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作文的审题就是审读题目,明确作文内容和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立意就是确立所写作文的中心思想或主题、主旨。审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审题不清,立意不准,所写内容就会偏题、跑题。所以,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基本功,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立意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构思全文的过程。那么,如何进行审题立意构思呢?
一、审题——“湖光”“秋月”两相合
中考作文一般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文题目,都有限制条件,包括写作文体、题材、对象、内容、范围、字数等。只有审清楚这些限制条件,才能“湖光”“秋月”两相合,让自己的作文内容切合题意,符合题目设定的限制条件。
1.审清题目的限制因素,确定写作范围。
审清限制性因素,就是要仔细阅读题目、材料、相关的话题、提示语或写作要求等限制条件,从而明确文体、中心、人称、时间、空间、字数等内容。例如半命题作文“ 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由“回忆”分析,写的应该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限制因素是“时间”。“给我”,表明所写的人是“我”和施动者。横线上所填内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景、物等,对“我”而言,是“受动者”;無论是写人、写事、写景还是写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即“我”对某人或某事、某景、某物等的“回忆”,而且“回忆”是令“我”难忘的“回忆”。例如命题作文“记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记”限制了作文的文体——记叙文。“我”“身边”“一件”“事”分别限制了人称或写作对象、作文内容取材范围、“事”的数量、“事”的性质或特点乃至文章中心。而且,“一件趣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或趣味性的一件事情。它可以是喜闻乐见的事,但一般会出人意料;它可以平常无奇,但要让人感到有趣,给人启迪,让人受到教育。例如命题作文“初中生活两三事”这个题目,具有时间限制因素的是“初中”,表明所写之事必须是初中阶段发生的;数量限制因素是“二三”,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深刻的事来写;同时也在文体上进行限制,只能写记叙文。例如命题作文“感人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把所写之事限制到了可能引发纠纷或可能造成尴尬的情节上,而且用“感人”来限制,表明要叙述的这场生活中的小插曲让人感动。
2.审清题目的重点,确定写作重心
(1)捕捉、推敲题眼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内容,包括重点句、关键词、暗示语等,分析探究其含义,简言之就是抓“题眼”。如何抓?看题目是词组还是句子。如果是词组,看属于哪一类型的词组。例如,“美丽的武当山”,修饰语“美丽”就是题眼。“最好的奖赏”,“好”前的副词“最”就是题眼,它表明要写的“奖赏”重点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在精神、情感或能力等方面;可以“实”“虚”结合,但要以“虚”为“最”。“师生之间”,“之间”就是题眼,写作时需要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典型故事,突出彼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等关系。如果是一个句子,则要看句子的主、谓、宾。例如“背影,好伟岸”,谓语中心词“伟岸”就是题眼。写时要围绕“背影”,通过某一事件或具体细节,体现“伟岸”,表现敬重之情。如果题目中有虚词等特殊的词语,包括“其实”“最”“还”“也”“更”等,尤其要注意它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就是题眼。如“他也是我的老师”,题眼就是虚词“也”,尽管“他”不是“我”的老师,但是他给我的教育就像“我”的老师给“我”的教育一样。如果是材料作文,在通读材料时要抓住暗示材料的关键句、关键词,作为揭示材料含义、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体会、分析含义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深意。有些是一语双关,有些具有比喻、象征意义。这就需要我们由字面意义到深层含义,反复体会,深入分析。如“灯”,字面意思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照明用具。但是,联想“灯”的作用,其象征意义很多。它可以象征能够驱散我们身体寒冷的“温暖”,可以象征能照亮我们人生道路的“光明”,可以象征能够给我们指明前进方向的“路标”,可以象征能够驱除我们心中阴霾的“力量”,等等。这样通过丰富的联想,不仅能揭示其含义或寓意,而且能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去选材。
除以上方法之外,审题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全面细致地分析题目中的每个信息点,包括提示语、引导语等,不可忽视。二要通过认真读题客观准确理解题目意义,明确题目要求。三要打开思路,充分调动素材和情感深入理解题目、材料意义,让审题更加“接地气”。
二、立意——“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立意高远、深刻、新颖,则文章的中心或主题“高”而不“下”。所以,高远、深刻、新颖的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另一“高标”,在立意方法上必须讲究。
1.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立意
立意太大,写作过程中要么空洞,要么难以驾驭。把所审题意化大为小,从小处落笔,选用一些小事情、小事物、小细节、小现象,集中体现主题或中心,则能以小见大、着眼大处。这样,可通过小事情的记叙、小事物的描摹、小细节的描写、小现象的剖析,表现重大主题,阐发深刻道理。例如围绕“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大的题意,从家人吃粽子的小事情或家庭生活中的小细节,反映这一大主题,就能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立意。
2.多维发散,横向选择立意
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就能得出不同的判断。作文题目也是,无论何种类型,我们围绕题意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得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审清楚题意的基础上,围绕题意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进行多维发散,进行横向思考,就能让自己的立意更有选择的余地,从而选择高远、新颖、鲜明的立意。例如这则材料:“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和过去相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题意聚焦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让我们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立意时,结合材料内容,多维发散,横向思考,就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出不同的立意,然后从中做出选择。例如,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等等;从“发展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可以写“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可以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等等。这样,多维发散思维,横向思考立意,就能从多个立意中选择高远、深刻、新颖的立意。
3.逐层深入,纵向开掘立意
对一篇作文而言,看问题的深度至关重要。立意时,能够围绕题意或由此及彼,或由表及里,深入思考探究,就能发掘出反映生活真谛的深刻立意。逐层深入、纵向开掘就属于这种立意方法。例如命题作文“那一刻,我泪目”,就可以逐层深入地去思考:那一刻,我为谁泪目?为老师?为父母?还是因为哪一件事情?如果是老师,是“我”因感动而“泪目”还是因其他原因而“泪目”?如此去发掘,其中饱含的浓浓情感、深情厚谊、可贵品德、深刻人生哲理等等,就能由表及里,得以呈现。这样开掘出的立意,就比较深刻。例如,材料作文“猫头鹰与斑鸠”,斑鸠建议猫头鹰改变自己的叫声,否则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这则寓言故事表面看是“斑鸠劝猫头鹰别搬家”,由表及里分析,它讲的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道理,由此可以写“敢于改变自己”“反省自我,追求进步”“逃避不是辦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等等。这样逐层深入开掘立意,立意就更加深刻、别致。
三、构思——“手”持彩练当空舞
有了好的立意还得表达出来,如何把立意表达好,首先要写前构思。在构思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如何把立意表现出来。
1.反复点题,“凤凰三点头”
“凤凰三点头”,即开头部分点题、中间部分扣题、结尾部分点题。这样反复点题,写出来的作文就如凤凰一样“美丽”。一般来说,教师在批阅应试作文与品读文学作品时,心理差异很大。应试作文批阅量大,所用时间少,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不像阅读文学作品,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细细、慢慢品味。为此,要想把立意在文章中表现到位,除命题、半命题作文外,构思时就需要自拟一个醒目的标题;在开头部分还要尽快入题、点题;在中间部分还要不失时机地扣题,点明中心意思;在结尾部分更要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或概括或深化中心思想。例如中考半命题作文“和____在一起”,考生围绕“妈妈,我爱你”这一立意,某考生这样构思全文——首段点题,用形象的语言点面对妈妈爱的强烈情感;中间部分通过“和妈妈在一起”生活的三个片段,具体表现对妈妈的爱;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强化对妈妈爱的情感。尤其在中间部分,在每一层先叙后议,逐层点题:第一层,从妈妈是一个好“保姆”的角度,表现她对我的百般爱护,最后点明对妈妈的幸福之爱;第二层,从妈妈是一个好“朋友”的角度,表现她对我的理解,最后点明对妈妈的知心之爱;第三层,从妈妈是一个好“老师”的角度,表现她对我的教诲,最后点明对妈妈的崇敬之爱。这样构思,所表现的立意就会十分鲜明。
2.先声夺人,“春江水暖鸭先知”
立意正确的另外一层意思,即立意不能是消极的、错误的,一定要积极、感人、催人奋进。文章“必须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文也是,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旗帜鲜明地表现正能量。为此,构思时就要考虑如何先声夺人,如何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由第一段而知其他段的要义。这样构思,题意、立意、中心就能合而为一。在具体表达时就能说真话抒真情,不矫揉造作,不信口开河,不表现“低俗”“另类”等,而要用阳光心理、积极向上的情思把立意表现到位。例如,半命题作文“我多想___”,开头部分就要表现一种昂扬向上的情感或思想,以先声夺人,为后文表达中心意思确定基调。如果写“我多想骂人”“我多想离家出走”“我多想一夜变成富翁”等等,立意就难以达到“正确”的要求。
3.一招制胜,“标新立异二月花”
构思需要的时间少,但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安排好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还有一种“一招制胜”的方法——标新立异。即在构思时,或者围绕立意展开丰富的联想,多角度思考和反映现实生活;或者聚焦时代新风、当代科技、杰出名人、前沿理念,表现紧跟时代步伐的情感、思想;或者“反弹琵琶”,一反常态,反其意而用之,显示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就能用巧妙的构思贴切表现文章的中心,让题意、立意、文意高度契合。例如中考半命题作文“我渴望……”,在构思时,某考生独辟蹊径、一反常态,以“我渴望受罪”反其意而用之,把让磨难、坎坷磨砺自己、锻造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表现出来。这样构思,就会一招制胜,让人对立意的表现耳目一新。
总之,得立意者得作文,得作文者得语文。但是,立意深远离不开正确审题、成功构思。把这三者都处理好了,写好作文就具备了先决条件,就会为成功作文“铺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