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环,许丽观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肿瘤内科是主治恶性肿瘤的科室,收治的患者往往存在病症严重,病况复杂的特点。考虑到此类疾病多关联着患者内科系统的稳定性,故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常以放化疗治疗为主,并不主张手术疗法。由于肿瘤内科疾病多受病情、病症的影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患者频发睡眠障碍后果。一旦出现睡眠障碍,不但无法确保患者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随着睡眠障碍的严重,引发心理问题,最终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日常接触频繁的专业人员,其护理行为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研究报道表明[1],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采用专项护理方法可以切实改善肿瘤患者的睡眠障碍,继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为评价该护理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选取本院肿瘤内科患者为对象,一方面对引起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作分析,一方面对专项护理干预的效果作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本院肿瘤内科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入院接受放疗治疗的86例睡眠障碍患者为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3)与观察组(专项护理,n=43)。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5~65岁,平均(54.29±3.49)岁;病程4~12个月,平均(8.79±2.89)个月;肺癌7例、宫颈癌11例、直肠癌5例、卵巢癌8例、肝癌12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64岁,平均(55.68±3.67)岁;病程5~13个月,平均(8.46±2.68)个月;肺癌9例,宫颈癌13例,直肠癌8例,卵巢癌6例,肝癌7例。经统计,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肿瘤疾病,且对此次研究知情,属于自愿参与者;(2)患者在放疗治疗期间,均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与沟通能力;(3)患者患病前未见睡眠障碍情况。排除标准:(1)合并多发性恶性肿瘤或患有精神病、抑郁症等疾病;(2)长期患有失眠症或引起失眠的相关病症,如频繁起夜、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3)重度高血压或重症糖尿病患者;(4)神经衰弱或肝肾发育不全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内容包括及时为患者安排放化疗项目,解答患者疑惑,定期更换床单,打扫病房卫生等。
1.2.2 观察组 以专项护理方法干预。根据睡眠障碍诱发原因,专门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依据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予以护理,多包含疾病生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在专项护理实践应用中,按照下列护理对策开展护理工作:(1)睡眠宣教。肿瘤内科疾病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感,且在放化疗治疗后,也会产生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此时,护理人员应当督促患者保持健康的睡眠习惯,在睡眠过程中减少水分的摄入,杜绝刺激性食物,以免加剧不适感。同时,也要随时记录患者病症发作时间,在该时间段,采用音乐训练的形式转移注意力,从而避免患者因生理不适出现睡眠障碍[2]。(2)心理安抚。护理人员应记录好每名患者的睡眠规律,而后对夜间多梦、睡眠时长短的患者展开深度沟通,询问引起睡不着、睡不踏实的具体原因,而后可以白天在病房阳台内摆放绿植,或是陪同患者外出散步,由此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列举成功治疗案例,消除患者忧虑,增强治疗信心,最终保持积极心态。(3)环境管理。护理人员除了定期清理病房卫生外,也要根据患者实际年龄、日常喜好,为其搭配同房病友,鼓励患者相互交流。另外,也要询问患者对当前环境指标的满意度,将温度控制在24℃左右,始终以患者的舒适度为标准调控环境,使其在优良环境下保持良好睡眠状态[3-4]。
1.3 评估方法 PQSI评估标准:结合患者在睡眠期间的实际情况,从七个条目,即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等分别打分,从0~3分分别指代较好、较差,分数居高者即为睡眠障碍严重者。
1.4 观察指标 (1)患者睡眠障碍原因调查结果分布情况;(2)护理后患者睡眠障碍率;(3)护理后患者PQSI评分。
2.1 睡眠障碍原因 在86例肿瘤内科患者睡眠障碍调查中,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及占比率如下。疾病生理因素:病症折磨80例(93.02%),放疗痛苦72例(83.72%),放疗不良反应60例(69.77%);社会心理因素:缺乏自信68例(79.70%),担忧预后结局56例(65.12%),工作顾虑50例(58.14%),经济压力78例(90.70%);环境因素46例(53.49%)。结果显示受病症折磨与经济压力因素引发的睡眠障碍占比率偏高,分别为93.02%、90.70%。
2.2 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率比较 统计显示,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率具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9.30%(4/43)低于对照组44.19%(19/43)。
2.3 两组患者PQS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患者的PQSI评分具显著性差异,采用专项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PQSI评分低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患者PQSI评分对比分)
肿瘤内科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其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下述三点[5-7]。(1)疾病生理因素: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因病痛折磨、不良反应、化疗痛苦而造成机体状态受损,尤其在长期疼痛感的刺激下,患者无法安然入睡,长此以往,势必形成睡眠障碍。人体在疼痛感作用下,兴奋度更高。若患者长期关注疾病情况,易引起睡眠障碍。(2)社会心理因素:肿瘤内科疾病作为重症病,预后价值较差。患者因长时间担忧个人病情,或者害怕后期治疗效果不好、担心花费过多医药费,或是出于对出院后生活工作将无法恢复原有状态的考虑,造成自身处于多思忧虑状态,患者心理健康将对睡眠障碍带来影响。(3)环境因素:患者因其需要进行放化疗治疗,故此应当住在病房内,若医院内部环境不佳,过冷过热,或者过于干燥、过于杂乱,这些均会诱发睡眠障碍。本研究结果亦证实上述三种因素均能造成患者的睡眠障碍,尤以疾病生理因素中的病症折磨、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经济压力为主。
专项护理是从根本上消除不良影响,通过为患者给予人文关怀,确保患者在舒适环境以及护理人员的周到服务下,重新拥有良好的睡眠状态[4]。与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专项护理具备针对性强、个性突出的优势,患者可在此项护理措施下,保持睡眠健康[6]。本研究中,针对肿瘤内科睡眠障碍患者实施专项护理对策,可明显降低患者睡眠障碍率和PQSI评分,提示睡眠障碍患者应用专项护理措施,能够切实改善睡眠障碍,提升肿瘤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保持健康心态,促进病情的平稳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