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
(厦门润和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杂交鳢是由产地为华中地区的乌鳢和产地为华南地区的斑鳢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由于其具有口感好、消费旺、产量高、耐低氧、耐运输、病害少等特点,近些年养殖数量增长明显。
杂交鳢从水花鱼苗到商品鱼的养殖过程中,水花鱼苗培育是最难的部分。这个阶段主要是将杂交鳢从30 万尾/千克左右养殖到500 尾/千克左右,历时一个月左右,体重增长300倍。由于生长速度快,水体环境多变,这个阶段的水花鱼苗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笔者从传统的养鱼“八字经”所归纳的水、种、饵、密、混、轮、防、管8个方面分析杂交鳢的管理要点和推荐解决方案。
杂交鳢水花鱼苗在不同阶段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前期要求水质清爽,有一定的透明度,水花鱼苗更容易下沉到水底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受狂风、暴雨或曝晒等外界干扰少,这是前期成功的关键。鱼苗在中后期需要水中藻类很丰富,且水色基本保持不变,为鱼苗提供充足的溶氧和稳定的外界环境,能减少很多病害。
品种方面,一定要选择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水花,否则其他方式生产出来的水花鱼苗的生长性能较差或者不稳定。另外,需要确认水花鱼苗的父本和母本都是自然成熟的,避免养殖“早产苗”,这些鱼苗往往对环境适应能力差,或者畸形率高。最后,放苗前需要确认水花鱼苗不带特定病毒,否则会给养殖带来极大损失。
随着杂交鳢水花鱼苗的不断生长,主要饵料逐步发生变化。下池后3天内鱼苗主要摄食水中的轮虫、枝角类幼体等适口的天然饵料,也可以补充人工孵化的丰年虫幼虫;下池4~10天开始大量捕食水中枝角类、桡足类等生物活饵,也可以补充投喂打浆后的水蚯蚓;下池10 天后一般开始投喂整条活水蚯蚓,也可以投喂冰冻丰年虫的成虫;下池15 天后转为投喂冰鲜鱼浆,并且可以开始混入小颗粒的膨化饲料。
杂交鳢水花鱼苗放养密度要合理,不要超过20 万尾/亩。水花鱼苗放养密度主要受限于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生物饵料,水花下池后10 天内对天然饵料的依赖程度很高,每亩水体生物饵料的极限产量只能支撑20万尾左右的鱼苗采食。
由于杂交鳢水花鱼苗培育时间短,因此水质与底质不会严重恶化,且水花弱小,混养品种会对水花鱼苗构成伤害,因此不需要考虑混养任何其他品种。
水花鱼苗培育并不能全年进行,以清明到立秋这段时间为主。这个阶段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防控形势都很严峻,因此需要考虑与其他品种进行轮养。建议轮养品种最好是虾蟹等甲壳类以及养殖水体条件不同的品种,这是因为养殖品种和养殖水体条件的差异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隔绝病原的作用。
杂交鳢水花鱼苗培育需要密切关注防敌害和防病害。
鱼苗最大的敌害是野杂鱼、蝌蚪和蜻蜓幼虫。清塘使用茶麸是对付野杂鱼的最佳手段;在整个池边进行围网防止青蛙跳入产卵,从而起到防范蝌蚪的作用;在水花鱼苗下池前需要使用菊酯类杀虫剂,以达到杀灭蜻蜓幼虫的效果。
鱼苗最主要的病害有肠胃炎、白嘴白尾、车轮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弹状病毒等。肠炎主要表现为“胀肚子”“拖便”等症状,投喂过饱是肠炎最主要的诱因,因此控制好投喂量的同时需要使用硫酸新霉素进行内服处理;白嘴白尾的病因通常以细菌感染为主,需要使用重铬酸钾进行消毒处理;鱼苗期容易出现各种寄生虫,如果数量不多,不用专门处理,保证鱼苗充足的营养,待鱼苗稍大时选择针对性药物进行杀灭;鱼苗感染弹状病毒最主要的症状是“打转”,处理以内服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为主。
水花鱼苗培育日常以水质管理、投喂管理、健康管理、敌害管理4项为主。
水质方面需要前期清爽,中后期藻类丰富,pH 在合理范围内波动,防止出现pH 高和氨氮高的现象,并且全程保持充足的溶氧。
投喂方面每天定时定量,视采食情况和天气条件酌情加减料。如需切换不同饵料,要做到逐步转料。
健康方面密切关注各种病害的发生情况,出现“趴边”“白嘴白尾”“胀肚子”“拖便”“打转”“白点”等情况时要及时处理,并且定期检查寄生虫。
敌害方面重点防范野杂鱼、青蛙、蝌蚪、蜻蜓幼虫、蛇、鼠等,发现后要及时清除。另外杂交鳢鱼苗还有大吃小的习性,因此投喂量要足,并且及时对鱼苗进行分筛,将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