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可
观图说史(素养对接——史料实证)
上图为江西新干出土的商代青铜犁铧(长9.7厘米,重180克),形近三角形,两侧薄刃,正面中部拱起,后銎装把。使用时一人前方用绳牵引,一人后掌犁把,起土翻向两侧,效率高出锸数倍。
以青銅犁为代表的青铜农具在先秦时期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学术界有以下两种观点。
很多学者认为商周时代中原地区很少(或不普遍)使用青铜农具。青铜农具在湖北黄陂盘龙城早商遗址、河南安阳殷墟晚商遗址、山西曲沃曲村西周遗址等地都有发现,但数量不太多。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是礼乐器和兵器。陈文华教授提道:“我们承认商周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在使用青铜农具,但是并不大量,也不普遍。当时能够使用青铜农具的地方,主要是在商周统治阶级直接掌管的私田里和园圃中,有许多青铜农具就是从贵族坟墓中出土的,这些农具不可能是在郊外大田中劳动的低贱奴隶们所使用过的农具,而是身边的宠信臣吏和家奴所使用,有的则是墓主人自己在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所举行的籍田仪式时使用过的。此外,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平民(自耕农)也可能会使用一些青铜农具,但数量不可能很多。总之,目前还没有充分材料来证明商周时期已经大量和普遍使用青铜农具,或者说,青铜农具在当时的大田生产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也有很多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西周甚至更早时期已普遍使用青铜农具。如唐兰认为,“只是有了充足的农器把农业经济发展了以后才能说到高级的青铜礼器的制造工业。锻造青铜工具和农器是基础,而铸造高级的日用品或奢侈品是经济发达以后、文化艺术也发展了以后才产生的东西了。”“如果说商代虽然有了青铜农器,但本来就不多,那么,又怎么能推动当时的生产力向前发展呢?”“中国古代社会使用青铜农器,是从青铜时代一开始就开始的。”陈振中说:“人们需要善于生产的工具中,农具必然要占重要地位。很难设想,人们获得冶铜技术后,铜及其合金只用于生产其他用器,而不用于生产农具。”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们大多还持有这样的一些观点:统治者会关心改进农具,将青铜冶炼术运用于制造农具中,贵族生前不亲身参加农业生产,不使用农具,死后自然很少随之入墓;青铜农具在使用中最易磨损,当磨损到不能再使用时,就改铸新农具,如此循环,大量使用就是大量自我消灭过程,很难留下较多遗物;因为使用普及,所以通常不会成堆放和用来陪葬;由于青铜的价值较高,一直是中国铸造货币的原料;青铜农具无纹无饰,间有出土,格于无文而不录,古董家更嫌其粗陋破损,难供雅赏,亦不收藏;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等)尚且能够用青铜制作农具,那么在中原地区更会如此;等等。
总之,对于先秦时期青铜农具的使用问题,历史学界存在不同观点的争论。面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可以多角度思考与分析,尊重不同观点,提取其具有合理性的成分,寻求不同学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探索问题的深层次含义。历史具有过去性、无法复制性,文物史料也存在碎片化、论据不足的局限性,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原貌和全貌。在运用文物、遗址类史料时,不仅要坚持史料实证原则,同时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严谨对待,才能去伪存真,取得客观正确的历史认识。
扫码关注,免费获取学习方法报专属提分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