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奠礼:“国庙”里的“国之大典”

2023-11-12 02:49刘续兵
走向世界 2023年40期
关键词:祭孔孔庙曲阜

刘续兵

“释奠礼”,“释”指依次陈列祭品;“奠,置祭也”;合起来,就是陈设供品以祭神。初期的释奠礼主要与战争、田猎、外交相关。周武王起兵伐商,“牧野之战”胜利后,“设奠于牧室”,燔烧柴木以告天神,陈列祭品以告地神。我们看今天的“祭孔大典”——焚烧祝帛,用来祭天;“瘗毛血”,将“三牲”的毛和血埋入地下,用来祭地;陈列“三牲”等祭品,请孔子和历代圣哲贤儒享用,“祭文”最后一句,就是“伏惟尚飨”。释奠古礼的核心要素,在当代文庙祀典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孔子之前,释奠礼的演变已呈现出由“武事”向“文事”的明确转向,从宗庙中的“先祖”转到学校中的“先圣先师”;但是,“先圣先師”一直没有固定的对象。直到东汉以后,才终于有了明确的、众望所归的主祭对象,那就是万世师表孔夫子。

两汉时期,先后有几位帝王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到了魏晋南北朝,年幼的皇帝或太子在“通一经”也就是学习经典“考试合格”后,都会到太学行释奠礼祭祀孔子。唐代“州县皆立孔子庙”,正式确立了文庙从祀制度,释奠礼纳入国家礼典的制度性安排,成为“国之大典”。文庙终于褪去“私学”色彩,由孔子的弟子后裔祭师拜祖的“家庙”,向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庙”转变。

历史上先后有四位圣人即“四配”、十二位“先哲”、一百五十六位“先贤先儒”,共一百七十二人先后被奉入文庙配享从祀孔子,文庙也就在事实上成为中国文化名人堂、历代先贤祠。从祀人物的增加和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文化的时势之变,是那个时代的“创造和创新”。

当然,由于文庙的种类不同,祭祀礼仪也相应有别。有的文庙属于国家礼制性庙宇,如北京孔庙和国子监,或皇帝亲祭,或遣官致祭,或固定官员按职司主持,简称“国祭”。有的文庙属于家庙性质,如浙江衢州孔庙,由孔氏族人负责,属于“家祭”。还有一个最特殊的文庙,兼有以上两种性质,那就是曲阜阙里孔庙,既是国家礼制性庙宇,也是孔氏族人家庙,皇帝亲祭或遣官致祭时属于“国祭”,由孔子直系后裔“衍圣公”以孔氏族长身份主持时则属于“家祭”;“衍圣公”本身又是国家官职,身份具有“两重性”,因此曲阜孔庙的情况最为复杂。

释奠礼的举办时间延续了先秦时期释奠古礼的“常时”和“非时”传统——固定举办时间(春夏秋冬)的常时性祭祀和因事而祭的非时性祭祀。祭祀形式上,除最高规格的“释奠礼”外,还有“释菜”和“行香”二祭,都在每年、每季、每月的固定时间举行。临时性的祭祀主要有皇帝亲自到曲阜阙里的“幸鲁”,皇帝或太子到国子监的“临雍释奠”,皇帝委派官员的“遣官致祭”,国家有大事时的“告祭”,出征取胜后的“献功”等。

“乐歌舞礼”并为一体,是释奠礼综合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其核心仪程,也就是祭祀过程中先后三次向孔子行献酒礼的“三献礼”,在北齐时期就已出现,到唐代正式确定下来。北宋时,增加了对先贤先儒的“分献礼”,凸显了人们对中华文明传承者和弘扬者的重视,在文庙祭祀演变中意义重大。清代对程序进行了一些微调,把“十二哲”和两庑的分献礼改在“迎神”后进行。

因为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一度中断了文庙祭祀活动。1986年,曲阜市根据文献记载,首次恢复了“仿古祭孔乐舞”,列入“孔子诞辰故里游”活动。1989年,该活动升格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仿古祭孔乐舞”改名为“祭孔大典”,但一直属于民间行为。 2004年,曲阜市政府举行“公祭”,“祭孔大典”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由地方政府公祭孔子,成为文庙发展史和祭祀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性反响。

乘着这个势头,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对“祭孔大典”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和改革。一是由清制改为明制,因为曲阜孔庙是在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格;二是由央视进行现场直播;三是策划了“全球联合祭孔”“同根一脉·两岸祭孔”“全球云祭孔”等系列重大活动,影响日益提升。2006年,“祭孔大典”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以前,祭祀场所比较狭小,主要在孔庙大成殿院落举办。此后,空间范围逐步增大,先是拓展到整个孔庙,后来延伸到孔庙外的神道;2006年的预热活动甚至扩充到孔子诞生地尼山,取来孕育孔子的圣土圣水,与取自台湾日月潭的水土汇合在一起,成为一大新闻热点。近年来,基本形成了以神道为起点,以万仞宫墙开城仪式、至圣门开庙仪式、大成门启户仪式为前导,以乐舞告祭、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为核心的公祭大典仪程。同时,保留了以孔氏族人“家祭”形式举办的传统祭祀仪式,形成公祭与家祭相配合、相呼应的格局。

今天的“祭孔大典”,既传承传统仪程的要素,又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了创新设计,逐步形成了独特风格,特别体现在佾舞、唱词和服饰的演变中。

历代的唱词不尽相同,每个朝代都会重新撰写,并纳入国家礼制,颁行天下。为体现时代特色,2005年曲阜孔庙组织新编了祭祀乐舞唱词,精练概括了孔子思想的内涵,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已传唱到海内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為解决服装不统一、仪式感不强的问题,2002年设计了用“鲁锦”制作的“儒巾”,一端绣着“祭孔大典”的标识,一端绣上孔子像。佩戴“儒巾”这个动作本身,不是简单地“挂”在脖子上,而是藉此提示参祭人员整理衣冠,调整心态,转换情境,尽快进入祭祀氛围;孔子像这一端放在靠近心脏的一侧,以此传达对于圣贤的崇敬之情。后来其他很多地方在祭祀活动中也纷纷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文庙,集中展现了传统中国的信仰意蕴,是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成为维系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创新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对内来说,文庙凝聚了民族精神,构建了文化认同,成为国家政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来说,文庙传播了中国文化,促进了文明互鉴,成为重要的文化象征。因此,祭祀孔子,绝不仅仅是孔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家事”,更是中国人在文化上慎终追远的“国事”。

如果说,很多宗教是重“来世”、重“救赎”,着眼点在于个人;那么,儒家之道则是重“传承”、重“不朽”,着眼点在于种群,在于文化。通过祭祀,沟通天人,让逝者活在生者的心中,从而引发对前人事业功勋和文明创造的崇敬和重视,以传之后世、传之久远。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形塑,不断丰富,不断更化,不断创新。

文庙祭祀的对象,与其说是圣贤,不如说是我们内心认同的价值观。通过认同先人,而认同自己;通过祭祀先人,而教育后人,“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中国人不但把自己放在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种群的关系之中,甚至把自己放在与前人、与后人的关系之中,这是一种综合了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的传承和弘扬。这种文化传统可以让我们确信一个观念:死,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延续。这就使得活着的人,对于修养明德、贡献社会,有了价值肯定,有了意义认定,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属于中国人的不朽信仰。

编辑/刁艳杰

Ritual of Shidian: “Grand Ceremony of China” in “National Temple”

The Confucian temple is the supreme palace of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most basic function is worshiping Confucian sages of all ages. The well-known “Confucius Worship Ceremony” is traditionally known as the “Ritual of Shidian” in China. After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ritual began to have a clear and widely-expected principal target of worship, namely Confucius, the exemplary teacher for all ages.

For historical reasons, the worship activities of the Confucian temple were suspended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n 1986, according to documentary records, Qufu resumed the “Archaized Musical Dance for Wor- shiping Confuciu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listed it as part of the“Visit to Confucius’ Hometown”. In 1989, the event was upgraded to “China (Qufu) International Confucius Culture Festival”, and the dance was renamed “Confucius Worship Ceremony”, which was still a nongovernmental action. In 2004, the Qufu municipal government held a “Public Worship Ceremony”, which greatly changed the nature of the “Confucius Worship Ceremony”.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local government held a public ceremony in memory of Confuciu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t left an indelible mark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worship history of the Confucian temple, and caused a sens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ince 2005, Shandong has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improvements and reforms on the “Confucius Worship Ceremony”. First, its style has been changed from Qing to Ming, because the Qufu Temple of Confucius formed its existing standard in the Ming Dynasty; second, it is broadcast live on CCTV; third, a series of major activities, including “Global Joint Confucius Worship”, “Cross-Strait Confucius Worship”, and “Global Cloud Confucius Worship”, have been planned, with growing influence.

猜你喜欢
祭孔孔庙曲阜
北京孔庙·国子监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曲阜之旅
历史悠久的“东方圣城”
《太谷县志》音乐文献浅析
祭孔礼乐之民族文化价值探析
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祭孔释奠礼乐研究”的述评
曲阜:“居家医康养”新模式
曲阜行政服务中心打造为民服务“升级版”
全国孔庙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