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红|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读是学生巩固学科新知、丰富阅读视野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也可以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应努力探索晨读的有效路径,巧妙搭建晨读支架,让诗意、高效的晨读促进班集体建设,在满足语文或英语学科教学需求的同时,提升书香校园的建设水平。
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最基本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人类重要的一项学习手段。学生有较强的真善美意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班集体这一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可以授予学生跟晨读相关的各种称号,引导学生通过同伴模仿、影响与唤醒,逐步掌握晨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晨读的兴趣。
如设置“我是领读者”。班主任可对自荐的领读者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再让其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并授予其此称号。
再如设置“我是推荐者”。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推荐晨读内容:可以是整本书阅读,也可以是片段朗读;可以是阅读评述类文章,也可以是阅读知识类文章。对推荐内容被采纳的学生,教师授予其此称号。
又如设置“我是收获者”。生命的成长害怕遗忘与忽视,班主任可随时记录下学生用心诵读的画面,并将其发到班级群,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表扬,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其此称号。这样,晨读的磁场将愉悦不断放大。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尽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要关注不善表现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晨读兴趣,使他们能甘之如饴地去吟诵、彰显和释放。
班集体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师生要建立沟通的桥梁。这座桥梁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一个目标,也可以是班集体的一个共同愿景。从某种意义上说,晨读是一门复合型课程。班主任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朗读现状,引导学生形成有关晨读的共同愿景,同时借助音乐、美术等手段搭建不同的情境支架,让学生在晨读中获得朗读技巧的提升、情感的碰撞、思想的启迪。
如开展表演式晨读,它指向文学作品的阅读。一开始,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熟悉的故事,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气来表达情感,让学生与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逐步过渡到放手让学生找相关作品,引导其体会作品的内涵,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晨读中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再如开展多媒体辅助的晨读。在传统阅读书本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数字文本的优势,使学生的晨读内容不受锢于书本。班级可举行“PK晨读作业”“欢迎来找茬儿”等活动,播放学生提交的优秀或存在问题的口语作业,让其他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或帮助同学找出问题。此外,班级还可以开展“中国好舌头”“有图有真相”“快问快答”诸如此类的挑战活动,以丰富晨读活动的内容。
又如开展基于热点话题的晨读。班主任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收集阅读资料,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九霄逐梦,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见证了30多年来中国航天人挑大梁、担重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在逐梦太空的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朗读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强烈的自豪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健康、有质量的班集体一定能够关注、关心学生个体的情感状况与需要,维护并促进他们的情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当学生爱上晨读后,班主任可以创建不同的对话支架,激发学生参与晨读的热情,营造轻松愉快的晨读氛围,使学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打通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习惯成自然,久久为功,晨间将成为学生值得回味的诗意时光。
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师生共读,与学生一起徜徉美文,产生情感共鸣。这时,班主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发布者与班级管理者,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的学习者、对话者。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晨读成为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使学生在体悟中渐渐习得诵读技巧,形成相应的语言素养。
再如班主任可通过组织比赛活动,使学生保持高涨的阅读情绪。班主任可组织男女生朗读比赛或者“我要大声读”“看谁感情最真切”“抑扬顿挫我最行”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升口头交流与沟通表达等能力,形成高昂的阅读情感。
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多管齐下,优化晨读的实效。如:开展“经典趣配音”活动,让学生和作者对话,获得对语言的独特体会;开展“打起快板念起来”活动,让学生将谚语、俗语、歇后语等日积月累的内容读出明快的旋律;开展“歌诀乐读”活动,让学生读出古诗词的起承转合,回肠荡气……各种趣味朗读方式,能使学生在自觉、愉悦的学习中浸润语言文字。
总之,搭建晨读支架,开展多元化的晨读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晨读方式。学生通过晨读不断挑战阅读新高度,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自我,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班级整体语言应用能力和精神风貌也得到逐步提升。当然,晨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它对班主任的个人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班主任自身更需要有对诗意生命的追求,这样才能以生命影响生命,以诗意影响诗意。因此,班主任在晨读工作中要多点温情,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继而产生自觉向上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