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深度学习实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据,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为增强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重点,精心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物理;深度学习;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7-0051-03
深度学习是指依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主题,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体验,促使学生在理清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性质、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作为物理学科的重要目标,倡导以生为本,增强学习深度。众所周知,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内容,既是学生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又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工具”。因此,教师要以深度学习为指向,精心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2]。教师要把握课前时机,以深度学习为指向,以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设计内容为依据,精心地进行实验教学设计,做好课堂教学准备。下面笔者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为例,对实验教学设计策略展开分析。
一、综合分析,设计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教师可以精准地了解“教什么”“如何教”“教到何种程度”,并据此设计教学目标,指明课堂教学
方向。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是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的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反射规律,获取反映学科本质的科学观念、思想方法,实现深度学习、知识应用和素养发展。《课程标准》在“声和光”部分要求学生“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规律”,基于此,在实施“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助力学生经历实验过程,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相关内容,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而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中的三线位置关系、两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两角关系,并将这些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感。
(2)能够在实验探究活动过程中自觉地质疑、批判,解決有关问题,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树立物理观念。
(3)能够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与光学规律,对外界事物形成强烈的好奇心,增强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
在如此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将指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借此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二、多种角度,确定教学重难点
(一)确定教学重点
一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这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般而言,教学重点包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思想方法。确定教学重点的角度有很多,诸如教学目标、教材中篇幅较长的内容、教师的教学经验等。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发挥教学智慧,围绕某一角度确定教学重点。
以教学目标为例,教学目标反映一节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往往涵盖重难点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目标之一为光的反射定律。这一目标直接指明了课堂教学重难点。其中,教学重点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二)确定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一节课上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技巧。与教学重点相比,教学难点具有暂时性。因此,教师可以将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作为教学难点,也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内容作为教学难点,还可以将容易混淆的内容作为教学难点。
以综合性较强的知识为例,在学习该内容时,学生要发挥综合思维作用,迁移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由此建立一定的认知。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学生要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探究三线位置关系、两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两角关系。由此,教师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线位置关系、两线和法线的位置关系、两角关系。
三、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服务者,尤其是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但是,当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脱离学生学情时,很容易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确定教学方法。
大部分初中生的物理基础薄弱,探究能力不强,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演示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的直接方式。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实验探究,并与他人交流各自的发现。如此,学生可以借助实验现象掌握重难点内容,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基于此,教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和对话法。在课堂上,教师将迁移教学经验,联系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四、综合思考,明晰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含教学步骤、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多媒体选用等要素。其中,教学步骤是依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而明确的课堂教学推进顺序。教学时间是指教师不同教学环节所分配的时间。教师活动是指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的“做”,如提问、演示、讲评等。学生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做”,如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活动意图是指不同教学环节的不同活动要达成的目标,或解决的问题。多媒体选用是指在不同教学环节使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掌握重难点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明晰具体的教学过程。
依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明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教学环节一和教学环节二为例,教学过程见表1、表2。
在教学过程设计的助力下,教师实施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知识,尤其促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五、逆向设计,明确教学评价内容
逆向设计理论强调“以终为始”,即在教学设计中,先确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再确定教学评价内容,最后设计教学活动。简言之,在逆向设计理论的指引下,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明确教学评价内容,继而设计教学活动,并融入教学评价,借此确定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况,进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深度学习水平,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分工是必不可少的三项活动。这三项活动正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具体途径,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托。所以,教师以这三项活动为基础,联系教学目标,建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教学评价表(见表3)。在课堂上,
教师将依据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融入教学评价,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设计便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维,迁移、应用已有认知,不断地操作实验,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鉴于此,在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要以学生的深度学习为重点,以实验教学内容为基础,综合分析《课程标准》、学生学情和教学内容等,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尤其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温广录.融会贯通 有效教学:深度学习下的初中物理实验复习整合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6):
28-30.
趙宁,郑小燕.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以“大气压强”为例[J].中学物理,2022,40(22):
44-46.
作者简介:龚赛男(1982.9-),女,江苏启东人,
任教于江苏省启东市百杏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南通市教坛新秀、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