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威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罗定邦中学 528300)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寻找进行党史教育的切入点和立足点,达到知识讲授与党史教育的统筹兼顾,才能帮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真正做到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坚定理想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探究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可行性路径,是现阶段思政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史使人明理,学史使人增信。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由思政教师带领高中生学习党史知识、接受党史教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有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学习党史过程中,高中生可以从优秀共产党人身上学习吃苦耐劳、艰苦朴素、顽强拼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等一系列优良品质,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优良品质,高中生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例如,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知难而上、主动克服;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避免铺张浪费。其次,有助于培养高中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习党史,能够让高中生更加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增强高中生“四个自信”,做到知党恩、感党情、跟党走,并在理想信念支持下付诸实践,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实践表明,高中生对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会表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相反,如果他们缺乏兴趣,则学习效率会明显降低。思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虽然尝试融入党史教育,但高中生学习党史主动性不强。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党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过由于日常学习任务较重,他们并未在党史教育中表现出特别强烈的学习热情。还有一些高中生认为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并没有太大关联,不需要在思政教学中专门留出时间开展党史教育,这也成为现阶段思政课教学党史教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党史教育能否完美融入思政课堂,教师是决定性因素。如果教师能够选择高中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学习态度实现从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探究的转变,那么党史教育就会水到渠成;相反,如果教师还采取以往灌输式教育方法,侧重于理论宣讲,而不注重方法创新,那么高中生难以提起兴趣,党史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目前来看,思政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党史素养较高,但对教材外党史资源挖掘和整合不够,党史教育方法创新能力不足,这成为制约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障碍。
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只通过理论学习了解党史知识,那么党史教育就会较为枯燥。久而久之,他们学习党史的热情也会减退。作为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如果在思政课上融入党史教育,却没有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将会影响党史教育实效性。
(1)营造党史学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浓厚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高中生积极性,对打造高效课堂和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思想政治课融入党史教育,教师也要注意营造党史学习氛围,让高中生在教师引领下,自觉、自愿探究党史。以“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例,通过本节课学习,让高中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有更深刻了解。思政教师可以从这一知识点出发,开展党史教育。利用这些珍贵党史资料,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党史积极性,让党史教育完美融入思政课堂。
(2)激发学生学习党史内生动力。要想提高党史教育效果,必须激发高中生学习党史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时,在备课阶段从互联网上收集中美两国处理贫困问题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对比。课上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这些资料。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可以发现中美两国虽然都存在贫富差距,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各类企业团体积极投身到扶贫一线,以实际行动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共同富裕迈进一大步。反观美国,虽然综合经济实力强于我国,但是两个党派相互攻讦、相互推诿,不愿意真正帮助底层人民解决实际问题,致使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观看视频后,留三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中美两国政党制度孰优孰劣? 之后,再向学生介绍我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以及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团结和领导各民主党派共同抗击侵略者,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样,既可以让高中生了解党史知识,又能让他们保持学习动力和兴趣,为今后党史教育在思政课上的继续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1)充分挖掘党史资源。思政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党史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巧妙融入党史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时,可以挖掘党史资料,选择共产党历史上“十万大军睡马路”的真实案例,帮助高中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知识点。1949 年5 月27日凌晨,上海终于迎来了解放。但是进入市区的解放军官兵为了不打扰市民,宁愿露宿街头,在马路上席地而卧。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时刻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思政教师除了要从课本中挖掘可用于党史教育的素材外,也要尝试从课外书、互联网上寻找党史资源。同时,结合当代高中生学习特点、兴趣爱好,尽量将文字图片化、视频化。这样,才能让党史故事、党史知识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激发高中生主动了解、探究党史的积极性。
(2)创新党史教育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枯燥的理论讲授很难让他们保持学习主动性。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了解、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必须要尝试创新党史教育方法,选择高中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方式。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时,可以邀请本地一名人大代表作为“嘉宾”,在完成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后,让人大代表走上讲台,现场回答同学们的各种问题,并讲述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提出了哪些提案,或者是经历了哪些令人难忘的事迹。通过人大代表现身说法与教材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高中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更深刻了解。在了解了人大代表的产生过程、活动内容和工作职责后,他们政治热情也更加高涨。
(1)建立党史宣传教育基地。学校应为党史宣传教育提供大力支持,夯实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础。设立专门用于党史教育的教室,并根据党史教育需要,布置相应资料,为党史教育渗透创设必要的课外环境。例如,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该主题查找党史资料,以黑板报形式进行党史宣传,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打造党史长廊。还可以与党校、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将党史资料搬进校园党史宣传教育基地。以集中展览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学习。
(2)开设党史系列课本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重难点知识较多,教学素材多样化,课堂上教师真正用于党史教育的时间相对有限。有必要开设党史教育课本课程,并根据高中生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内容进行党史教育。例如,很多高中生受影视剧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地下斗争工作非常感兴趣。思政教师可以收集相关资料,开设“北平沦陷时期党的地下斗争”课本课程,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之外系统性学习党史。也可以尝试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选择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人物事例,用这些革命人物事迹折射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
(3)开展党史教育实践课堂。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除了利用课上时间让高中生了解党史,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让高中生近距离、沉浸式进行党史学习。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可以组织高中生到附近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革命遗址等参观游览,还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国庆节这类特殊节日,开展以学习党史为主题的思政活动。
在高中思政课堂上进行党史教育,既符合立德树人要求,也适应新时期思政课创新发展需要。思政教师要从思想层面上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在备课阶段收集党史资料,并保证党史教育与思政教学有效衔接。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方法创新等一系列策略,让高中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接受党史教育,在深入了解党史过程中,培养学习党史热情,传承和弘扬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从而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厚植爱国情怀,提高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