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夏英
随堂测验
一 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1.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联合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国。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 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 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 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2.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同时,农业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型农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B. 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保证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
C. 技术进步解决了食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D. 依靠新闻媒体监管食品安全成为各国的共识
3. 某网站发起了以“具有原创性”“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能产生社会效益”为评判标准的主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四大发明”的评选活动。下列科技成果中最符合中国当代“新四大发明”的是()
A.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B. 袁隆平选育水稻新品种
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 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A. 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B. 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的水平
C. 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D. 工业化食品安全问题需引起重视
5. 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采用如图所示的物流方式()
A. 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B. 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
C. 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
D. 对信息的依赖度降低
6. 18世纪末,拿破仑征战四方,为解决因战线太长导致大批食品腐烂问题,他悬赏征集防止食品变质的技术和装备。厨师阿佩尔根据自己经营食品的经验,提出“密封容器防腐技术”,同时制出第一批玻璃瓶罐头运往前线,大获成功,罐头食品由此诞生。这表明()
A. 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确保食品安全
B. 战争是食品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
C. 真空包装技术提升食品保存期限
D. 社会需要促进食品保藏技术革新
7. 曾经被农民欢呼为“神药”的DDT等合成农药,不但有高效地杀灭农业害虫的作用,也把对人类有利的、害虫的天敌一扫而光。不少有机合成农药进入土壤、水体后很难分解,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进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最终危及人类健康。这说明()
A. 农药使用对农业生产不利
B. 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不可避免
C. 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凸显
D. 农业现代化影响食品安全问题
进阶训练
8. 如图为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
A. 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
B. 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
D. 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
9. 在宁夏的戈壁滩上建有这样的生态循环养鸡场:整个园区通过建立饲料加工、蛋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菌剂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蛋鸡养殖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这主要说明了()
A. 养殖业的机械化 B. 养殖业的现代化
C. 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 养殖业的大型化
10.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为了把鲜荔枝运到长安,古人将藏在地窖的冰块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雏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
A. 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B. 生活催生冷链物流
C. 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 茶马古道开始兴盛
11. 二战后,粮食禁运和粮食贸易战频频发生。如1980年美国卡特政府喊出“饥饿迫使苏联人屈服”,宣布对苏联采取部分粮食禁运;与此同时,与美国同一阵线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却在美国开始粮食禁运后又继续向苏联追加粮食销售。这体现了()
A. 两极格局导致苏联粮食紧张
B. 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
C. 冷战思维影响国际粮食贸易
D. 粮食贸易反映国家利益冲突
二 非选择题
12. 普通的面包折射出人类不平凡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人们都叫埃及人“吃面包的人”。面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是观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面包个数”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烤炉里烘烤的面包,最终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
——摘编自〔德〕H.E.雅各布《了不起的面包》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前,面包生产一直由中世纪的手工技术主导,费时费力。商家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矾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发明家约翰·道格利希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创办了轻盈面包公司,生产成品纯净、大小一致、无需发酵的轻盈面包,成为近代英国面包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尝试,也是科学家探索无酵母胀发手段的重要成果。
——摘编自朱联璧《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的工业化尝试》
材料三 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经营了一家汽车餐厅。1943年,他们转向主要销售用两片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接着,麦当劳兄弟又开始建立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拱门的招牌。到20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每15小时就开一家分店。
——摘编自马若寒《克罗克和他的麦当劳餐饮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包在古埃及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工业化尝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