得到黄克诚批准。1959年1月,万毅来到新疆,对新选核试验场区进行考察。在万毅向黄克诚送交的考察报告里,提议在罗布泊西北地区建设核试验基地,最终获得中央军委批准。
万毅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国防尖端武器研制倾注了大量心血。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宋任穷称万毅是“国防科技现代化的功臣”。1982年,万毅当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5年,他因长期眼疾造成严重失明,请求退出中顾委并得到批准。1997年10月,这位戎马一生的开国中将在北京与世长辞。
(摘自《党史博采》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