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路径分析

2023-11-11 15:56杜臣
村委主任 2023年9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摘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加强党在农村工作力量的有效举措。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面临诸多新形势,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也提出了诸多新要求。各级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现普遍存在着能否“当得住”“扶得起”“用得活”的现实难题,影响了自身帮扶作用的发挥。为摆脱这些困境,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广大第一书记以实招硬招落实工作任务,各帮扶村党支部书记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多措并举,形成三维合力,确保第一书记选得对、融得进、干得好,共同谱写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帮扶作用

文章编号: 1674-7437(2023)09-002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D262.3      文章标识码:A

为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现代化目标,安徽省在2001年即尝试选派党员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并取得了有益效果。从2010年开始,河南、辽宁、山东等省份开始向部分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薄弱的村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1]。在总结了全国各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有关经验后,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全方面的派驻,由此,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执行[2]。2021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总结运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要经验,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3]。2022至2023年,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指出,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由此可见,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阶段还是在乡村振兴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乡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让党员干部在基层一线转作风、长才干、做贡献,各地应及时总结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经验,分析其作用发挥的现实困境,优化相关路径策略,进而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注入“先锋动力”。

1   乡村振兴战略对驻村第一书记提出的新要求

1.1   由参与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成果转变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要求,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国农村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由原来的精准扶贫等围绕贫困问题所开展的工作转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4]。第一书记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的重要力量,在扶贫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利用自身能力和外部资源,协助开展脱贫工作,最终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新阶段,第一书记的工作重点要顺势转变为强化推进共同富裕的时代担当,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返贫监测,全力推动政策、产业、人才等资源向帮扶村集聚,要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强村富民,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1.2   由搭建扶贫资源向拓宽现有产业转变

在过去的驻村帮扶工作中,第一书记为了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和自身资源,引入乡村产业,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驻村第一书记是为帮扶村搭建扶贫资源,其本质上是一种“输血”行为,其特点就是短期内有一定成效,将收益直接带给村集体,但这种行为不能长久、也不可持续发展,容易造成对第一书记的过度依赖。因此,“输血式”帮扶不是长久之计,只有“造血式”帮扶才能取得成果。为此,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配合长期的乡村振兴工作,将搭建扶贫资源向拓宽现有产业转变。而拓宽现有产业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充分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让大家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培养本土优秀人才,提升自身能力,逐渐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因此,向拓宽现有产业转变的新要求对第一书记提出了更大挑战。

1.3   由移风易俗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变

移风易俗不仅关系着每位村民的文化素养,也关系着村里的和谐氛围,更代表着这一个村庄治理水平的体现。整治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一件要事。厚植新风正气,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之前的帮扶工作,使村里的恶习陋习得以去除。而现阶段,根据驻村帮扶取得的效果和工作重点的转移,第一书记的工作新要求转变为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形成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应提升村“两委”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局面。因此,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需要各主体共同协作。

2   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存在的现实问题

2.1   选派的第一书记能否“当得住”的问题

第一书记到村后,无论是与村民进行有效沟通,还是与村“两委”合作共事,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选派过程中,部分第一书记长期从事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较差,存在对基层群众不熟悉、基层干部不了解、基层工作不理解和基层环境不适应等问题。尽管他们在派驻村庄之前进行了岗前培训,但由于时间较短、内容较少等原因,第一书记对农村的认识仍不够全面。另外,由于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多、工作量较大等原因,持续加重的工作力度导致部分第一书记的工作热情逐渐丧失,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断下降。还有个别第一书记未与原单位工作脱钩,仍承担着部分原单位的工作任务,两头难以兼顾,最终导致群众工作开展困难,帮扶成效欠佳。

2.2   选派的第一书记能否“扶得起”的问题

第一书记所要帮扶的村庄基层党组织普遍出现班子不团结、缺乏战斗力、工作不在状态等问题,甚至出现个别村党组织书记因长期缺职而导致工作处于停滞状态,上级安排布置的任务难以落实。这些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仅仅靠下派一名第一书记就想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是不现实的。

2.3   对选派的第一书记能否“用得活”的问题

下派的第一书记挂职两年后回到单位,可能又存在业务生疏了、同事交流少了、家庭生活影响了等问题。比如,单位更换了领导,对下派回来的第一书记就需要有一个更多了解和熟悉的过程,很难短期内实现提拔任用。如果不能顺畅得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第一书记用活用好,就会影响到以后选派第一书记的积极性,使其难以安心到村挂职。

3   促进驻村第一书记作用发挥的路径分析

3.1   相关职能部门应有效发挥后盾支撑作用,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

一要实现选优派强。组织部门应打造第一书记蓄水池,严格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和审核把关等程序,统筹考虑年龄、专业特长等条件,提前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摸排,精准筛选出与帮扶村发展需求相匹配的第一书记,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同时,组织部门也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联合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足额保障帮扶项目资金和工作经费,集中资源提升帮扶村工作成效。各派出单位要为第一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加大工作指导和关心关爱力度,加强调研指导,解除“后顾之忧”。帮扶镇街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前往帮扶村实地调研,为选派的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提供必要条件,协助其尽快熟悉情况,进入工作状态,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加强业务培训。要构建以任前培训、跟踪培养、岗位锻炼为一体的“培训链”,激励第一书记上马干事、施展才能、勇当标兵。要以集体培训为抓手,在培训内容中设置适合本地情况的课程,形成“党建引领、项目选树、权力监督、经验分享、技能提升”的闭环体系;按时调度工作需求,形成征集清单,邀请各领域专业人才开展“订单式”培训,加强具体指导。鼓励第一书记发挥主观能动性,围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内容,通过开展观摩学习活动,共同交流发展思路。

三要强化正向激励。一是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既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了解第一书记的思想动态,帮助其理清工作思路,疏导不良情绪,增强其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又要及时挖掘选树先进典型,鼓励支持第一书记积极参与各级组织开展的学习、宣讲和培训活动,把成绩“晒出来”,把亮点“摆出来”,把方法“讲出来”,把感悟“说出来”,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工作亮点宣传推广出去,形成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要建立起全面的考核体系,通过更加全面的考核内容了解第一书记为村庄所做的贡献;要通过实地走访、听取百姓评价、询问村“两委”意见等多种方式对第一书记进行考核;要在第一书记任职期满后的一定时期内,对帮扶村进行回访,对驻村帮扶的长期成效进行评估;要通过驻村工作考察识别干部,广泛应用好考核结果,第一书记在返回原派出单位后,应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和应用,使其成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3.2   驻村第一书记应牢固扛起政治责任,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興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一要做对党忠诚的坚定信仰者。第一书记是展现机关作风形象的“窗口”,必须在对党忠诚上走在前、作表率,团结带领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要落实村党组织周例会、群众接待日等制度,健全日常坐班和村民自治调解联动机制,全面掌握各方面情况特别是风险隐患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建立党员定期走访群众、积极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全力打造“无访村”。

二要做基层组织的坚强建设者。“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要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帮助村“两委”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能力,并做好年轻干部、妇女干部等人才储备工作。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等工作,开展定岗承诺、结对帮扶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出党员队伍的内在活力。要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配合镇街分类建立村党组织台账,一村一策,精准施策,重点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的整顿转化工作。要协助村“两委”开展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理清村级资产、资金、资源,指导对显失公平的合同进行重新修订和规范。

三要做强村富民的奋力开拓者。要深度发掘帮扶村资源,用好各类帮扶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重点发展特色种养、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发挥派出单位、龙头企业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优势,形成矩阵式帮扶模式,以党建引领、多方参与、以强带弱、规范运作的发展格局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要做服务群众的无私奉献者。依托入户走访,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以及服务需求,争取派出单位和各方面给予支持,定期开展健康义诊、农技培训、法律援助等“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3.3   各帮扶村党支部书记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通力合作,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要做好角色定位。第一书记的使命是指导和带领村党支部搞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定位好自己与帮扶村党支部书记的关系,应努力形成互相依靠、互相促进、内外结合的关系。第一书记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一名优秀的“当家人”,即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而村党支部书记则要借助第一书记的指导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树立管理权威。因此,帮扶村党支部书记要在日常村务管理工作中理顺关系,遇事出面做好“当家人”,第一书记则应充当好参谋者和掌舵人的角色,全力支持村党支部书记的日常工作。遇事两人要先沟通、先商量,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互相支持、密切配合,进而做到“双核驱动”。

二要协助推进工作。各帮扶村党支部书记要尽可能地为第一书记开展的工作提供相应支持,也要学会借势借力发展,借助第一书记在争取项目资金、上级政策及其它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向本村下沉,尽快理出一条“富集体富群众”的增收路径,充分挖掘资源,探索多元化增收渠道,接续做好承接工作,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4   结束语

第一书记制度是指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派驻到农村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制度化安排。总结第一书记打赢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引领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变革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5]。为此,各级职能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村党支部书记需强化宗旨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共促第一书记履职尽责担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强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金波.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中的困境与职责转变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20.

[2]人民网.高度重视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EB/OL]. (2017-09-18)[2017-09-1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18/c40531-

29540855.html.

[3]新华社.坚持——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三[EB/OL]. (2022-12-22)[2022-12-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2909020903394629&wfr=spider&for=pc.

[4]澎湃新闻客户端.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摆脱贫困的县,设立5年过渡期,有扶持政策![EB/OL].(2021-02-21)[2021-02-21].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1409865.

[5]胡桂彬.乡村振兴战略下驻村第一书记角色重构与作用发挥研究[J].领导科学,2022(04):146-149.

作者简介:杜臣(1994-),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乡村振兴
我的第一书记
因为有你
——献给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扶贫手记》
驻村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之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