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艳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以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等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约为4.7%~11.3%,病死率为5%~15%[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CAP 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导致老年人住院和死亡的主要病因。既往临床多选取适宜的抗生素治疗,辅以雾化、氧疗、吸痰等措施以达到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虽然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应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多,使得临床疗效不太理想。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特色技术在CAP 的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穴位敷贴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将中草药制剂贴敷于穴位、皮肤、孔窍或局部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无需胃肠给药,具有疗效显著、绿色安全的优势。CT 的图像特征是病理结果的直观反映,研究证实肺炎患者多有CT 异常图像学改变,表现为支气管壁增厚、密度减低、纤维条索影等,通过图像的改变情况,能够反映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3]。本研究选取80 例CAP 病患纳入研究,并以胸部CT 作为疗效评估工具,探讨穴位敷贴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AP 的效果。
选取2021 年3 月—2023 年6 月于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CAP 患者80 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53.19±9.10)岁;平均病程(6.10±1.10)d;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分别为5、8、2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3.67±10.23)岁;平均病程(6.01±1.15)d;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分别为3、11 和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西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为主;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0×109/L或<4×109/L;③肺部叩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及湿啰音;④胸部CT 显示有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可伴有胸腔积液。中医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 版)》[5]:咳嗽、气促、多痰、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综合诊断为CAP;②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认知情况良好;④治疗前后均采取胸部CT 检查。排除标准:①肺结核、肺部肿瘤、肺不张、肺栓塞、肺血管炎等;②合并心、脑、肾、肝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③存在严重药物过敏史;④局部皮肤破损、发泡不适合穴位敷贴者。
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准字号H20059076,规格0.25 mg):将0.75 mg 头孢呋辛钠溶解于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3 次,持续治疗10 d。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雾化、吸氧、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敷贴治疗:取鱼腥草20 g、败酱草20 g、全瓜蒌15 g、炙苏子10 g、桑白皮10 g、杏仁10 g、黄芪10 g、僵蚕10 g、射干10 g、麻黄5 g、桔梗5 g、甘草5 g,研磨成细粉,用少量清水调和成糊状,用胶布固定于膻中、天突、双膈俞、双肾俞、双定喘、双膏肓穴。每日1 次,每次贴敷2 h,持续贴敷10 d。
治疗前后分别开展胸部CT 检查:用西门子64 层螺旋CT 扫描仪进行胸部扫描,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时取仰卧位,从肺底扫描至肺尖。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扫描螺距、层厚、层距、矩阵分别为120 kV、170 mA、0.875、5 mm、5 mm 和512×512,均进行肺窗和纵隔窗扫描。扫描获得的图像由2 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审阅,分析患者肺部特征,如两肺纹理是否清楚、走向和分布有无异常、有无小叶间隔增厚、斑片影或磨玻璃影以及肺实变等。
①症状消失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咳嗽、咳痰、发热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②炎症反应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以2 500 r/min 转速离心后,取血清待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WBC,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介素-6(2-6)和IL-8水平。③胸部CT 评分[6]:按照解剖位置将肺部分成5个肺叶,根据病变累及肺叶的程度,采取Likert 6 级评分法(0~5 分),0 分为无病变无累及,1 分为病变范围<10%,2 分为病变范围10%~<26%,3 分为26%~<50%,4 分为50%~<76%,5 分为≥76%,取5 个肺叶总分,总计0~25 分,分值越高提示病变程度越深,累及范围越广。④临床疗效[7]:显效为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肺部纤维条索影明显减少、密度降低甚至消失,实变面积减少甚至消失,支气管壁厚度变窄或明显好转。有效为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有所好转,胸部CT 表现有所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较治疗前加重。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行Wilconxon 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AP 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CAP 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d)
治疗前两组WBC、IL-6 和IL-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上述指标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AP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CAP 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治疗前两组胸部C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胸部CT 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CAP 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CAP 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 <0.05。
图1 为CAP 患者同一层面 CT 肺窗图像,其中A 为治疗前,B 为对照组治疗后,可见患者左肺下叶炎症范围减小,C 为观察组治疗后,可见左肺下叶炎症范围明显减小。
图1 胸部CT 影像表现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CAP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CAP 多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治疗。头孢呋辛钠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嗜血流感杆菌、沙门氏菌属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与其他头孢菌素相比,其对耐药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在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8]。但随着使用频次的增加,细菌耐药现象日渐严重,单用抗生素治疗临床疗效已不太显著。中医理论认为CAP 病位在肺,病机为痰热互结,壅闭肺部,肺失宣降所致,治疗宜从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入手。穴位敷贴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等多种机制,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9]。但目前关于二者联合治疗CAP 的报道较少。故本研究围绕穴位敷贴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AP 展开了讨论。而CT 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能清晰反映肺部实质、间质异常程度,显示肺小叶组织结构等,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客观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反应指标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穴位敷贴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AP 疗效显著,能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抑制炎症反应。究其原因穴位敷贴所用药物中的炙苏子具有定喘、止咳的功效,对咳嗽、气喘、痰壅气逆等病症有良好效果。麻黄既可利水消肿,又可平喘利肺;鱼腥草利水祛湿,清热解毒;全瓜蒌润肠散结清热;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多用于肺热喘咳,水饮停肺;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杏仁止咳平喘;黄芪补益脾气,升举中阳;败酱草清热解毒,排脓祛痰;僵蚕散结化痰;射干化痰止咳,散结止痛;甘草缓和调中。诸药合用,利肺化痰,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败酱草具有杀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麻黄能阻止过敏介质释放,增强a 肾上腺激素受体的兴奋性,继而促进血管收缩,改善黏膜肿胀,达到平喘的目的。此外还具有祛痰镇咳之功。桑白皮可镇咳,降温。黄芪能调节WBC 水平,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能力。敷贴所选穴位膻中、天突、膈俞等均是治疗风湿肺热病的常用穴位,对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药物和穴位综合叠加,提升疗效。
胸部CT 是目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发现多种肺部病变。CAP 的实质是肺组织炎性渗出,当肺泡腔部分被填充或肺间隔增厚将会在CT 上表现为实性密度。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和病程差异,病灶的分布和密度也不尽相同,CT 表现也处于动态变化。早期CAP 可呈现磨玻璃密度,中后期可能呈混合密度、实性密度灶,随着临床相关措施的干预,部分实性病灶可转为磨玻璃样密度灶,且病灶范围逐渐缩小。通过图像的改变情况,将治疗前后图像进行对比,能从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反映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胸部CT 评分、CT图像改变均优于对照组,再次证实穴位敷贴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AP 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CAP 疗效显著,而胸部CT 可为临床评估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有利于患者预后判断,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