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案例研究

2023-11-14 20:50常建文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智障中重度案例

常建文 殷 燕

(泰兴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泰兴 225400)

一、基本资料

案例甲:琪琪,女,2008年1月出生。身高132厘米,体重39公斤。家庭住址:泰兴市某小区。家庭状况:父母离异,随父亲生活,父亲外出打工后长期随爷爷、奶奶生活。健康状况:出生时无疾病和缺氧情况,与正常小孩无异;幼时一脚行走有些困难,左眼严重斜视;现步行正常;无其他疾病。性格情绪方面:琪琪性格温顺,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受教育情况:接受过普通幼儿园教育,在普通小学上完一年级后,转学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生活自理方面:一般。学习方面:会背几首唐诗和儿歌,能识数,从1数到30。到校方式:爷爷、奶奶接送。识路能力基础方面:能说出接送途中看到的路标,比如鱼塘等。训练目标为认识上学、放学的路段,能独立上学、放学。

案例乙:学生亮亮,男,生于2002年5月,该学生中度智力障碍及有语言障碍,并伴有轻微的癫痫。语言能力很差,能说自己的名字,能叫“爷爷”,嘴型张不大,发音不到位,口齿不清;存在严重的构音障碍。伴随有一定的情绪问题,比如容易兴奋。自理方面能力很差。父母没有疾病遗传史,属留守儿童。其训练目标为培养其有意发音、主动表达和运用语言进行一般交流的能力。

二、诊断和分析

学生原因:琪琪智力低下,识记能力差,无法记得家庭住址和家长电话;方向感差,分不清东西南北,从未个人单独外出,社会适应能力差。亮亮智力残疾严重,大脑语言中枢发育缓慢,构音困难。

家庭原因:家长担心琪琪个人出行容易走失,加上路途较远。采取接送的方式,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亮亮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没有强化其语言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对指认等代替性动作没有干预,导致其言语能力较差且发展缓慢。

路况(环境)原因:对于琪琪来说,路况较为复杂,来往车辆较多,有两处红绿灯,预判以及避让车辆能力差。亮亮主动发音强度很低,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语言刺激较少,词汇量也相对很少。

社会原因:因琪琪是女生,个人安全得不到保障。亮亮外出体验和社会实践机会较少。

三、指导策略

(一)目标细化。通过任务驱动法将识路和言语能力作为一个目标,分阶段将该目标进行细化,以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小目标为原则,最终实现单独上学、回家以及提高语言与表达能力的总目标。案例甲根据实际路况,以地标建筑为起始点,分路段逐段对琪琪进行训练。案例乙则加强发音器官训练、单音训练以及模仿发音,通过单音、单字、词语、短句等分阶段训练。

(二)逐项提高。识路能力涉及该生的认知水平、记忆能力、信号辨别能力,需要通过长时间培养和提高。如对路名、地标建筑等名称进行识记能力的训练、进行红绿灯信号识别的教学和训练等等。语言表达能力与构音器官发育是否完整、倾听能力和习惯、记忆和重复、个体表达欲望等密切相关,在提高言语表达的过程中,强化对舌头、嘴唇等发音器官的运动能力训练,对其注意倾听、辨别、模仿能力的强化训练。

四、方法探究

(一)持续更新任务。案例甲中首先把琪琪送到距离学校门口50米的地方,让她下车,自己走到学校里。其次,把琪琪送到距离学校门口100米的地方。让琪琪在前面走,家长自己在后面看着。第三,要求其琪琪独立完成直线路段的行走,要求走人行道,看到车辆学会提前避让。案例乙中首先让亮亮完成吹蜡烛、吹纸屑、用吸管纸筒等吹吸饮料的任务,训练其呼气长短、强弱、停顿、持续等呼气的调整能力。其次教会亮亮做舌体操,提高其舌头的灵活性和口唇的配合能力。最后,逐步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量度,由字—词—短句逐步加大难度。

(二)合理运用图片。一是图标识记。案例甲中将来校路途中的一些建筑物拍成照片,让学生形成一定记忆。家长接送孩子时拿着照片指认实际建筑物,并告知孩子建筑物名称。案例乙中在言语训练中,借助镜子,让学生指认自己的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名称,如:眼、耳、口、鼻、手,然后在语言交往板上找出对应的图片。二是游戏强化。案例甲中把这些建筑物贴到游戏“掷骰子比赛走”的一些图标上,和琪琪一起反复游戏,让孩子进一步熟悉路中的一些建筑物。案例乙中则运用言语训练相关软件,指导亮亮完成物品指认等游戏。三是顺序内化。案例甲中让孩子把这些路途中路过的建筑物的照片按照前后顺序进行排列,不断强化学生对这些建筑物的认识。然后让孩子在接送时自己说出这些建筑物的名称。案例乙中则运用生活图片说出,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等。

(三)善用替代措施。案例甲中运用乘坐公交汽车代替策略。两年后,琪琪所在小区设立了公交车站。爷爷奶奶将其送到公交车站,并将她带上车,嘱咐公交汽车司机,琪琪到哪下。下车后,琪琪再由学校附近的公交车站步行到学校。开始时,由爷爷奶奶陪同乘坐公交汽车。接着,让琪琪在公交司机的协助下单独乘坐,班主任老师到学校附近的车站去接。后来,琪琪能自己独立从公交车站走到学校。案例乙中则运用沟通板代替策略。该生在表达未学习到的词语时,可以通过沟通板进行替代表述。比如,学生想要表达“想踢足球”的意愿时,因该生未学习到“足球”的发音,可引导该生在沟通板中找到“踢足球”的图片。然后,教师相机进行“踢足球,我要踢足球”等短句的训练。

五、实施结论

(一)实施要求。

1.科学、系统的评估是关键。运用相关的评价量表,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现有智能现状,进行科学评估和把握。在确定目标之后,找出该学生现有智能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制,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1]。最近发展区的确定能够更好地帮助施教者有目的的制定相应教育教学计划,才能更好为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服务。而现有智能不是恒定不变的,是螺旋上升的、逐渐发展的。准确地评估和诊断现有智能水平,是做好任务驱动法提高中重度现有智能提高的基础和关键,更是探索和研究任务驱动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成果的具体显现。

2.基本的、适合的教育是重点。现有智能包括感知能力(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和其他感知觉)、认知能力(注意、记忆、模仿、恒常性、概念学习、推理与问题解决)、运动能力(头颈运动、躯干运动、下肢运动、上肢运动和整体运动)、语言与沟通能力(发音生理功能、发音、词句理解与运用、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和社会适应能力(个人适应、家庭适应、学校适应和社区适应)等。一项任务有时只能提高学生的某一项技能或一简单的综合能力。学校和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现有智能,确定适合的、可能的、可达到的目标。这是任务驱动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时,这些目标是学生个体当前必须的、必备的、基本的能力和目标。任务目标的设定要小,并且达成的可能性要高。否则直接影响实施者和被实施者的信心和完成的质量。执教者从学生当前所急需的,易达成的能力入手,逐步提高学生其他智能。

3.拓展、延伸到全面是目标。案例甲、乙只是一个个案,识路和言语表达能力提高也仅仅是其现有智能提高的一个方面。中重度智障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法,结合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涵盖中重度智障学生其他技能特别是生活技能发展领域。因此,通过个案研究,把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拓展到中重度智障学生其他智能方面,拓展到全体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方面。对于全面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都有着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实施策略。

1.在尝试中教育。由于外在与内在刺激的影响,大脑两半球兴奋与抑制作用的造成与划分,在某一定时间,在单调重复的情形下,就会越来越固定,越爱越容易而且自动化。这样一来,在皮层上就出现了一个动力学定型(一个技能的系统),把它维持下来所需的神经工作越来越减少[2]。鉴于此,如果意图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就必须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刺激”,不断强化大脑内部的相对固定。而这些“刺激”,必须始于尝试,不断尝试,不断练习,才可能在学生大脑皮层出现这样“一个技能的系统”。没有尝试,就没有训练,更没有教育。因此,勇敢地进行尝试和试验,自信地走出第一步,搀扶着中重度智障学生走出第一步,不断尝试、不断练习,才能形成一定的技能,形成所谓的“肌肉记忆”。案例甲琪琪如果没有进行识路能力的训练,她可能一辈子都不能自己独立外出,更谈不上会乘坐公交汽车这类交通工具。案例乙如果不进行听力和言语能力的感知和训练,就可能成为言语残疾和智力残疾的多重残疾学生。

2.在情境中训练。“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置教育场景,并将学生置于该情景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完成情景中的具体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3]。”教学情境必须符合中重度智障心理、生活、学习等的实际情况,让每一个中重度智障学生都能够受益。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教育、训练,更有助于中重度智障学生形成特定技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在体验中逐步形成,这应该成为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最佳途径。“亲身体验习得的知识,不局限于书本的准则。亲身体验习得的知识,会自然得以保存,而书本的内容,即便经过正规的背诵,也容易被遗忘[4]。”从琪琪识路能力和亮亮言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个案来看,中重度智障学生某一能力的训练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训练。离开特定的环境和情境,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只能是纸上谈兵,方法和策略更无从谈起。因此,依靠相应的情境,训练与此相匹配的相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3.在生活中形成。以智障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任务。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包含在这些任务中,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给智障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中探索、体验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在识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并在言语实践过程中提高现有智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生活语文是培智学校学生学习应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智学校学生发展思维、改善功能、学习文化知识和形成生活技能的基础。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生活适应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着重发展学生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作为培智学校新课标中的三大支柱课程,都把“生活技能”的获得和发展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样,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也要围绕“生活技能的获得和发展”,在生活中教育,在生活中提高。案例甲识路能力是一项生活技能,发展和提高其识路能力同样也是改善其生活质量的一项,更是关键的一项。案例乙言语沟通能力的提高更与生活密不可分。中重度智障学生无法具备识路能力、无法与他人沟通交往,更无法走向社会,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

4.在激励中养成。智障学生个体智能存在着较大差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难以完成的环节,使得任务的实施有一定的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加以激励,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实物、代币或玩具等作为奖励,维持学生继续完成任务的兴趣[5]。并且不断变换、更新激励的方式和内容,适当降低一些要求,给予一些必要的帮助,使其完成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案例乙如发现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时错了,虽然答案不对,但这个学生发音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老师也要从这些方面去进行表扬。对于中重度智障学生而言,在实施训练和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用一些“正强化”的语言进行维持。如,看到有学生上课时乱讲话,老师要说“把小嘴闭上”类似的“正强化”的内容。

(三)实施保障。

1.学校方面:要把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成为全校共识和共同目标,将提高中重智障学生现有智能作为学校行为。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教科研氛围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来展开。各科任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利用个案研究,积极探索研究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策略和措施。学校要组织相关教师成立个别化教育小组,集体攻关,针对某个学生个体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

2.家庭方面: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任务设计、制定、实施和巩固等过程,并在过程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修改措施。家长一定按照老师设定的计划和目标循序渐进,一定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并且保证每次练习、操作的质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包办和替做的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事实证明,家庭的密切配合对于学生智能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一点点提高,都是家庭的福音和希望。

3.社区方面:任务驱动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也离不开社区的帮助和支撑。事实上,社区的相关机构,比如,残疾人之家、庇护工场、托养中心等,都能为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提供很好的平台。很多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都需要在社区这个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学校、家庭要积极和社区进行沟通和联系,为残疾学生智能发展提供特定的场合以及环境。社区教育和训练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更是提高中重智障学生融合、共享的途径和渠道。中重度智障学生融入社会相关能力的形成、转衔计划的制定和落实等,都要依托社区来进行。

(四)意义。

1.促进培智学校高质量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培智学校学生越来越严重,残疾类型越来越多重,很多家长和教师长时间看不到任何改善,甚至个别学生还有功能下降的情况,对培智教育丧失信心。培智学校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质量难提升成为制约培智教育发展的瓶颈。运用任务驱动法,通过科学的目标制定,缜密的任务安排以及学校、家庭等密切配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提高就存在可能。将中重度智障学生培养成一定自理能力、社会融入能力甚至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同样也是培智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要求。

2.优化教师教学行为。中重度智障学生因为残疾程度严重,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很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师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班上学生智能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业务能力差,班级学生很难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培智学校要加大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利用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以及跟岗学习等方式,提高培智学校教师实施高效教学的能力。运用任务驱动法能很好的改变以往的低效教育模式,通过任务的设定、布置、分解和实施,促进教师进行学习、实践和反思;能很好地改变传统的集体授课模式,转向更为科学和有效的个案研究;能很好地关注中重度智障学生急需能力的培养和未来所需能力的训练,从而优化培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3.提升学生生活质量。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教育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康复、训练,通过一定任务的设置,让这些中重度智障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他们的现有智能的水平,能让这些孩子拥有作为人存在的最基本的技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态,拥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过上“有意义的生活”[6],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现有智能的个案研究,完成一项项技能的训练或某一项能力的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的意义在于,找到适合这些学生认知特点的教育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通过培智学校长期的教育和训练,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各项技能,尽可能的让每一个中重度智障学生能够自主融入社会、独立社会并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智障中重度案例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疗效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