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农民耕种、收获的时间。”
【评析】孔子在本章中谈到了执政者应该遵循的三大基本原则,即严肃认真地处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反映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这三大基本原则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重要依据。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愛师长,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与众人友爱相处,亲近那些有仁爱之心的人。躬行实践后,如果还有剩余的精力,就学习文化知识。”
【评析】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遵循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果躬行实践后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就学习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将学习书本知识摆在第二位。这体现了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要以人的贤德为重,而不要过度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献出自己的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子夏认为,德行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摸索出真正的学问,这与掌握了多少文化知识并无太大关联。只要能在实践中做到“德”“孝”“忠”“信”等,就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即便没有学过很多知识,也能受人尊敬,因为德行远比学识更重要。在子夏看来,若想做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就应从身边事做起,只有躬行实践,方能悟透真正的学问,才算有真正的仁德。倘若只会空谈大道,而不付诸实际行动,充其量只是徒有其表。这也暗含了孔子所讲的“做学问要先学会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