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探索

2023-11-14 20:50:25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培智班级制度

周 莉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附属学校 江苏南京 210017)

培智学校班级往往是由智力障碍、自闭症、肢体残疾、情绪障碍等多种残障类型学生组成。班级学生普遍存在智力水平低下,集体意识不强,情绪行为问题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特点。班主任须采取有效策略,建设安全、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发挥育人功能,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更好地适应班集体、融入班集体,实现班级整体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和谐发展。

一、创设特征鲜明的物质文化,营造适宜成长环境

智力障碍学生生活场所主要为家庭和学校,因此,班级环境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培智学校班主任要善于创设安全、有序、生活化且兼具康复功能的班级物质文化,促进文化对学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

(一)从熟悉物件开始,建设有安全感的角落文化。智力障碍学生入学时生理年龄一般是六周岁(也可根据需要稍延后),心理年龄则要小得多。因为身体残疾,他们很少甚至从未离开过监护人,大部分孩子存在入学焦虑,适应新环境比较困难。班级文化创建的初始阶段,可鼓励学生带一个最喜欢的玩具到班级,组建玩具角;最喜欢的绘本到班级,组建图书角;最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组建自然角。角落文化既可以让班级环境更丰富有趣,还可以带给学生熟悉感、安全感,降低入学焦虑,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班级集体生活。

(二)从视觉提示入手,建设有规则感的教室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离不开各种物品的有序摆放,智力障碍学生空间知觉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班级环境中可增设图标、图片或实景照片,以视觉提示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感。如,桌椅怎么排放?可在地上与桌椅腿对应位置贴上地贴,学生只要把桌椅腿放置到地贴上自然就整齐美观。当然,这样的视觉提示目的是帮助建立教室环境中的规则感,适用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初期,当学生渐渐养成习惯以后,则可慢慢消退。桌椅腿从四个点位的对应提醒过渡到两个点位,再到一个点位,最终撤销全部提示,由学生完全自主排放。

(三)创设模拟生活情境,建设生活化的班级环境。培智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1]班级文化建设也要以社会生活为指向,把班级文化和学生生活所需的基本常识、社会规则相结合,形成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可创设模拟生活情境,把生活知识技能的学习与班级文化融为一体。尤其是高年段班级,生活化的特征可以更突显,为学生毕业融入社会做准备。如,扫码是现代生活常用的一项技能,在班级物质文化中,可增设一些二维码,把想表达的信息设置在二维码中,学生通过扫码的方式获取信息。班级自然角新增了一些绿植,该如何养护呢?教师把养护要求归纳成学生看得懂的图文,设置到二维码里打印张贴在对应的绿植花盆上,学生扫一扫二维码,则链接到对应的养护要求,阅读图文即可掌握养护方法,既习得了绿植养护的知识,也练习了扫码这个生活技能。

(四)结合缺陷补偿需求,建设兼具康复功能的物质空间。智力障碍学生常常伴有视觉、听觉、语言、肢体等障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充分结合学生缺陷补偿的需求,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运动觉等多感官刺激,在班级日常生活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运动能力等。兼具康复功能的班级物质文化,可提供针对身体多感官的刺激和训练,补偿学生的缺陷,促进学生发展。如,有学生手眼协调性差,语言发展迟缓,可在班级图书角增加一些可发音的点读书,学生用点读笔点读的过程,既能训练手眼协调能力,也能在跟读中模仿发音、发展语言。如,班上有学生下肢力量弱,则有意识地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放在玩具角的最低一层,在拿取的过程中练习蹲起动作,增强下肢训练。

二、构建逐步提升的制度文化,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智力障碍学生规则意识、自律能力相对薄弱,需要通过规则的约束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因此,班主任要注重构建逐步提升的班级制度文化,引导学生在既定的行为规范下,约束自我行为,使之朝向符合班级整体利益及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持续发展。

(一)结合班级年段特征,制定班级制度文化。班主任必须对班级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研究,因“班”施教。[2]培智学校学生年龄跨度大,班级间差异明显。班级制度文化要针对班级特征,满足班级管理需求。第一学段一至三年级学生集体观念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弱,班级制度多由教师制定并体现在日常一日生活常规中,重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第二学段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体意识基本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教育学生作为班级一员,思考并表达如何为班级发展做贡献。在此基础上,归纳形成简单的班级制度,班级成员共同遵守。第三学段七至九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均有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集体角度思考如何制定规则以促进班集体更好发展,引导学生在集体与个人之间建立联系,制定班级制度以激励学生不断反思自我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推动班级整体和班级成员个体和谐发展。

(二)依据学生身心特征,发展班级制度文化。智力障碍学生识字量低,以概括性文字呈现的制度学生看不懂、难以理解、更无从遵守。因此,培智学校班级制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生动具体的直观行为演示开始,逐渐过渡到图文提示及简单文本。通过演示或模拟具体行为,引导学生观察理解什么行为能做、什么不能做;再以照片或图片的形式,把期待行为整理归纳,形成图文并茂的班级制度,作为班级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识字量的增加、思维水平的提升,逐步用学生能认识、能理解的文字替换图片,形成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对应的班级制度文化。如,值日生该怎么做?刚入校的班级,教师要边讲解边亲自示范,用身体力行告诉学生值日生的具体职责和做法;随后,可把值日制度要求通过照片或图片以体现,学生值日时既可以作为视觉提示,也可作为检查自我行为的标准参照;当学生的识字量提高、理解能力增强后,则以文字来表述班级值日生制度,引导学生理解并遵照执行。此外,制度文化也可与班级学生的残疾类型相结合,如,班上自闭症孩子人数多、占比大,可结合自闭症训练的结构化教学法,将制度要求编辑为结构化模式,把每一个步骤都用图文标明出来,说明制度的内容及步骤要求,以便自闭症学生按照指示去执行,提高学生对制度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三)建立激励性代币体系,丰富班级制度文化。激励性的班级制度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师生共同构建班级代币体系,当学生出现良好言行或目标言行时,给予代币奖励,规定数量的代币可以换取奖品。为真正发挥激励作用,奖品必须是学生所喜欢的,因此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地设置奖品内容。奖品还需由物质过渡到精神,如,刚开始时是学生喜欢的食品,逐渐过渡到学习生活用品,再过渡到当一次升旗手等荣誉岗位。奖品的对象可以由指向自我过渡到指向家人及身边其他人,如,为自己兑换食品、为妹妹兑换发卡、为爷爷奶奶们兑换节日礼品等。通过班级代币体系强化良好行为,培养良好品德,不断拓展班级制度文化的育人功能及丰富内涵。

三、多途径建设精神文化,助推班级整体成长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主要表现为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班级精神文化是良好班集体的助推器,推动班级整体成长。

(一)正面导向、舆论引领,建设良好班风。班集体舆论应坚持正面导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以确保班集体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3]培智学校基本无升学压力,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坚持出勤、按时上学不够重视,天气改变、身体轻微不适都会成为缺勤的诱因。低出勤率导致集体活动、教育教学受到影响,成为班级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甚至导致班风学风低靡。一个偶然的机会,班主任担任起天气预报员,提早一天在班级群播报:明天虽然有点降温,但相信我们班同学不会被这点困难打倒,我们和隔壁班比一比哪个班的出勤率高,明早老师在教室等大家!第二天,班上竟然没有一位缺勤。从此,班主任寻找各种时机,坚持正面导向、舆论引领,逐渐扭转了出勤率低的局面,并进一步在班级形成遵规守纪、团结进取的良好班风。

(二)针对问题、研究对策,开展主题教育。问题往往是班主任要去面对和处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育人契机;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促进学生和班级的进步。[4]培智学校主题教育更强调立足学生问题,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开展教育活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智力障碍学生常出现不遵守集体规则、交往困难等问题,表现为推搡他人、不会排队等待或交往中出现不良情绪,严重者导致班级活动无法继续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及时研究对策,利用各种时机开展主题教育。针对学生不排队的问题,可结合午餐需要排队打饭菜的情境,让等待时间最短的学生从排第一个开始,逐渐到第二个、第三个,慢慢延长等待时间。对于特别好动的学生可让他当小小管理员,穿上红马甲站在队伍旁维持秩序,满足他不时走动的需求。教师把这些教育情境记录下来,在活动之后及时反馈学生的行为,提出下一步的要求,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消除问题行为,实现班集体成员间良好互动。

(三)借力助力、全员育人,形成教育合力。培智学校班级文化的建设者除了师生,还可以加入家长、志愿者等群体,形成开放、包容的格局,汇聚全员育人的力量。与普通学校不同,在培智学校残疾程度较重的学生为了得到更优质的支持往往允许家长陪读。陪读人员在担任家长角色的同时,也会承担部分教师助手的责任,协助教师教育管理学生,因此,他们对班级精神文化的影响也较为直接。班主任要引导陪读家长和自己教育方向一致,共同成为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力量。如,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懂得谦让,陪读家长就需率先示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陪读家长不仅要关心自己孩子的利益,更要顾及班级其他学生的权益。

培智学校经常会接待各种爱心人士来开展志愿活动,班主任可结合班级特点和志愿者的专业角色,把每次活动以目标贯之,将其塑造为自成体系的教育资源,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助力。例如,在志愿者活动中,不仅能通过真实情境教育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得体地与异性交往;还可以结合志愿者的社会身份开展教育,志愿者是警察,可用工作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志愿者是医生,可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等。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在长期的班级组织生活中,共同磨合、彼此适应和积极建构,从而形成的集体认同并遵循的班级价值观与行为标准体系。[5]培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班级特征、学生残疾类型等学情,涵盖更多资源,以动态的、发展的视野不断创造、创新,以适应智力障碍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培智班级制度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0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8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1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