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3-11-12 19:57李雪平甘肃省临夏市第五中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传统语文文化

■ 李雪平(甘肃省临夏市第五中学/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极为丰富,这也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对学生来说,语文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方式。小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优秀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全面继承创新与传承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在研究我国的小学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角色。在这个新时代的教学大环境下,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髓和现代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合,可以丰富课堂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丰富新时期小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文化品格,使小学生更喜欢语文学科,更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全球经济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以加强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或者教师应按照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注重新课程的后续教学改革,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运用,这对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有着显著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能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在渗透了传统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也可以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这是由于新一轮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培养,这与传统文化渗透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的新时代,但传统文化的社会认可度仍需进一步提高。根据这些事实,积极开展教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更好地改善这些问题,从而使传统文化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占据主流地位。

第三,有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创新。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出现转变,同时也可以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实现创新。

二、创设画面情境,培养传统文化学习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达到教学目的,必须通过创造意象情景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有效改善整体教学效果,并能有效促进语文教学,在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让他们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例如,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教学情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以学生喜欢的卡通形式将课文内容展示出来。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高尚品质,并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认识。以此完成对“群儿戏于庭”文言句式的理解,对“众人皆弃去”的气愤,对“光持石击瓮破之”一句的敬佩,并通过结果“水迸,儿得活”而感到欣慰。因此,如果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意识,就可以利用对形象的创造,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人应该如何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要培养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意识,使学生能够利用这种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扩大学习范围。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与此同时,学生们养成了随时关注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三、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措施

1.革新教学模式

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的模式,可以增进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教学质量。传统文化大多来自生活,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使用多媒体,借助科学化的引入生活化场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因为语文学科内容较为系统,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在紧张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取得较为理想化的效果,需要有效结合媒体工具,使学生深入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以逐步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为语言教学打下基础。从此层面来解析,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极为关键。任课教师借助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可以丰富整体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学生探知相关的知识及内容。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通过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以指引学生自主开展对相关事件的探知,以实现对具体传统文化的学习。借助此种极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文化融合到教学之中,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传承与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专题会议,并可以更改课堂的主题。当课堂的主题是“粘土人”时,任课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以更深刻地感知其中的传统艺术魅力,增进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主动探究兴趣。当学生们闻到泥人的味道时,他们就可以通过观看传统工艺的影像资料来更为深刻地感知到其艺术感。同时,任课教师也可以借助与学生的深入沟通,探究学生的实际想法,同时依据学生的想法来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更为优异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2.营造教学环境,形成班级内部文化

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联性,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塑造良性教育氛围的重要保证。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任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探究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传统文化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为学生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利用班级文化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使学生清晰认识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过程,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有很多方法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小学学生制作关于传统文化的手写报纸,或在课堂上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墙,并将学生的工作成果张贴在墙上。这样塑造班级文化就能更好地满足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求。班级内部文化对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营造优异学习环境的重要推手,倘若可以定期革新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或者是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这两种形式都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并且可以促进教师的进步。

3.举行扮演活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根据学生喜欢表现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中组织角色扮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明确各自对传统知识的理解,有效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自己的喜好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角色,完成对教学内容的体验,通过自己的现场表演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并激发学习热情。

举例来说,在教授《盘古开天》时,教师就可根据这篇古代神话故事对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指导,这样学生们就可以理解盘古的特点,理解盘古作为英雄的慷慨和奉献精神。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课文,来理解古代文化中的想象力,并运用升华的叙事模式来表现出人们的奉献精神,从而准确地进行表演。因此,在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后,他们会让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并以轻松流畅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师也应该回应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对这种表演活动的兴趣不断提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知识之美,这种体验使人深受震撼,并根据这种体验,积极参与游戏式的个人体验教育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4.利用网络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时代,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传统文化节目,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诗词和汉字类综艺节目,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诗词展示给教室中的同学,并将背后的故事告诉他们,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的融入会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能够通过朗读课文来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文化教育都是立足于对文化知识的创新之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对文化认知的偏差。结合网络媒体,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学习平台与内容,也同样可以从文化革新层面来为学生提供视频类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开展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学习。为了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帮助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为学生探寻较为适宜的案例资料,比如手工作品、绘画等。学生可以结合艺术来开展对想象力的培养,探知其内部的文化内涵。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节日开展演出,同时将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这不单单是对传统文化的系统化学习,也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后,应及时进行整合和总结,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过程中的表现,并利用学生的这些表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实际的教学总结。综合参考资料应包括知识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因此,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在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自信。通过激励性语言和评价行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喜欢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学生学习汉语的能力强,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文化文本,使学生更愿意参与教育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不同学生的显著优势,分析和鼓励他们利用这些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理解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部分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很弱,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理解传统文化知识能力薄弱的学生,有效利用这些学生的长处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持续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并让他们发挥所长。当教学实践主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之上时,学生就会有兴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到传统文化元素时,也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并通过这些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传统美德能够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教育作用。事实上,目前新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培养更高的道德素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传统美德要素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可完全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这也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同时明确课堂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精神的交汇点,使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更加顺利,更容易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时,还应根据道德教育的特点,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灌输传统美德,但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使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要素中充分感受到道德要素,最后也能对传统美德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措施符合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对文化的认识开始,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实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教师们需要关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魅力。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有效弘扬传统文化的目标,促进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猜你喜欢
传统语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