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桂林医学院体育部 广西桂林 541004)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可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公共体育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涉及所有学生,涵盖面广,德育资源丰富,其体育德育的实施势在必行,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传授健身知识的同时,进行体育德育教育,做到育体与育德相结合,为培养全方位的优秀大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成为新时期下公共体育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方向[1]。
传统的学校德育学习过程一般由辅导员或相应的思政教师进行系统的讲授,或通过对一些事迹的宣传等提高学生的德育修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厌倦感和距离感,学生很难体会到具体的德育是什么样的,难以用具体的语言来形容或描述德育的存在,更不能亲身实地体验德育的内涵。而本项目结合体育自身的特点,将育体与育德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德育的育人功能,将德育具体化,展现出体育德育的独特优势,在学生德育教学方面有着鲜明的特色与优势[2],具体如下。
首先,体育本身就蕴含有丰富的德育知识和行为,能够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谦逊恭敬、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包容意识等,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以及“两个维护”[3]。其次,体育教学一般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能通过参与具体的活动,根据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体会到什么是“德”,这是具身德育的良好体现,可以把德育具体化和形象化。最后,体育德育能促进我校学生医德的发展,医德是一个医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体育德育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为人服务、团队协作、拼搏进取等一系列精神品质,这些同样是医德的范畴,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4]。因此,体育德育的实施能很好地促进学校的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育人功能。1917 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把体育育人放在首位。可见,体育不仅有育人功能,更有丰富的育德功能,但目前学校教育对于德育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了表面,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之中[5]。
如何充分发挥体育的育德功能,是目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师亟待解决和完善的任务。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交流方式等都有所改变,其中网络获取与交流的方式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挑战也日趋严峻。学校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合格的人才,建设新时期的体育课程思政,将德育教育自然地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切实实现体育的德育功能是高校体育课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体育课在德育实施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在我国大学之前的阶段,教育均以应试教育为主,教育异化为做题、考题,分数替代了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高考,基本都是以分数论成败。虽然近几年体育方面的分数被逐渐纳入测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课自然是被忽视的一个,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愿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体育德育的实施更是难以实现,这就变相地把体育德育的教学内容压缩到了高校体育课程之中,增加了高校体育德育实施的难度。
长期以来,传统体育课的上课模式都没有较大的改变,一直都是以传授学生运动技能、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过于强调育体,忽略了体育课中的育人功能,体育中的经典案例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体育本质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但学生难以从枯燥、重复的练习中体会到体育所蕴含的魅力,教师也难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甚至激烈的体育运动对抗会让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进而厌恶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覆盖全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具有德育内涵,如充分备课、按时上下课、讲解清楚简洁、动作示范标准规范、公平公正评价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等举措,都能为学生树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等充满正能量的榜样,而且体育本身最大优势就是具身德育,可以将德育具体化、实践化,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在运动中感受德育,进而通过体育课堂潜移默化、接受德育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受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教师本身在德育的践行方面尚存在不足,对体育本身的育人功能认知不深。因此,目前很多体育教师忽视了体育的育德功能,教学效果也就只能停留在技能的传授上。
德育评价就是指对整个德育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展现教育教学的反馈、管理、诊断、预测、纠正、引导等功能。但是,目前体育德育的实效性评价尚没有一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评价方式比较简单,往往只是通过学生的考勤进行一个模糊的定性,难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行为进行系统的界定,评价以表扬、激励为主,且存在滥用的误区,弱化了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与纠正功能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在校园里能自由使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他们接收信息的能力快捷而又迅猛,但他们对信息的筛选与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往往会以偏概全,形成错误的认知。例如,常有的“出国深造”“出国留学”之说、最近出现的留学生辱华事件、教师不当言论、一些不健康的直播和网站等,这些信息容易让很多学生得出“外国的更好”“可以不劳而获”的错觉,这对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产生极大的障碍,以上这些都会对学生三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德育教学带来新的困难。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体育德育功能充分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从2020年起,组织学校体育部各项目的负责教师,开始逐步编写涵盖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首先,先了解体育本身的特点,体育在德育教学中的特点与优势,那就是体育德育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既可以理论化,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与传授,又可以具体化、实践化,通过教师、学生的具体实践与行为进行实施[6]。其次,总结归纳项目自身的功能与特点,挖掘其内在的德育元素,将其进行文字化,以供相应教师学习使用,例如太极拳中抱拳礼的含义。最后,收集整理各项目的具体案例,主要包括著名运动员的事例、经典赛事、主要精神等,例如常听说的女排精神等。将以上这些内容纳入体育教学之中,以此为基础进行体育德育的教学实施。
体育中的德育元素是非常丰富的,体育运动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逐步完善的,从最初的奔跑、跳跃、攀爬等到划船、摔跤、马术,再到现在的各种球类及其他娱乐性项目的诞生,体育的种类不断丰富,功能也更加齐全,它所蕴藏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挖掘体育中的德育元素并融入体育教学。
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体育运动中,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中进行的,如果失去了这个规则,那么体育的技术与魅力都将失去意义,将体育规则进行延伸,在工作中要遵守工作守则,在社会中遵守法律等,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与拼搏意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赛分组形成不同的团体,进行练习、引导,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等,例如在篮球、排球、健美操团队的比赛中就能很好地运用这一方法,也可以通过田径、羽毛球、网球等项目的个人比赛,培养学生不怕输、不服的气质,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进取精神与拼搏意识。最后,体育德育可以身体力行,将德育具身化、实践化。体育教学是动与静结合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把控器材的使用、场地与学生的安全,可以通过对器材的回收与整理、场地卫生的清洁等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公共修养。
在体育德育的落实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对教师的德育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学习与提升。首先,通过自身学习,教师提高对体育德育的认知,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学习体育中的德育元素及体育德育的实施方法与过程,从而保证体育教学顺利实施。其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特别是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名师等进行讲座,以桂林医学院为例,几乎每月都会有专项培训,学习相关的教学技能,特别是教学设计、德育融入课堂的方法、德育评价等。再者,也可以通过线上培训进行学习。过去两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课程只能进行线上教学与学习,这也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进行学习,比如大学生慕课、微信小程序及学习通等。以桂林医学院为例,每年学校的教学发展中心都会订购一些教师培训课程,该校教师也积极参与。最后,积极参与教师教学比赛,无论是学校,还是自治区,每年都有教师教学比赛,该校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2022年桂林医学院的教师教学能力评比中,该校体育教师获得了1个A级,1个B级,教学比赛可以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俱乐部是体育课外教学的延伸,也是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的组织者,更是学校体育文化的良好展示者,将体育德育的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日常活动之中,有助于更全面地落实体育德育。自2020年起,现有的10 个体育俱乐部逐步规范了体育俱乐部各项单程,在其承办的近20 项、涵盖师生上万人次的校级比赛里,融入了体育道德风尚奖与优秀组织奖等,极大地提高了比赛期间的氛围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训练队是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区级、国家级乃至国际比赛的一支队伍,是在某项体育运动中有着较高造诣的学生的集合体,是该项目在学校的形象代表。对于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与教师来讲,训练队起着导向与榜样的作用,以桂林医学院为例,目前有十数支训练队伍,将体育德育的教育融入训练队之中,对于体育德育的落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自2020年起至今,该校训练队共获得各级冠军10 个,亚军与季军20余个,其他名次更是数不胜数,其中区级优秀运动员30余人,获自治区级优秀组织奖2 个、体育道德风尚奖4个,这些荣誉的取得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体育德育的育人成果,这将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
德育教学在学校的全面推广,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能详细地了解什么是体育,体育的本质是什么。通过随机对200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德育教育推广前只有38.7%的学生大致了解体育的内涵,其余人对体育功能的认识基本都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而更多的功能则是不了解,在经过1年多的课堂教学之后,同样随机选取200名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有72.3%的学生能说出体育的两个及以上功能,主要为锻炼身体、释放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立德树人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体育德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落实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不断的挖掘、补充与完善。目前体育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还存在很多不足,特别是现在体育教学呈现多样化,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包括体育俱乐部教学、课外活动及运动训练队指导等,如何把体育德育完美地融入其中,并纳入体育课程的考核之中,需要广大教师不断不探索与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把体育德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