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1-11 23:02杜凡
商展经济 2023年19期
关键词:河南省数字化数字

杜凡

(郑州经贸学院 河南郑州 45119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并对数字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我国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居世界第二。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力量。《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不断优化基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核心产业能级,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政府数字化治理能效。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较大,但数字化综合水平相较于浙江、广东和江苏等数字经济强省还有较大差距[1]。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意义重大,需加快数字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壮大数字经济产业,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支撑。通过转型升级,可以增强经济活力和内生增长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巩固经济基础,提升全国经济地位。因此,加快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对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1 河南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1.1 新型基础设施工程不断提升

根据《2022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年,河南省大力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纤网络的协同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乡镇及以上地区5G网络的全面连续覆盖,以及千兆光纤网络的全面覆盖,使河南省的5G和千兆光网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具体来看,河南省5G基站总数已达15.32万个,位列全国第五位,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8%。这表明河南省5G网络建设正在快速推进,5G应用也在加速培育。在5G用户总数方面,河南省达到了3682.4万户,位居全国第三位,市场规模较大。在千兆宽带接入方面,河南省千兆及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21.2%,位列全国第二,千兆网络应用也得到较好普及。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评选出郑州、洛阳、平顶山等9个河南城市为千兆城市,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也确认洛阳、南阳2个城市为IPv6技术创新应用试点城市,这些举措都将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应用创新。

1.1.2 数字技术应用范围广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教育、医疗等领域。

农业领域,数字化助力农业增产增收、效率提升。河南省移动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已经在全省范围内牵头建设了2.4万个达到数字化标准的乡村,为河南省数字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河南移动还积极以5G为引领,深入推进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漯河临颍“5G+辣椒种植”、开封尉氏“5G+智慧农业”、驻马店遂平“5G+高标准农田”、驻马店上蔡“5G+高效节水灌溉数字田园”、新乡延津“5G+小麦产业园”等50多个类似的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并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了151个“5G+智慧农业”项目,真正把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有机结合,推动了河南省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数字化智慧农业项目在促进河南农业提质增效方面功不可没。

工业领域,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在装备制造、煤矿、钢铁、水泥等16个重点行业,复制推广了1470个5G应用示范项目,使5G应用渗透到这16个行业的56个细分领域。通过这些5G项目建设,已初步建成185家应用5G实现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车间和工厂,各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在5G等新信息技术赋能行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河南省位居全国前列,成为“第一阵营”。

教育领域,河南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已着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创建工作。目前,已批准创建1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这些实验区将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利用当地资源和科研力量,集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示范和探索。此外,还遴选了200所中小学作为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这些学校将会开设相关课程,创建教学环境,培训教师,探索适合的教育模式。

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在以5G为技术引领,研究互联网医疗技术创新与应用。该实验室结合5G优势,自主研制出5G移动查房车、5G查房机器人和5G移动健康管理一体机等互联网医疗终端产品。这些产品实现了远程会诊、医患互动、健康监测等功能的规模化应用,克服了互联网医疗应用技术瓶颈,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撑。

1.2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蓬勃发展

1.2.1 电子商务运行稳定增长

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河南电子商务运行情况显示,河南省2022年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2122.45亿元,居全国第十一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5%。全省电子商务平台共计90个,在本省电商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金额为4220.22亿元,收取的平台交易服务费为4.64亿元。从地区分布来看,2022年电子商务平台拥有量最多的为郑州市,共拥有42个平台,实现交易金额3151.4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6.7%和74.7%。

1.2.2 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

根据《2022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可知,2022年河南省网民规模达9083.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1.6%。手机网民数8915.5万人,互联网用户总数达1.33亿户,均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9400.9万户,居全国第三;互联网宽带用户3934.8万户,居全国第四。在网民个人消费中,网上支付、即时通信和网络购物应用广泛,用户渗透率分别为95.4%、95%和92.3%。

在互联网企业发展方面,2022年,河南省互联网企业新增1152家,同比增长14.7%,总数达8986家,居全国第三位,持有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15922张。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新增14家,总数达56家,互联网业务收入达322.7亿元。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2209.2亿元,同比增长9.5%,“网上丝路”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三位,为全国跨境电商提供了“河南方案”。

1.3 数字化转型战略效果显著

农业数字化方面,持续推进“一村九园”数字化建设。临颍县充分利用5G技术,建设了“5G+”智慧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实现了智慧农业。该基地通过5G网络,将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气象站、微型气象仪、水肥一体机及近地遥感无人机等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实时上传到大数据分析平台,对辣椒种植全过程进行精准化管理,科学指导农户制定种植方案,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户只能依靠天气、土地和运气种植的粗放状态,实现了对辣椒种植的精细化、精准化管理。在这种智慧种植模式下,辣椒产量和品质都得到大幅提高,农户年均收入提升了80%以上。同时,漯河市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漯河产业带,成立漯河电子商务公司,吸引双汇、南街村、永利等龙头企业入驻,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如今,已有200多家涉农企业在该平台开设了网店,产品可通过在线订单和支付实现网络销售。5G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也拓宽了销售渠道,使农民增收益、增效率,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路径。

工业数字化方面,近年来,省内多座城市开始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积极应用数字孪生(CIM)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郑州、洛阳、驻马店等城市建设了数字孪生城市,实现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郑州市民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利用BIM 5D技术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了设施运营和管理水平。2022年,河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要求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必须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而且装配率不低于50%。与2018年河南省仅有13个BIM技术应用试点项目相比,近几年河南省建筑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CIM和BIM等技术的广泛采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效率,还能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降低后期运营成本。

服务业数字化方面,河南省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建设。一方面,通过建设省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豫事办”二期项目,实现了政务服务跨地域、跨部门的一体化协同办理,大幅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另一方面,拓展“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监管对象的全流程、全要素监管,切实提升了监管效能。在医疗领域,建设省级医保服务平台,实现就医办理业务的智能审核、结算,缩短办事流程,提升了医院和患者的服务便利度。在养老服务方面,通过建设省级养老服务平台,预计会连接1000万老年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日常生活辅助、健康管理、活动交流等服务,为河南省构建智慧养老体系奠定扎实的技术基础。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智能化,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回应群众需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

1.4 政府支持力度大

河南省政府积极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将数字经济发展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数字技术创新、促进数字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年来,河南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精准部署“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方向,连续五年举办了全国数字经济峰会,连续五年发布《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朝着全方位打造数字经济强省的目标迈进。《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细分责任单位,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政策支持。《河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指出:县级以上政府要统筹财政资金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经济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资金,同时拓宽相关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数字经济领域。

2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与数字经济强省差距较大

截至2022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1.7万亿,增速较2021年提升6.3%,较“十三五”初期增长了一倍,规模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但相较于广东省6.5万亿、江苏省5.1万亿和浙江省4万亿的规模,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明显落后。从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来看,河南省数据仅为29.6%,还未达到全国39.8%的平均水平。河南省互联网企业总数达8986家,居全国第三位,但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总数仅为56家,并且从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水平来看,河南省并没有进入前十。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中,仅中钢网科技集团和中原大易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河南省的公司上榜,而且排名均较为靠后,河南省互联网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2.2 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

经济排头城市在河南省内经济发展保持先发优势,郑州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洛阳突破1800亿元,紧随其后的南阳和许昌首次突破900亿元。郑州和洛阳两地的数字化规模分别超过4000亿元和1500亿元,总计占全省近四成[2]。数字产业化规模全省分为三个梯队,千亿梯队仅郑州一城,十亿梯队有商丘、新乡、平顶山、鹤壁、信阳、濮阳、周口、驻马店、焦作、漯河、三门峡十一城,十亿梯队城市数量众多,与千亿梯队规模相比差距甚远。

此外,城乡数字鸿沟差距明显[3]。相较城市,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数字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数字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数据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对接与共享,数字“孤岛”现象严重[4]。

2.3 数字经济相关人才短缺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不仅低端劳动力外流,而且外出就业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河南数字经济发展人才智力短缺,尤其是复合型、高端型人才缺口较大,河南科研人员总体数量和薪酬水平低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发达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洼地效应尚未形成[5],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河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3 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对策

3.1 加大科技研发和数字基础设施投入

一是依托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中原大数据二期项目等重大项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5G和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决策等核心算法研究,并在医疗、工业制造、金融等领域推广应用,通过建设开放的数据集和模型库,降低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优势,在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医疗健康、公益等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并制定区块链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技术路线图。

二是进一步推进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投资5G基站建设,尤其要覆盖县域地区,鼓励电信企业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实现省内城市和重点区域5G全面覆盖。依托电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自主可控、全栈国产化的“黄河云”建设,提供优质且低价的云计算服务,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继续推进多领域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化建设。完善智能充电网络,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建立便捷的数字化生态管理平台、水利监控平台、健康大数据平台,在城市管理和建设中推广CIM+等技术应用。加快氢燃料示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新能源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公共充电桩建设,以满足新能源发展需求。

3.2 协调区域均衡发展

一是要均衡各地市之间数字经济的发展,“两极引领”的同时做到“多点开花”,构建“一中心,多基地”发展布局。“一中心”即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郑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载体平台,提升郑洛两地数字化发展效能,发挥郑州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独有的区位交通、创新技术、合作平台、数据资源、需求市场等优势,强化郑州、洛阳对周边城市的引领和辐射带动能力。“多基地”即支持各地根据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省级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布局建设“智慧岛”、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市、区)。建设许昌高新区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园、鹤壁市大数据产业园及各地区“智慧岛”,结合“以城带产、以产促城”的产城融合理念,积极构建产融生态圈。

二是要扶持农村地区数字化转型。提高农村地区5G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农村物联网产业的使用效率,大力发展数字化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方面进行数字化升级,融合信息技术到农业作业与管理中[6]。提高“互联网+”在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创建“互联网+村务”服务平台,优化村民办事效率;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建立特色村镇。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数字化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3.3 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高端人才的短缺是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缺陷,人才智力的获得可以从自我培养和政策引进两方面入手。关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可以在大学中增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比例,鼓励各大高校建立产学融合平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弱点和难点问题,共同培养专业型人才,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线上+线下”的培训[7],同业间不定期进行最新成果的交流与分享,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素质,从而更好地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对于相关人才的引进,以政府为主、企业为辅,首先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政企协同面向全球开招聘会,让更多人才接收河南省招聘信息;其次要加大对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政府可从税收、补助金等方面对人才进行补贴,解决外地人才家属落户和子女上学问题。企业可以从薪资、股权激励等方面吸引和留住人才,对人才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鼓励,让人才体会到真正的智力变现。

猜你喜欢
河南省数字化数字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