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晓军
(浦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福建 浦城 353400)
2019-2022 年,浦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梅丰甲鱼生态养殖场开展鳖生态健康养殖试验,投放幼鳖10 000 只,平均规格为215 克/只,经40 个月的养殖,获得成鳖平均规格1 526.3 克/只,成活率71%,平均产量2 821.6 千克/亩,平均利润33.2 万元/亩,年平均利润9.96 万元/亩,试验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试验池塘为位于县城城郊的梅丰甲鱼生态养殖场露天池塘,池塘周边清静,无明显噪声源,周边环境能满足甲鱼生活习性的需求;水源为上游水库水,池塘周边无污染源,养殖水质符合甲鱼生态健康养殖要求。
池塘方形或长方形,南北向,采光好,单口面积1~5 亩,池深1.8 米;池内四周砌砖,在池底离埂面高1 米处,斜向上砌30 厘米的斜坡作为甲鱼的休息晒背场所,斜坡边垂直砌40 厘米高池壁,同时池埂埂面设成“T”形用作防逃设施。池两边用塑钙板做成投饵台,池埂种植绿树,空地种植有机蔬菜。为便于检查甲鱼摄食、生长、栖息等情况,池埂宽形一头或两头向塘内伸进3~5米,呈凹形。
在位于进水沟一侧的池埂上部,安装直径110 毫米的PVC 进水管,于进水对角边池底部安装直径160 毫米PVC 出水管,池外出水管用90°PVC弯管拧接后,再插垂直PVC管,用于排水和调节池水水位,排水口设2米×2米过滤池。
放养前做好池塘干塘清整工作,清除塘底杂草及过多的淤泥,保持底泥20~25 厘米并让其曝晒至呈鸡爪裂纹;然后用生石灰250 千克/亩化水后全池泼洒,泼洒时应注意凡能浸泡到水的池边均需泼到。池塘消毒后7 天进水培水,5 天后投放鱼、螺。进水口保持微流水状态,注水用40~60目筛绢过滤,池塘水深1~1.2米。
鳖种为本场温棚自繁自育。鳖种起捕采用平式手抄密网或人工手选,捕选后的鳖种下塘时经3%~5%食盐水或5~8克/米³高锰酸钾浸泡消毒3~5 分钟,避免鳖种因受伤而发生病害。每年5-6 月,外塘水温升至25℃时投放鳖种(温棚温度为28~31℃,鳖种移出时需提前逐步将棚温降至26℃左右,保持与外塘温差<3℃,防止因温差过大引起不适)。2019 年5 月底,挑选规格整齐、活力好、规格200~250 克/只的幼鳖2 150 千克,共计10 000 只,投放密度12 只/米2。为保证鳖池内食物生态链来源,鳖种投放前半个月每亩搭配投放规格约250 克/尾的花白鲢鱼种30 尾、螺50 千克、青虾1千克。
鳖种在外塘投放5天后即可开始少量投饲,投饵吃食驯化10~15 天。饵料固定投放在饵料台,便于观察吃食情况。根据生长不同阶段,选择品牌全价颗粒配合饲料(蛋白质水平46%~48%);按照“四定”原则,每天早晨7-8 时、傍晚17-18 时各投喂1 次;日饲料投喂量占鳖体重的1%~1.2%,鳖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9~31℃,在水温>31℃或<29℃时,水温每变化1℃,每天饲料投喂量减少0.5%~1%,减少在傍晚的1次投喂;连续阴雨天减少投喂,下雨天和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不投喂,鳖会捕食田螺等以补充饵料和钙质;到10 月中下旬、水温降至24℃以下时停止投喂,鳖进入冬眠期。翌年4月上旬水温升到24℃以上开始投喂,每天1次,到6月初水温升至28℃,每天投喂2次。
鳖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本着“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重病不治、及时捞埋”的原则,不施用渔药、抗生素。为调节水质,或补充鳖所需的钙质,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可使用1次生石灰,每次用量为20~25 克/米³池水,泼洒时间为早上或傍晚;若持续1周以上阴雨天,雨停即使用1次二氧化氯(用量1~2 克/米³池水),以增强灭菌效果。每月内服1 次“三黄”中草药,按3 克/千克饲料添加,可预防甲鱼肠炎、肝炎等病害的发生。常年使用微流水养殖,7-9 月高温,可适当加高水位,还可在池塘内培植青瓢,以吸收氨氮,更好地保持水质清新,及为鳖遮阳创造条件。
日常结合投饵巡塘,检查进排水设施,防逃、防洪、防旱。观察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特别是池塘水面30 厘米处四周池壁攀附的田螺,发现减少时要及时补放(一般在每个养殖阶段的8-9月补放田螺50~100千克/亩),以补充鳖的生物饵料;注意控制田螺投放量,避免田螺过多消耗溶氧,造成水体缺氧。做好日常病害防治工作,发现病死鱼及时捞出做无害化处理。
本试验养殖时间40 个月,分3 个阶段养殖,其间经过两次分级分池。分选出的鳖再挑出健康程度差的另做处理,经消毒后投放到新池中再养。
第一次分级分池时间在2020 年5 月上旬,捕捞2 龄鳖8 721 只、3 674 千克,平均规格为421.3 克/只,按放养密度折算约1.25 亩,平均产量为2 939.2 千克/亩,在第一个阶段养殖12 个月成活率为87.2%;分级出的鳖按6只/米2分池养殖。
第二次分级分池时间在2021 年5 月中旬,捕捞3 龄鳖7 674 只、6 397 千克,平均规格为833.6 克/只,按放养密度折算约2.18 亩,平均产量为2 934.4 千克/亩,在第二个阶段养殖12 个月成活率为88%;分级出的鳖按3只/米2分池养殖。
鳖生态养殖模式在池塘中自然越冬,保持底泥25 厘米左右利于保温,其间保持水深1.2 米左右以防结冰,加注水时需将进水管深入水中,防止水流声惊扰到鳖冬眠,并保持池塘环境安静;冬眠前1周的饲料可添加适量的必需氨基酸、复合维生素等营养剂,以提高越冬成活率。
鳖生态养殖分级分池时间在4-6 月,由于价格原因,大量捕捞上市时段为9月底至春节前。采用干塘人工徒手捕捞,注意捕捞上来的鳖不能在池塘中存留过长时间,以防冻伤。商品鳖尽量保证生态养殖期在3~5 年,养殖期越长,鳖的品质越高,品牌效益越好。按养殖年限将捕上的鳖洗净分类挂牌包装上市(该场注册有“惠益”牌生态甲鱼商标),包装箱内印有养殖期、烹调方法及保鲜方式、期限,尽量保证商品的鲜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22 年9 月底起捕出塘,养殖40 个月,测产结果如下。
放养幼鳖10 000 只、2 150 千克,平均规格215 克/只,收获4 龄鳖7 099 只、10 835 千克,平均规格1 526.3 克/只,最大个体1 681.5 克/只,按放养密度折算约3.84亩,平均产量为2 821.6千克/亩,总成活率71%(其中第三个阶段养殖16个月中,成活率92.5%)。
苗种以幼鳖单价50元/千克计;饲料成本包含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螺等,平均饵料系数1.5;投入品包含消毒药品、营养剂等。养殖投入成本为35.05万元,详见表1。
表1 投入成本情况万元
收获商品4 龄鳖10 835 千克,按单价150 元/千克,产值162.53 万元,利润127.48 万元,亩均利润33.2万元,年平均利润9.96万元/亩。
本示范试验采用在池塘中套养天然饵料生物(鱼、虾、螺等),自然越冬,利用水生植物与生石灰维护良好水质,使鳖在自然水域环境中,按照其自身的生长规律生活与栖息,捕获的鳖背甲光洁平整、背体偏黄、肌肉紧实,腹甲弹性大,身体灵活、攻击性强,食用口感柔软、黏性强、紧实有嚼劲,与天然野生鳖的品质基本相似。该养殖模式既能提高产品的经济与药用价值,又能在产量上有所提高,是一种品质好、效益高的鳖生态养殖模式。
按照3个阶段养殖的对比,1~3龄鳖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但成活率略低;4龄鳖开始,养殖生长速度有所减缓,进入第三次越冬,基本已适应露天水域,成活率大幅提高,且受市场欢迎,价格好(4 龄中华鳖基本单价都维持在150 元/千克以上),取得的效益高。为便于缓解资金压力,及时回笼资金,4龄鳖可在市场行情好时及时上市,价格低时继续养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鳖生态养殖在池塘中自然越冬,每个阶段养殖越冬期长达5 个多月,偶见几只游上水面滞留,属体质弱、无法渡过冬眠期的,应及时捞取上市;更多损失是在越冬过后,鳖未能及时开口进食,在越冬结束1个月时间内逐步形成僵鳖、病鳖直至死亡。
对于如何保证越冬期间鳖的营养、体能,及遭遇长时间低温导致鳖死亡量增加等问题,笔者根据冬眠期鳖长时间不进食对体能的消耗,以及配合饲料生产过程中高温定型环节造成的维生素流失等因素,尝试在越冬前1周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必需氨基酸和复合维生素等营养剂,对提高越冬成活率起到一定的效果,与其他池塘同模式的养殖及以往养殖生产记录对比,每个阶段的越冬成活率提高2%~3%。对于长时间冰封的池塘,要及时凿开冰封的水面,防止缺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养殖周期长的生态鳖需求量逐年增大,可通过品牌的宣传带动,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