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路径探析

2023-11-15 11:52莫家业刘霞云邓富昌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应用型本科融合

莫家业 刘霞云 邓富昌

收稿日期: 2023-01-15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应用型高校校企双师队伍建设机制研究”(2022ZJY2803)

作者简介: 莫家业(1995—),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汽车服务工程。

通信作者: 刘霞云(1983—),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机器人工程。

摘  要: “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是职教师资培养改革发展的新举措。职教师范专业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中,其核心任务是对接职业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路径包括:明晰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发展;构建多元协同的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深化校企命運共同体,搭建多元参与共同培养的职教师资平台,推动职教师范专业技术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融合。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职教师范专业; “岗课赛证”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6-0077-08

从“课岗融通”“课赛融通”“课证融通”再到“岗课赛证融通”,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重要措施。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提出“岗课赛证”融通的新理念,致力于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1]。2022年8月20日,为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同时表示要加强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深化产教融合[2]。这一系列新政策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要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按企业实际需求设计开发学校课程,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明确了本科培养层次的职教师范专业是为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使之成为中职学校的合格预备师资[3]。因此,本研究在厘清现阶段应用型本科“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基础之上,通过“岗”“课”“赛”“证”逻辑梳理,对“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这一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新路径,期望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领导能力的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为职业教育培养一批“能教学、会科研”的师资队伍,从而高质量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实施。

一、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的内涵、内在逻辑及必要性

(一)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的内涵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逐渐进入提质培优阶段,在产教深度融合的需求及职业技能大赛、“1+X”证书制度的广泛推动背景下,“岗课赛证”综合育人逐渐被专家学者们熟知并认可。“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旨在将“岗”“赛”“证”的要素融于“课”,强调一体化设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情境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将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与职业技能竞赛案例融于课程教学,把行业内含金量及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证书融入课程考核评价,形成有效衔接及有机耦合。“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科学阐释,就是要把本来属于实践教学范畴的“岗位”“竞赛”“证书”与理论教学范畴的“课程”科学融合起来,以高素质技能型或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为重要抓手,将产业、教育、竞赛、证书等领域有机耦合起来,产业领域负责提供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计划,教育领域负责培养与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竞赛领域负责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展示机会,证书领域负责提供人才认可凭证,进而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职教师范专业的职业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四个核心育人要素的融合[4-5]。

(二)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内在逻辑

职教师范生的培养是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培养大国工匠之师的基本保障,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高质量的职教师资培养需要强有力的应用型本科办学作为基础。因此,借助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环境与优势专业培养职教师范生,与“岗课赛证”的人才培养目标异曲同工,两者无论从人才培养方向或是实施途径上都存在深度的内在联系。

第一,互通性。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是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主渠道,其“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贯通机制有独特的内在逻辑,既体现了中职教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类型特性,也具有职教师范专业所具备的职业性和师范性。从贯通逻辑体系来看,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应以“课岗对接、课证融通、课赛融合”进行“岗课赛证”融合。首先,对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融合中职教师岗位任务要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现“课岗对接”,使课程体现中职教师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规律;其次,将专业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技能竞赛项目及评判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实现“课赛融合”;最后,将中职教师资格证、“1+X”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项目及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模块,实现“课证融通”,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第二,独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兼具职业技能与师范技能培养的独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人力资源的支撑[6],因此以应用型包含职业性、以复合型涵养师范性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优势专业与“双师型”师资队伍保障了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校内实训基地及先进的专业设备保障了学生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共同培养职教师范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时,按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相关教师教育类课程,对职教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使专业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互相结合,突出职教师范生的职业性与师范性,为中职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

第三,可持续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参与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专业的时效性依附和对新兴专业建设的时效性对接。首先,职业教育是与行业产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而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势专业具有时效性,具体表现在专业的设置需适应市场需求,能满足中职学校对师资的需求。其次,应用型本科的专业既要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跨领域融合能力,又要引领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前进行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保持对行业发展动态的关注度,及时发展新兴学科专业[7]。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用型本科高校比中职学校具有更强的行业敏锐度,因此对职教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时效性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能快速地针对市场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职教师范专业。

(三)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双师型”职教师范生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及后备力量,是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支撑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出职业素养好、技术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与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有着直接关联。

第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有助于培养大国工匠之良师。从培育工匠精神到培育大国工匠,从培育工匠之师到培育大国工匠之师,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8]。“岗课赛证”融合有利于各方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师资人才培养过程,通常是以课程为媒介,融合了中职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大赛、“1+X”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多元要素,使得职教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体系成为多元主体参与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实践通道。同时也明晰了职教师范专业的内涵特征变革,反映了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职教师范生的期望。只有培养更多能做、会教、乐教、善学的工匠之良师,才能培养出大量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匠之才,这也是国家赋予职教师范生的使命。

第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有助于职教师范生适应未来职业教育数字化的转型发展。2023年2月,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平行论坛举行,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强调,中国一直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等并着力推进,设立了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专业教学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相关项目,为推动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夯实基础[9]。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变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智慧教育的发展对职教师范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过“岗课赛证”的平台,“政校行企”联合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材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数字化素养及数字化能力贯穿于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使得职教师范生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未来教育技术变革。

第三,“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有助于“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范生获得必需的实践能力对“双师型”职教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是“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具备担任中职学校教师的基本条件[10]。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具有鲜明的跨界特征。而产教融合是实现职教师范生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职教师资培养单位通过“岗课赛证”的平台,到中职学校开展人才培养需求调研论证,掌握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对中职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基于调研的数据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可邀请行业龙头企业入校,共商专业高标准建设和人才培养大计,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当前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明晰原有课程体系,设置相匹配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实现企业岗位实际需求与学校课程内容相融合,以此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的成效。

二、应用型本科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遏制“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发展

目前,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教师教育课程,而职教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胜任本专业的岗位以及能够从事本专业中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以汽车服务工程(职教师范)专业为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胜任汽车服务市场的一线业务岗位,同时能胜任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岗位。但是实际在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兼顾专业课与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导致出现专业课学不精、试讲不会讲的双重尴尬局面。现行课程无法切实有效响应职业院校师资的需求,不能满足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一,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目前,培养职教师范生的院校众多,有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有工科类大学(如广西科技大学),同时也有师范类大学(如广西师范大学),不同性质的院校针对职教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点也是不同的。部分院校坚持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技术的积累、培养与发展,比较重视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耦合。同时,也有部分院校以学术型大学、综合型大学为模仿对象,不重视本科职教师范生的培养,将重点放在研究生培养上,重视学术研究,有可能偏离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初始目标。

第二,职教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课程与教学模块中的课程内容明确要求体现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的要求。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原因,课程体系多以专业课程为主,且多数是理论课程,实践性课程占比较小。同时,教师教育类课程较少引入职业教育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够结合产业最新发展变化和职教师范生学习状况及时地更新、完善课程内容,无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职教师范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职教师范專业教师还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职业教育应主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或行动导向教学法。加上实践课程占比较小,实训设备缺乏等情况,制约了职教师范专业教学的创新,无法体现职教师范专业的技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特征。

(二)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各要素之间衔接与相关性不紧密

现阶段的职教师范专业教育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职业发展需求,专业课程模块与教师教育模块的教学内容较为分散且缺乏逻辑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从单一的评价主体转向多维的评价主体,除了传统的师生评价主体之外,政府、高校、企业等也须参与其中,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整体性与系统性[11]。因此,部分职教师资培养单位采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是对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及融合性理解不够系统透彻,这就导致了“岗课赛证”各要素之间衔接与相关性不紧密,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果职教师资培养单位不改变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就会导致教学内容与中职学校师资需求割裂。

第一,“岗课赛证”融合缺乏可供参考的办学经验且融合难度较高。由于“岗课赛证”各主体的职能部门各不相同,导致其标准很难统一。一方面,“岗课赛证”内部核心体系复杂,难以实现切实有效融合。如每个职教师范专业自身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不一样,标准很难统一,普适性及认可度还有待验证。又如,现有的技能竞赛组织水平参差不齐,受场地、标准等因素的影响,与行业内前沿工艺、新型技术衔接不够紧密。再如,市面上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主管部门众多,其含金量也各不相同。另一方面,职教师范专业教学要素多样,教学实施难度较大。由于职教师范专业的特殊性,学生需要在同样的学习时间内比普通师范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强度较大;同时,“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课程体系,融合贯通了教师岗位职业能力、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等,实践教学部分既有教育实习,也有专业实习,其内容的变化必然导致课程评价的主体及标准是多元的,因此,构建更加灵活的教学实施方案和设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刻不容缓。

第二,“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施途径不通畅。“岗课赛证”融合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路径。当前,产业界与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合作基本还处于浅层次状态,导致职教师范生未能接触到领域内前沿的工艺技术,影响了职教师范生技术能力的培养。从专业的角度而言,学校不能够准确把握专业领域的工艺技术标准,课程的设置不能够立足于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在“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职教师资培养单位不能够有效地整合学校与合作企业的资源,不管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上均存在脱节错位现象,另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岗”“课”“赛”“证”各自为政,彼此间相互独立,没能科学有效地发挥多元主体的综合育人功效[12]。因此,建立以职教师资培养单位、中职学校、企业行业广泛参与的“岗课赛证”管理体制,形成利益相关的长效合作机制迫在眉睫。

第三,“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主旨不清晰。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岗位任务的多重性决定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复合性,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未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双师型”职教师范生来说,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对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彼此之间不是纯粹的排序关系,而是互相交叉的互补关系。目前,在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施过程中,各个职教师资培养单位的侧重点不同,重心不明。例如,有些学校侧重于“赛”,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时,单独开设一门课程或由带队教师课后进行集中培训和实训指导;部分学校则偏重于“证”,课程设置围绕相关专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展开,针对不同要求的证书标准进行授课,证书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过度追求证书的通过率。此种做法没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同时也制约了职教师范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提高,有违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目标。

(三)职教师范专业培养主体单一化,阻碍“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其关键在于深化产教融合。而职教师范专业要采取工学结合、实践经验结合、课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13]。政府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者,地方政府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需要为产教融合制定目标,指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岗课赛证”融合育人过程。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若干个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是从实践层面来看,企业参与较少,没有吸纳行业内更多的知名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岗课赛证”参与主体断层特点明显,企业界参与“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效果未得到充分体现。“岗课赛证”中的“岗”“课”“赛”“证”每一环都至关重要,如果融通不佳会直接影响职教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第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校企紧密合作,这是职业教育在当前的必然选择,也是目前学术界已达成的共识。不过,现阶段我国校企合作过程中“校热企冷”的现象依然存在,企业更多地考虑自身发展与经济利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是一种交易行为,价值回报是其行为考量的重要指标[14]。企业自身对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的需求使得合作育人具有经济属性,当企业的经济利益诉求没能达到预期值或者责权利关系划分不平衡时,就使得校企合作形成“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两张皮”局面。政府虽然在努力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但是没有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基础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影响了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1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积极性,同时,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是影响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第二,职教师范生的培养未能有效衔接人才链和产业链。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许多企业转变经营方式,进行技术升级。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企业希望通过职业教育满足自身对人才或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这就对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属于人才“生产端”,为人才“消费端”的企业提供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当下,职业教育立足于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培养应用型、復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而职教师范生培养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的弊端[16],这就造成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职教师范生普遍存在的关键性问题是,学生不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换为工作岗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企业履行职业教育责任主体意识不突出。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创造利润、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根据企业自身中长期战略规划框架,对相关的社会事务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提高和社会福利增进的共赢发展局面[17]。从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企业始终都是现代学徒制的主导者,职业院校是参与者。而许多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企业参与深度不足。一方面,企业认为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的职责和义务,校企合作模式对企业的付出和人才培养有较大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费不足和制度不完善,这些因素也影响了企业对职业教育责任的履行。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索

(一)明晰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职教师范专业想要使培养出的师范生满足中职学校教师岗位技能需求,就要结合专业领域新动态,根据专业领域技术发展明晰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教师资培养单位与行业知名企业可以开展深度合作,共建高水平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固有课程体系,重建课堂教学生态,切实实现学校课程设置的“课”与中职学校实际岗位的“岗”标准相对接。

第一,对接职教师范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提高职教师范生的师范性。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因此,需要促进“课岗对接”,即专业课程与中职教师岗位能力的对接。要结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专业能力”的要求,通过确定职教师范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实现专业课程对中职教师岗位能力培养的全覆盖,把中职教师工作内容分解融入职教师范专业的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场所与中职教师工作场所相对接,使职教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同时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体现“学会育人”“学会发展”的职教师范人才特征,秉承师范特色,提升职教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满足中职学校“双师型”人才需求。

第二,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职教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课证”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必须保证质量。证书则是行业标准,“1+X”证书制度要求以岗位技能为需求导向,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导向,将职教师范专业的“课”与职业培训的“证”有机融合。因此,要按照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需求,对标行业和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持续进行职教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实施。根据行业证书标准和学校教学实际,设计开发相对应的课程,规范职业技能证书的鉴定,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融合,提高职业技能证书的含金量。

第三,强化课赛融通,引领职教师资教学改革。组织职教师范生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指导职教师范生熟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此为载体锻炼职教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大赛“基于教学但高于教学”,要求专任教师有强大的教学改革能力。因此,等于给一线专任教师教学改革注入一针“强心剂”,督促其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以赛促教”要求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者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对职教改革的重要作用,通过鼓励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引导一线专任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时,培养教师正确认识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出的新要求,了解本领域最新的专业发展前沿动态,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让教师从被动教学转向主动教学,从教得杂转向教得精,使学生学得专,达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二)构建多元协同的职教师范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

应用型高校培养职教师资要全面推进“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打造“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就必须从提高“课”与“岗”相對接、“课”与“证”相融合、“课”与“赛”相融通等方面进行探索。“岗课赛证”融通强调四者有机衔接及融会贯通,以“课”为融通重点,实行“岗课”“证课”“赛课”相互融通,打造“金课”,将“岗”“赛”“证”等要求落实到课程体系中,培养符合中职学校需求的“双师型”职教师范生[18]。

第一,提高“课”与“岗”对接是前提。企业深度参与职教师资的培养已经成为时代所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之良师的内在要求。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应立足于当地职业教育师资的新需求,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习基地建设、教学实践改革等方面与行业企业开展互动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双向赋能、互利互惠的局面。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当地龙头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带头作用,与行业专家、中职学校共同商讨研制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切实把职业岗位需求有机融入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实训基地,让职教师范生进入真实的教育场域,走近中职教育事务,结合课程实训、认知性见习、顶岗实习,实现从“坐”而学理到“做”而学理的转变。整合“政校行企”等不同主体力量,构建“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与“岗”相对接,培养新时代职教师资人才。

第二,加强“课”与“证”融合是关键。一方面,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职教师范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专业技能水平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具体考核内容和项目有所不同。基于职业资格证书考查内容的基本特征,职教师范培养单位可以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技能培训模块融入专业课程结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授课,适度精简理论课程教学学时,删减非必要或繁杂的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学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在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中融入本行业的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使课堂教学贴近企业生产实践,学生考取的证书也更具有含金量。

第三,强化“课”与“赛”融通是重点。将职业技能大赛赛事训练实战化,助力“课赛”融通。评价技能大赛的水平及权威性,主要取决于赛事项目是否紧贴企业实际生产和服务,赛事训练是否贴近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应用型本科高校举行职业技能大赛,要充分考虑赛事的项目及训练的实战性,与领域内知名企业共同开发赛项,从生产工作中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场景作为赛事项目。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通过参与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生产新技术、生产新工艺有清晰的认识,切身感知本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及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职教师范生参与技能大赛,既能加强专业实践操作,又能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三)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搭建多元参与共同培养的职教师资平台

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搭建“政校行企”多元参与共同培养职教师范生的平台,是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范生人才的必然要求。深化校企命运共同体,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有利于职教师范生接触领域内前沿的技术与工艺,突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双师”特征。

第一,建立健全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强化职教师范生的职业性。目前,职教师范专业主要涉及的是工科领域,职教师范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工科知识,单从这个角度来看,职教师范生与普通的工科专业没有区别,因此,职教师范生要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使自身的职业性得到提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可以建立健全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制度,明确企业在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的责权利。邀请有先进水平、较强影响力、专业覆盖面广的企业进行合作,使职教师范生到企业实习,注重培养职教师范生的职业性。

第二,加强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深化职教师范生的技术性。现代产业学院是职业院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开展校企合作的新载体及新模式,与传统的产业学院不同,其“现代性”表现为组织的混合型、产业的前沿型及专业的交叉性[19]。产业学院是教育领域与产业领域精准对接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也是培养产业需要的应用型、復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与载体。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在办学过程中需要鼓励企业共同参与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等多方面助力职教师资的培养使其得到高质量发展,并符合“双师型”职教师范专业具有浓厚工程教育背景的特征,进而为中职学校师资注入新鲜活力。同时,现代产业学院需密切关注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动态调整学校的课程,确保职教师范生对行业的“灵敏度”。

第三,积极参与行业内知名企业或人社局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实化“以赛促学”机制。“赛”即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是课程教学的高端展示,职教师范生竞赛项目包括专业技能大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方式。大赛既能反映当前职业发展的最新理念和要求,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果和提升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实践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和理实互通的效果。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被国家认为是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新方式,是职教改革的“指挥棒”,是考验众多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试金石”,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端展示方式。因此,只有积极参与行业内具有高含金量的技能大赛,才能充分发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作用,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 试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J]. 教育研究,2022(5):98-107.

[2]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EB/OL]. (2022-08-20)

[2023-01-05].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

/s5987/202208/t20220820_654207.html.

[3] 路海萍. 专业认证背景下职教师范生双师素质培养的现实审视和行动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21):21-27.

[4] 高闰青.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实施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22(9):59-61.

[5] 张慧青,王海英,刘晓.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6] 许岚.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产业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2(32):21-24.

[7] 王中教,张泽云. 钻石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 教育评论,2022(4):20-28.

[8] 胡茂波,郭偲. 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应然逻辑、功能定位与推进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22(22):5-12.

[9] 杨洁. 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N]. 中国青年报,2023-02-27(6).

[10] 李梦卿,姜维. 基于“新工科”理念的“双师型”职教师范生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8(4):71-78.

[11] 李金成,陈梦迁. 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能力[J]. 人民论坛,2021(35):79-81.

[12] 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13] 张洪华. 中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探索与创新(1978—2018年)[J]. 职业技术教育,2018(28):42-47.

[14] 欧阳河,吴建新. 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基于《职业教育法》重新修订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8-18.

[15] 石伟平. 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56-57.

[16] 陈晶晶. 跨界协同的职教师资一体化培养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74-78.

[17] 霍丽娟. 基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职业教育社会责任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2):26-33.

[18] 曹元军,李曙生,卢意. 高职产业学院“岗课赛证”融通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2(7):50-54.

[19] 邓小华,王晞. 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与运行机制[J]. 职教论坛,2022(7):37-44.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for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O Jiaye, LIU Xiayun, DENG Fucha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aibin 45619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is a new measure for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the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to cultivate talents, the core task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s is to restructure the curriculum system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vocational posts,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s and vocational skill level certificates. The path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s includes: clarifying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constructing the integrated mode of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for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 deepening the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building a platform for diverse participation in the join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s with technical, professional and teacher-oriented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teaching major; “post-curriculum-competition-certificate” integration

(責任编辑:姜聪瑞)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应用型本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融合》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