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探索

2023-11-12 19:57:36宋海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历史情境情感

■ 宋海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是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坚定信仰,不仅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更能彰显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必须要坚定不移地保持文化自信。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历史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人文意识和探知精神,是人文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文化自信培养能有效发挥历史课在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的天然优势,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升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采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

一、创设情境,感知传统文化细节

历史知识由于时间久远,学生与所学历史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鸿沟,导致学生不能有效理解传统文化,很难形成文化自信。而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创设情境能有效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感知历史,能让千年历史文化得以“复原”,让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感得到有效培育。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对抽象、苦涩、难懂的历史知识采用最直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包括细节、图片影像及生活情境等方式。历史细节主要包括历史变迁中的人物、事件等细节元素,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历史、人物的细节来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细节情境能有效弥补历史教材中宏观叙事方式的不足,丰富学生文化情感,感受历史长河中的人文情怀。学生也会在多次训练后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如在《盛唐气象》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放包容的文化特性,将细节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影片《长安十二时辰》入手,展现盛唐时期民族交融的文化特点。引入影片的目的在于以微画面来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同时让学生捕捉到与文化主题相关的历史细节,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感受盛唐文化的开放包容、繁荣自信。教师可通过影片中长安西市开市的繁荣景象来展示盛唐的开放包容,如弹奏琵琶的老者、叫卖胡饼的商贩、表演胡舞的美女等成分体现了当时开放的民风和各族人民频繁交往的繁荣景象。

在艺术和技艺类的传统文化内容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图片和影像情境。艺术是高尚的,也是抽象难懂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艺术搬入课堂,加上部分教师对于文化艺术的认知较为浅薄,理解不太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利用图片和影像来创设教学情境,其特有的直观性和生动性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构建历史认知,培养传统文化自信。在中国瓷器艺术的讲解中可打破教材设定的教学框架,按照时间顺序,以图片为载体来展现中国古代的瓷器艺术。这种直观的情境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国瓷器的认识,感受不同时期高超的瓷器制作工艺,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加深学生对中国瓷器的认知和了解,教师也可采用影像资料来重点介绍一些瓷器经典作品,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等刺激,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比如,在讲解中可放映《国家宝藏》中“瓷母”的片段,瓷母的制作工艺代表的是乾隆时期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准,集各式釉彩于一身,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展现出了海纳百川的高度文化自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影像片段的变化进行讲解,并通过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生活情境是一种真实的,渗透性很强的情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最真实、最持久的感知。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生活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在传统历史文化教育中,创设生活情境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挖掘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气质,形成稳定持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情感。在讲解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知识时,多数教师的讲解重点在于政治、经济的“大一统”,对文化的大一统缺少深入挖掘和剖析,学生不能感受到文化大一统的重要历史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化大一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在《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讲解中,可引入讨论菜名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文化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甘蓝的不同称谓”为出发点,引起学生对于不同称谓的思考和辩驳,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了解不同称谓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继而感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文化价值,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对比教学,增强正向文化情感

积极的文化形态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需要学生时刻保持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但是,由于历史的无重复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在面对同一种传统文化时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看法。研究表明,情感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的一种认知习惯。因此,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需要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思考。采用对比教学的形式能让学生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性,增强学生的正向文化情感。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学生不仅能感知中外不同历史文化的特点,更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外文化对比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尊重文化差异,积极汲取外国优秀文化,通过比较,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情感。甲骨文作为记录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成如今中国人广泛使用的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培养的根基。

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中,可采用中外对比的方式来凸显甲骨文的文化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熟悉甲骨文的特征信息,了解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然后采用对比教学方法,将中国甲骨文和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等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明文字的发展史,感知甲骨文对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时空联系,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古今对比也是增强学生文化情感的重要方式。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中,智慧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炫目多彩的历史文化,对后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是增强学生正向文化情感的重要源泉。通过对比的方式能进一步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古今不同学者、名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挖掘古代优秀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进一步强化教学让学生将这些品质感知、模仿、内化为个人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正向文化情感。

比如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岳飞抗金的历史事件可作为课程讲解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些教师在对岳飞精神的教学讲解中只注重表面认识和评价,难以让学生对整个历史事件和其本人的遭遇产生共情,不能形成积极正向的文化情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古今对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增强正向文化情感。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满江红》中的词句内容,对岳飞进行简单评价,然后引入古今学者和名人的评价观点,突出岳飞的精神品质。如明太祖朱元璋:“纯正不曲,书如其人。”乾隆皇帝:“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屠立成:“检阅五千年之历史,能有坚韧不拔之气者,唯宋之时岳飞云耳。”孙中山:“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学生对比古今名人对岳飞的评价,加深对抗金名将岳飞的认识,理解岳飞的英勇事迹在几百年后仍然受后人推崇,感知岳飞不畏强敌、凛然不屈、精忠报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继而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注重实践,直面传统文化内涵

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组成部分,不但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还是帮助学生融入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中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内容多姿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也十分多样。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体验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融入接受、保护传统文化的阵营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能让教师准确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基于文化自信的初中历史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体验类的传统文化,通过近距离感受和接触的方式,直面传统文化内涵。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故事比赛和实地体验三种方式。角色扮演是指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重现某个历史事件,让学生完全融入历史、感悟历史。引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共情”,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文化蕴含的价值。

如在《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的讲解中,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先贤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水利功能至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学生对于都江堰水利工程涉及的水利知识缺少了解,这不利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认知。因此,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讲解中可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感受都江堰蕴藏的文化价值,继承和发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守正创新、艰苦奋斗的内在精神。在扮演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冰父子、工人、农民和随从等,回顾都江堰的修建过程,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传统文化深处蕴含的价值。

故事比赛也是体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扮演故事陈述者和倾听者两种身份,前者需要对故事资料进行收集、编写和讲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资料搜集、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作为倾听者要在全身心感受故事生命力的同时认真品味历史文化的底蕴,培养良好的文化情感态度。讲故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发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社会文化关系,感知历史人物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往,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故事比赛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选择真实的史料作为故事素材,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同时故事的选择还要考虑是否具有明显的代表性,能否反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人物的价值品质,激起学生的正向文化情感。

比如,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以“讲名人故事,育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故事比赛活动,学生通过搜集与故事主题相关的人物资料加深对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认识,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讲述爱国精神的过程中,学生要重点把握故事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向他人传达爱国主义精神。活动流程可分为故事展示、评委点评、集体投票和教师总结等环节,教师重点要从表达、内容和情感等三个方面考查学生,通过点评和总结指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民族自信心。

实地体验是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中最直观的体验活动,通过实地体验能让学生与传统历史文化实现零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样,而且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十分广泛,值得人们仔细发掘和探究。虽然历史课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但是通过实地考察能让学生得到最真挚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与历史文化进行零距离对话。历史文化遗迹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见证。学生通过实地体验能最直观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不但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体验。

如在《宋代经济的发展》的讲授中,需要让学生了解高超的瓷器制作工艺,领略古人的智慧。由于书中只是对宋代窑系进行了粗略介绍,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中国制瓷业的辉煌发展历史和精湛的制造工艺。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中国瓷器文化,需要深入瓷器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前要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向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任选一种瓷器,并对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在体验过程中要让学生针对性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瓷器的种类、制作工艺以及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活动结束后要对内容信息进行有效归纳总结,挖掘陶瓷背后的人物故事、历史变迁和社会百态,感受制瓷艺术的独特韵味,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心。

猜你喜欢
历史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