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沈阳科技学院经济系 辽宁沈阳 110167)
近年来,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传统金融行业积极与数字经济结合,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数字化金融服务,逐渐演进出高水平的普惠金融,不断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率,让社会各阶层及更多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接受现代金融服务,为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如下:首先,人均银行账户和支付卡数量充足。统计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我国有农村地区共开设47410亿个人银行账户。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已达38亿张,农村地区成人有效账户比例为88.01%。人民银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使用农村振兴卡,到2021年底已发行近4000万张卡。农村振兴卡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有增值产品,并将在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农业物流和保护、农业供应链等方面增加新的权益。
随着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并步入收入提升阶段,有更多的金融资源可以支配,加之互联网提供的知识增加,农民更加了解金融管理,有了投资和管理资金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使用在线信贷产品和在线保险的方法来管理财务。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和与农村相关的保险业务正紧跟时代潮流加速向线上发展,例如,保险公司推出了创新的数字保险产品,提供全面、普惠、可及的数字保险服务;银行通过微信小程序和掌上电脑为农民推广在线金融服务。又如,中国农业银行于2018年初推出惠农e贷,贷款余额为151亿美元,到年底增长857亿美元,达到1018亿美元。由此可见,“惠农e贷”在农村受到了广泛欢迎。
第一,乡村情景的独特性。乡村地区的场景种类繁多,金融需求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想要实现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不可能只有一种产品“包打天下”,还需要寻找到与乡村地区的结合点,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第二,业务模式的独特性。以线上与线下融合为主要发展趋势;乡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线下渠道的支持,而非单纯的“线上化”“数字化”。一是商业银行应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面向乡村的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新路子;尽管当前银行将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线上,但对乡村客户来说,仍然存在大量的离线服务的需要,而对于那些在乡村地区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实体网点及电子渠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杨哲,黄迈,2020);二是网络公司在不断地填补离线支持的空缺。这一点从银行和网络平台的实践中就可以看出,即使到了网络时代,农村市场也不容忽视。
第三,制度建设的独特性。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融合。“乡村数字”与“城镇数字”是不同的,虽然在农村,网络用户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在乡村地区,智能机的渗透率远远低于城市地区。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理财知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电子理财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使用尚需一定的时间。为此,应积极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政府对乡村数字化普惠金融的导向功能。
通过“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传统涉农金融机构能够提高其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减少运营成本和风险,从而使其获得正规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农业供应链服务商在数字普惠金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农户和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和创新解决方案。以下是农业供应链服务商在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示例:
2.2.1 农业金融服务
农业供应链服务商可以与金融机构合作,为农户和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如信贷、保险和存款。通过数字化技术,农户可以轻松申请和管理贷款,提高金融包容性和农民的信贷可及性。
2.2.2 农业支付和结算
供应链服务商可以提供数字支付平台,简化农产品销售的支付和结算过程。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农户可以方便地接收付款,管理账户余额,并与采购商进行快速结算,以减少传统现金交易的风险和不便。
2.2.3 农产品追溯和认证
供应链服务商可以利用区块链和其他数字技术建立农产品追溯系统和认证机制。通过记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输信息,并与消费者共享,可以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安全性,以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推动品质农产品的销售。
2.2.4 数字化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
供应链服务商可以提供数字化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农户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在线平台,农户可以获取种植技术、市场行情、天气预报等信息,并得到个性化的农业建议,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决策水平。
2.2.5 农产品市场链接
供应链服务商可以提供数字市场平台,将农产品生产者和采购商、销售渠道等连接起来。农户可通过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与买家协商价格和销售条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和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增加利润空间。
农业供应链服务商在数字普惠金融中的应用可以构建更加高效、透明和包容的农业金融生态系统,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改善农户的生计,促进社区的经济繁荣。
如金融科技公司。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农村网络用户数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一批金融科技公司和电商平台开始向农村金融市场扩张。
金融服务性是指使用相对复杂的金融服务的频率,如投资理财和财富管理。通常这种相对复杂的金融服务的使用频率受消费者的金融教育水平和使用数字终端的能力影响。城市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92.3%,而如今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却仅有55.9%,而且互联网普及的深度仍然不够。受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和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结构的影响,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多数农村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时仅限于常用的社交平台、影音娱乐平台,与金融服务相关的经济财富类App使用的很少;开通手机银行也只会用其进行转账汇款等基本业务,对投资理财、小额贷款等相对复杂的功能使用的频率很低。
在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时,虽然不需要使用者了解复杂的金融知识和高难度的操作技术,但往往需要使用者有简单的数字产品的操作能力与金融素养,这种综合素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使用效率。如图1所示,我国农村地区居民中有1640.32万人只有小学学历,1535.29万人有初中学历,有高中学历的人减少至786.53万,本科学历只有420.51万人,而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中,留守儿童和中老年人较多,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不够,经济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接受外界新生事物的能力不足,对电子设备、产品使用不熟练,所以不愿意也不敢轻易尝试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因而也就无法获得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这种现象可以称为“金融排斥”现象,即本身需要金融服务但自身没有能力获取金融服务。
在理财方面,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普遍不强,多数人对于理财的认知还停留在存单或传统金融机构出售的理财产品,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之后的理财产品了解甚少。还有一部分农民对于线上理财、线上金融服务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想要主动获取服务,但由于经验不足或被恶意引导之后造成了损失,金融排斥是农村地区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它可能导致首次尝试数字金融的人失去动力和信心,导致抵制和拒绝,并使其他农民对创业产生更大的恐惧。
涉农领域的金融机构,没有发挥好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主力军作用,仍然存在脱离农村发展趋势等问题。目前,不断加强的市场竞争和规范有效的政府监管,助推农村在普惠金融供给层面逐步实现多元化。同时,涉农金融机构贷款口径宽泛,投向农村弱势群体的实际贷款仍然较低。互联网领域头部平台仍然没有推出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服务模式。尽管京东数科、蚂蚁金服等企业都试图拓展农村市场,但仅着眼于部分试点产业或地区,缺少一种效果好、可复制、便于推广的模式。互联网平台还需要继续在由“点”及“面”的工作上下功夫,不断完善线下产业的发展。农村的第三方数字服务平台发展较为滞后,缺少加快培育该平台的成熟经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由于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数据的碎片化、分散化和共享难问题,即使多数地方政府已经搭建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也难以对农户和农业企业进行评估,只有通过线下调查和测评的方式获得更多关于客户的信息,这直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使金融机构更难评估客户的信用度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向农民贷款的积极性。此外,农村地区的普惠型数字金融的监管和治理还没有到位。普惠型数字金融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工具,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为非法融资、欺诈性交易和其他破坏市场经济的活动提供了便利。政府对其的监管难度较大且金融机构自身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不足,需要加强维护,否则会出现网络安全问题。比如,金融机构或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对客户信息监管不到位,出现了信息泄露的情况,就有可能因此发生金融诈骗,会使群众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信任程度大幅降低。因此,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环境亟待改善。
首先,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使用数字金融的场景很少,这使得数字金融成为一个紧迫问题。由于农村地区习惯于用现金支付,这种传统的支付理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字支付工具的普及,而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就是移动数字支付。相比数字支付在城市中应用于日常缴费、网上购物、理财投资等场景,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场景在应用频率和覆盖广度上仍较为落后,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缺乏创新型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由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优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较少,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网点的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较低,因此工作人员的数字化水平和线上营销能力就有欠缺。
深化数字信贷服务和普及金融App应用是提高居民理财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金融机构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在线信贷申请和审批服务。居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轻松申请贷款,参与在线风控评估,加快贷款审批流程。这种便捷的数字信贷服务能够满足居民的短期资金需求,同时降低贷款申请的门槛,增加金融包容性。推广和普及金融App,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和功能,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贷款申请、投资理财等。通过金融App,居民可以方便地管理个人财务、了解金融产品和市场动态,提高理财意识和金融决策能力。
金融App的普及应用有助于建立居民与金融机构的便捷沟通渠道,增强信息透明度和用户体验。金融App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和推荐投资产品。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金融App可以评估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帮助他们制定适合的投资计划和风险管理策略。这种个性化的金融建议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投资决策水平,避免盲目跟风或投资风险。金融App可以提供在线金融教育资源,如理财知识、投资技巧和风险管理等。通过丰富的学习内容和交互式工具,金融App能够帮助居民提高金融素养,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和风险,有助于增强居民的理财意识和金融决策能力,提升整体金融素质。深化数字信贷服务和普及金融App应用有助于提高居民的金融参与度和理财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居民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和信息,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从而更有效地管理个人财务,并实现长期的财务目标。
政府、金融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活动,涵盖基本的金融概念、理财技巧和风险管理等内容。这些培训可通过学校、社区中心、互联网等途径进行,以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平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理财知识和技巧;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可以定期发布金融指南、投资提示和风险警示等信息,帮助居民了解金融市场和产品;组织社区活动、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和从业人员就金融知识和理财话题与居民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提供互动和实践机会,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知识。建立或支持金融知识的数字平台和应用程序,提供在线课程、工具和资源,使居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学习金融知识。这些平台可以提供个性化建议、理财规划工具和投资模拟等功能,帮助居民增强理财技能。
设立金融顾问机构或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和规划。专业的金融顾问可以帮助居民识别个人目标、评估风险,选择适合的投资和保险产品,鼓励公众参与金融决策和规划过程,使居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金融机制和决策的影响。例如,开展公众研讨会、征求意见和参与金融改革的讨论,增加居民对金融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度。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理财意识,增强他们在金融决策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个人财务利益并实现长期的财务目标。
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快建立并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激励考评机制,制定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对其应用范围、技术指标、运用权限等作出相关规定。加快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框架。第一,明确服务对象。目前,服务对象主要为脱贫户、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农村客户,需要重点关注规模经济户,解决好最大收益群体小农户的难点,同时要突出乡村振兴中金融对农民合作社的支持作用;第二,明确服务主体。
金融机构充分收集农户及小微农业企业的经营情况、贷款偏好等基本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首先,要拓宽收集信息的渠道,将获取到的农村地区相关信用信息与信用系统进行联网,做到信用信息贯通;其次,要加快完成对“信用村”和“信用户”的授信评级工作,建立起信用系统与贷款业务一体化机制。让农民树立起“信用就是第二身份证”的概念,从而提升农村征信系统服务水平;最后,要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机制。政府要积极树立主体意识,协助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在农村地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监管部门应确保金融机构准确记录农民数据,建立档案,并将数据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等纳入分析和评估金融机构的标准。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结构,扩大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为金融机构提供核实农民贷款的框架。
一方面,充分调研农村地区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情况、相关金融App、移动支付的使用场景等相关服务的意见建议,促进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另一方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拓宽引入金融业人才的渠道,可以与校企合作,引导农村金融机构与校企签订引才协议,或选派相关人员赴外接受专业培训。
综上所述,在提高居民理财意识方面,深化数字信贷服务和普及金融App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数字化技术,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取金融知识、管理财务,并参与金融决策过程。深化数字信贷服务使得居民可以更便利地申请和获取贷款,提高金融包容性和金融服务的普及性。普及金融App应用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工具,可以随时管理个人财务、了解金融产品和市场,同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通过教育、培训和媒体宣传等手段,帮助居民提升金融知识和理财意识,有助于他们做出明智的金融决策,更好地规划和实现财务目标。而且深化数字信贷服务和普及金融App应用对于提高居民理财意识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和理财能力,也有助于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构建更加包容和可靠的金融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