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君
(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肛肠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肛门疼痛、便秘、便血、肝门直肠异物感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依靠手术及药物。肛肠疾病的减阈疼痛护理作为临床新兴的护理模式,旨在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2];针刺痔疮穴具有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等疗效[3-4]。本文采用减阈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痔疮穴方案应用于肛肠术后患者,分析其对于该类患者疼痛水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肛肠科治疗的94例肛肠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28~65岁,平均年龄(52.49±5.04)岁;病程0.5~12年,平均病程(4.88±2.16)年。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29~65岁,平均年龄(52.57±4.91)岁;病程0.8~11年,平均病程(4.92±2.30)年。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肛肠疾病;(2)患者可流畅表达其内心想法;(3)患者的临床研究资料完整;(4)患者年龄范围为18~70岁。
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患者对本次研究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3)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异常;(4)患者在研究中途退出;(5)患者具有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减阈疼痛护理。(1)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时,带领患者熟悉院内环境,与患者介绍其主治医生,为患者营造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将其病房温度调整至26℃,湿度控制在55%左右,定时帮助患者开窗通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肛肠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关于肛肠疾病的相关疑问进行解答。(2)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通过交流、沟通等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积极、良好、乐观的心态进行肛肠手术。帮助患者完成其术前检查,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3)疼痛护理: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对其实施相应的措施,若患者的VAS评分≤6分,可在其病房播放轻音乐、与患者交流,缓解其疼痛感,若患者的VAS评分≥6分,可遵医嘱给予其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冷热敷及针灸缓解其疼痛感,护理人员定期对手术切口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产生。(4)并发症护理:若患者在术后出现尿潴留等现象,护理人员应对其加强看护,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每隔4 h进行排尿,若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8 h内仍未出现排尿感觉,给予患者按摩等方式提高其排尿感觉。若患者的切口出现出血现象,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及家属其需进行卧床休养,减少其活动次数。(5)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以及作息时间,应遵循少食多餐、清淡饮食等原则,忌辛辣、忌烟酒,多食水果和蔬菜;患者每天散步,避免剧烈运动,每周进行2次所肛训练;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避免出现熬夜、通宵等现象。
观察组在减阈疼痛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刺痔疮穴干预。操作如下: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对刺针以及穴位进行清洁、消毒,再以上下提插的方法对患者实施针刺痔疮穴,将2寸毫针插入患者的痔疮穴,留针时间0.5 h,每隔5 min进行捻针1次,患者出现酸麻胀等感觉时即可停止,两组的干预时间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 (1)疼痛水肿临床疗效 判断标准以患者的疼痛感减轻,创面未出现渗血现象,创口未出现感染现象,水肿消退为显效;患者仍具有疼痛感,创口出现感染现象,但创面出现渗血现象,水肿减轻为有效;患者的疼痛感加剧,创面出现渗血现象,创口感染,水肿情况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评估 采用VAS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轻度疼痛:0~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3)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进行评估。该量表覆盖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个方面。各项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状况越好。
2.1 患者疼痛水肿临床疗效 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疼痛水肿临床有效率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疼痛水肿临床疗效情况[n(%)]
2.2 患者的VAS评分 如表2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4 d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分)
2.3 患者的SF-36评分 如表3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14 d后两组患者SF-36评分具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SF-36评分情况分)
肛肠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与直肠上各种疾病,发生肛肠疾病的常见因素包括饮食因素、职业性因素、慢性疾病等。由于肛肠位置的特殊性,其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因此,对提高肛肠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及加剧其疼痛感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肛肠疾病患者人数依然呈上升趋势,肛肠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对其病灶周围的皮肤、组织等均产生严重的损伤,从而提高其术后水肿、疼痛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针刺痔疮穴可减少患者水肿现象的产生,该结果与成立祥[4]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中医认为发生疼痛、水肿的主要原因为气滞血瘀、脉阻、气血运行不畅等,在治疗肛肠术后患者疼痛水肿应注重、理气、止痛、清热消肿、活血通络。肛肠手术组织切除过多,缝合张力过大,造成血液淋巴回流受阻;术后创面继发感染,渗出液增加;针刺痔疮穴具有消炎、解毒泻火等功能,能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刺痔疮穴减少水肿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5],肛肠术后患者易产生疼痛、水肿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4 d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针刺痔疮穴可缓解患者疼痛感。分析其原因:肛肠术后患者创口出现疼痛感,手术中对肛门皮肤损伤过重,牵拉过多;手术中对肛门皮肤损伤过重,牵拉过多;肛门狭小,大便用力时撕破肛管的皮肤;肛门局部创口愈合和瘢痕挛缩压迫神经;手术或感染,创口水肿,便秘,衣物刺激等可以引起疼痛,通过对患者实施减阈疼痛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2];而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患者实施针刺痔疮穴可疏通患者脉络,减少淤血,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观察组干预14 d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针刺痔疮穴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结果与王永[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减阈疼痛护理联合针刺痔疮穴能明显改善肛肠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缓解其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该干预方案在临床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