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丽(南京师范大学相城实验幼儿园)
《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随着社会对融合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针对自闭症幼儿的教育软硬件不断出现,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法也层出不穷。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其智能化、交互化的优势,可以有效应对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对幼儿起到个别化支持的作用,助力幼儿的健康成长。
自闭症幼儿受特殊的个人条件束缚,存在着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欠缺、处理信息能力较差、兴趣狭窄,等等。他们往往不恰当地看重事物细节,注意事物的色彩、形状等要素,但是对整体的识别能力、对意义的理解能力差。在体育活动中,他们难以跟随教师与同伴协同开展活动,而且出现重复刻板的行为。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持续时间较长,注意力易失焦,或因情绪躁动干扰集体活动。他们不喜欢直接与人交流的特质,则进一步引起认知障碍。认知障碍造成他们的学习效率较低,需要教师基于幼儿个体差异实施针对性导引。
自闭症幼儿入园后可能出现行为习惯不良的问题,造成难以融入群体,加大教育引导上的困难。部分不良行为习惯与人际关系处理有关。自闭症幼儿耐心较差,倾向于通过特殊行为引起他人注意。如表现出高频率的攻击行为,推、挤、打、踢他人的现象较为常见,影响一日活动与流程的进行。部分行为习惯与自理能力有关。自闭症幼儿存在动作迟滞问题,加之学习效率较低,可能迟迟难以习得整理常规。心理上对教师的依赖性,也会影响他们自理习惯的形成。幼儿在自理上遇到的障碍使之成为同伴中的特殊个体,不利于融入群体。
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的自闭症幼儿虽然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仍然有沟通能力不足的问题,会对师幼互动造成影响。他们的词汇积累不足,在语音语调、句法结构、词义理解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影响表意的准确性。如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经常混淆,容易引起误解。部分幼儿用手势和动作代替口头语言,但是也会出现复杂意愿表达的失误。他们情感发育上的不足,造成换位感受和思考的能力弱,同样引起沟通困难。当他们需要表达自身需求时,往往通过大叫、重复单个语词或破坏物品来表达。如何在幼儿沟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师幼互动,是融合教育中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自闭症幼儿对环境的适应力弱,入园后在游戏、生活、学习中常遇到困难,与同伴易起冲突。与此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分外关注,特别是孩子与普通幼儿相处的状况。自闭症幼儿环境适应力弱,特别需要家园共育。教师需要主动、持续地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状况。家长应征询教师的建议,及时调整育儿方式。只有幼儿园和家庭密切合作协同,才能够为他们打造适合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针对自闭症幼儿仅仅运用常规化的教育引导手段是不够的,教师还有必要使用一些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对于自闭症幼儿个别化教学具有助益,教师要巧妙选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智慧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得融合教育成为可能,可以提升自闭症幼儿开展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关注自闭症幼儿教育的前沿研究成果,巧用相关的教育工具、材料和载体,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1.运用虚拟现实,促进经验习得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生动地还原情境,令学习者产生如同置身其中的学习体验,可以促进关键经验的习得。自闭症幼儿在空间感知、指物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对学习效率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干扰学习过程。在开展数学、科学领域活动时,他们往往无法像普通幼儿一样对物品的性状进行感知,并存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的障碍。虚拟现实具备直观性强的特点,易于吸引幼儿注意力,可以让幼儿习得空间、点数等方面的关键经验,为其他领域的学习打好基础。幼儿园可以引进创设虚拟现实的软硬件,形成针对自闭症幼儿的个别化课程。可将基本经验习得与感统训练整合起来,让幼儿在虚拟空间中接收大量视觉信号,并通过触摸的方式与系统开展互动、完成任务。基于虚拟现实的教学活动令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可破解自闭症幼儿“不喜欢直接与人交流”的问题,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2.运用动画情境,支持幼儿发展
自闭症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低,鲜活的动画情境有助于抓捕他们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兴趣引导至新的方向。以往的教育实践经验表明,普通的教育方法对自闭症幼儿的吸引力不足,应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运用强化教育策略。以社会情感的发展而论,幼儿园借助日常生活与合作游戏来培育社会情感,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识别出各类情感,并形成对情绪情感的处理能力。但是,自闭症幼儿不喜欢人类行为的不可预见性,经常回避与人接触,因此社会情感发展较慢。教师可以播放剑桥大学研制的《运输汽车》。本片中将汽车拟人化,通过故事和画面来展示多种情感,如欢乐、害怕、惊讶,等等。在趣味化的故事中融入教育目标,可以提升活动的生动性,助力幼儿的经验建构。每辆汽车都有一张真正会动的人脸,幼儿可以在观察人脸的过程中学习情绪与面孔表情,进而发展相应的社会情感。多运用动画情境开展教学,可以提升自闭症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更为高效地建构经验。
3.运用交互功能,调动肢体活动
自闭症幼儿在运动课程的学习中同样会遇到问题,既与神经发育上的障碍有关,也与空间感知能力不足有关。他们与普通幼儿一起开展体育活动时,可能跟不上节奏,教师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幼儿提供支持。但是,个体间的明显差异造成幼儿难以自如开展活动。教师可以使用智慧化教育设备的交互功能,为幼儿创设可以自主控制的“微环境”,调动肢体活动。如可以用墙地交互投影系统创设“追泡泡”游戏,让幼儿跟随泡泡快速移动,用力踩破泡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眼手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提升动作的敏捷度,让幼儿发展速度和肌肉力量。幼儿通过智慧化交互系统形成的运动经验,也可以迁移运用到集体运动课程以及自主游戏中,有助于综合提升幼儿的运动表现,增强对在园生活的适应能力。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录像示范法对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具备积极作用。模仿是开展学习的基本机制,自闭症幼儿同样存在模仿的学习机制。但是,他们因有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模仿机制便受会受到抑制。幼儿学习上的障碍也会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存留视觉经验,影响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对期待幼儿养成的行为进行录像,再引导幼儿观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录像示范法具有可重复、可调节的优势,适合自闭症幼儿的身心发展特质,支持幼儿通过反复观看进行学习。录像示范的内容可包括社交习惯和生活自理习惯,每个录像中要包含一个具体的习惯。幼儿园可以直接使用出版机构提供的示范录像,以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自制部分示范录像,再由班级带教老师进行播放。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连续的过程,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录像示范法应与一日生活的常规引导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生活中可通过亲身示范、及时评价来巩固幼儿通过录像习得的行为。
辅助沟通系统由符号、辅具、策略与技术组成,可以提升个体沟通能力的系统,能够应对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自闭症幼儿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难以胜任沟通场景。语言沟通上产生的误解,易引起幼儿的激惹反应。自闭症幼儿在语言经验上的不足,容易造成他们有问题时不与教师沟通,进而造成更为复杂的适应问题。辅助沟通系统可以通过文字、短语、图片等符号扩大和代替自然语言,是一个双方都能理解和掌握的媒介,可以令使用者输出更多的信息,解决自闭症幼儿的沟通问题。传统工具可以发挥辅助沟通系统的作用,如常用的表意图片可以促进师幼有效沟通。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有声音输出的电子沟通板来辅助幼儿沟通,让幼儿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输出。在特殊教育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还出现了装有特定软件和替代性键盘的个人计算机,可以充当辅助沟通系统,其能够传达的意义更为丰富。幼儿园可以引入辅助沟通系统,并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自闭症幼儿学习使用,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促进师幼有效互动。
家园沟通在自闭症幼儿的融合教育中至关重要。只有在家长充分支持与配合下,“双主体”才能形成合力,共促幼儿健康成长。线上家园沟通借助信息化手段展开,具有信息反馈及时、沟通频率高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对自闭症幼儿起到支持作用。幼儿园可以使用“孩子通”APP,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成长情况,将幼儿参与晨练、午睡、集体教学活动的情况拍摄为照片或录制成视频,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状态。要灵活使用“微信群”沟通载体,将幼儿在园的积极行为转变反馈给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幼儿成长带来的喜悦。如自闭症幼儿刚刚随班就读时,大多合群性较差,只独自开展游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幼儿开始尝试与他人交往,出现了合作游戏、共同阅读等行为,冲突处理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师要通过信息化家园沟通手段,让家长了解幼儿的质性变化,进而促进信息协同,让家长保持对孩子的耐心和信心,间接影响幼儿的家庭成长环境。
开展融合教育体现了儿童为本与教育公平的原则,可以让自闭症幼儿在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成长,将来能够走上正常的生活道路。在融合教育模式中,对自闭症幼儿与普通幼儿的教育方法具有一致性,但是也应当存在差异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与常规化的成长环境相辅相成,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信息技术能够适应幼儿的身心特点,可以在自闭症幼儿的个别化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提升融合教育成效的关键要素。教师要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