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产后形体恢复的影响

2023-11-12 11:34:14黄梅英陈细玉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肌群盆底体位

黄梅英,陈细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5)

产后腹直肌分离是产妇常见问题,指的是产后半年内腹直肌无法恢复到正常位置、腹直肌分离超过2cm的情况,会导致腹部肌肉无力,引起腰痛、盆底功能受损、身材变形、腹壁疝等,严重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1-2]。有研究显示[3],产后腹直肌分离主要发生在腹直肌本身过薄、羊水过多、多次生产、胎儿过大、多胞胎产妇身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发生腹直肌分离的概率约为30%~70%,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产后半年的发生率仍然达到45%左右,会严重影响产妇盆底脏器功能,导致盆底肌松弛;同时,传统产后“坐月子”的方式也会大大减少产妇运动量,延缓腹直肌分离的恢复[4]。本院以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为研究对象,分组探究电刺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应用效果,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生产后出现腹直肌分离的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单胎足月分娩;(2)腹直肌分离距离超过2 cm;(3)产后超过42 d,恶露已经完全排干净;(4)没有接受过任何相关治疗与训练指导。排除标准:(1)产前盆底肌功能已经出现明显障碍;(2)先天腹壁发育不良[5];(3)有盆腔手术史;(4)无法耐受电刺激治疗或有禁忌症,例如心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局部皮肤破损等。共纳入患者8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展开回顾性分析。将采取核心肌群训练的41例产妇纳入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27.73±2.48)岁;产次1~3次,平均(1.49±0.31)次;孕周33~41周,平均(38.25±1.67)周。另将采取电刺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41例产妇纳入观察组,年龄23~40岁,平均(28.05±2.39)岁;产次1~3次,平均(1.38±0.37)次;孕周34~40周,平均(27.86±2.25)周。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开展对比分析。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实施,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及流程知晓,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取核心肌群训练,具体如下:(1)腹横肌训练。体位取仰卧位,医生将双手放于产妇腹部,引导其腹式呼吸,即呼气腹部下降,吸气腹部鼓起,同时在吸气的时候对于腹部施压,以8~10个为1组,每天训练3组。(2)腹直肌训练。体位取仰卧位,身体放松,吸气的同时腹部用力并抬高双肩,视产妇的程度保持一段时间,每天训练3~5 min,后可逐渐加大训练量,以产妇感觉疲累为准。(3)腹内外斜肌训练。体位取仰卧位,将髋部与膝部关节弯曲呈直角,双手掌交叉放于胸前,抬起上半身后腹部发力左右旋转,转向左侧时右侧臀部离地,转向右侧时左侧臀部离地,主要是脊柱左右旋转,腹内外斜肌收缩,以10个为1组,每天训练3组。(4)腰背部肌群训练。主要包括竖脊肌、多裂肌训练,其中竖脊肌训练体位取俯卧位,产妇双手交叉放在后脑勺位置,头、颈、胸背、腰等部位依次缓慢抬起,这样能够从上至下锻炼到产妇的背肌,多裂肌训练体位取膝手跪位,抬起左胳膊同时抬起右腿,坚持15~20 s后抬起右胳膊左腿,这样交替运动,中间放松时间5 s,两种训练均以8~10个为1组,每天训练3组。(5)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寻找盆底肌的方法,于小便过程中间断性憋尿,感受盆底肌的收缩变化,然后取仰卧位,髋关节与膝关节微屈,先收缩盆底肌3~5 s,然后放松3~5 s为1次,以10次为1组,每天训练3组。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电刺激,仪器选择生物反馈治疗仪,操作如下:产妇膀胱排空后取仰卧位,在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分别贴上电极片,选择“腹直肌分离”程序,脉宽350 s,刺激频率30 Hz,每天1次,每次30 min,可根据产妇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以无痛的舒适麻刺感为最佳,确保达到肌肉被动收缩与震颤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以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不超过2 cm为显效,以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大于2 cm但有明显缩小为有效,以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即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结果用百分比表示。(2)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产妇的腹直肌分离距离与腹围,其中腹围包括脐上围、脐围、脐下围,腹直肌分离距离测量方法为腹部触检查,体位取仰卧位,将双膝弯曲呈直角,同时保持脚掌平放,保持全身放松状态,检查人员单手将食指与中指放于腹白线处,即脐上3 cm、脐水平与脐下3 cm,指导产妇缓慢吸气与呼气,并在呼气同时缓慢抬高头部与肩部,这时可找到两侧腹直肌内侧位置,然后测量间距。注意治疗前后检察人员的一致,检查时间为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由表1统计结果可知,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 由表2统计结果可知,治疗前两组脐上围、脐围、脐下围与腹直肌分离距离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腹直肌分离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腹直肌在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位置,当女性进入妊娠期后,体内激素会发生变化,促使腹直肌的结缔组织弹性发生拜年话,以确保胎儿顺利分娩,但随着胎儿的生长,子宫的增大会导致周围脏器位置改变,腹壁也会由于受到过大压力而增大,随着腹白线的拉伸变薄,腹直肌也会慢慢松垮,从而导致腹直肌分离。相关研究显示[6-7],早期开展腹直肌分离治疗,有助于降低其发生概率,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核心肌群主要包括脊柱、腹部、髋关节及下肢近端的肌肉群,包括腹肌、背肌、臀肌、膈肌、盆底肌等,它们的主要作用的维持腹内压与躯干稳定,如果腹部肌肉松弛,便会引起其他肌肉的代偿行为[8],因此,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促进其腹直肌距离恢复。电刺激则主要是选择生物反馈治疗仪,其工作原理是通过20~50 Hz的低频电流来刺激产妇腰腹部肌肉与盆底神经,从而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腹直肌逐渐集中到腹白线,缩短距离的同时还能减轻背脊压力,加速产后形体恢复。有学者[9-10]认为,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有效修复产后盆底功能,其原理同样是通过刺激盆底肌肉来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与本次研究中促进腹直肌分离恢复的原理一致。在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产妇电刺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的对照组,同时脐上围、脐围、脐下围与腹直肌分离距离也明显较低,可见电刺激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恢复腹围,从而加速产妇产后形体恢复。

猜你喜欢
肌群盆底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 08:58:08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