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丽
(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脑梗死属于临床高发病症,研究显示,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与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窗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1-2]。对不同发病期的患者,所需应用到的治疗手段也是不同的。既往临床上针对该病常应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CT 扫描检查,但是对于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而言,其颅内的病灶组织不大,且影像学不典型,加之以脑部神经组织错综复杂,在常规显影模式下,对进行早期脑梗死的诊断难度较大,存在着一定的漏诊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测方式,属于MRI 的一类延伸技术[3],不仅能够扫查到病灶部位大小情况,还能够在分子层面上反映出水分子弥散情况,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是可观的。本文选取疑似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82 例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1 月—2023 年1 月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82 例疑似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MRI 及磁共振DWI 检查。82 例患者中男42 例,女40 例;年龄60~86 岁,均龄(71.27±4.31)岁。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显示,共有梗死患者70 例;梗死时期分布:急性期21 例、超急性期24 例、亚急性期25 例;发病位置分布:基底节脑梗死36 例,脑干梗死7 例,左侧额顶叶脑梗死6 例,大脑半球广泛脑梗死5 例,右侧小脑半球脑梗死4 例,枕叶梗死4 例,多发性脑梗死8 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脑梗死发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符合磁共振检查适应证;④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受试者伴发脑瘤或其他脑部疾病者;②伴有精神疾病患者;③伴有机体重要器官(心肝肾)等生理学功能显著异常者;④伴有凝血功能或免疫功能障碍者。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脑梗死者满足《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中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4]。
常规MRI 检查:应用GE 公司的3.0T 磁共振扫描仪,扫描患者头颅部位。本次扫描时设置层间距1.3 mm,层 厚5.9 mm,FOV 24.0 cm×24.0 cm。序 列 情 况:T1WI 中TR 为1 760 ms,TE 为34.2 ms;T2WI 中TR为6 398 ms,TE 为111 ms;FLAIR 为TR 7 000 ms,TE 130.8 ms。对患者行矢状位扫描。
磁共振DWI 扫描:采用序列SR,T2加权像,矩阵设置为256×256,层间距1.3 mm,层厚5.9 mm;快速自旋回波矩阵设定为T2WI(193~255);TR/TE 设 为4 242 ms/8 ms。FLAIR 序 列 的TR/TE=7 000 ms/130.8 ms。经过检查后来获得相对应的扩散系数图。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影像图阅片,意见不一致时由第三人来确定诊断的结果。
①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磁共振DWI 与常规MRI 的检查结果;②比较MRI 检查与磁共振DWI检查的诊断效能;③比较MRI 检查与磁共振DWI 检查在急性期、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检出率;④比较70 例ACI 患者患侧和健侧脑区域ADC值;⑤常规MRI 及磁共振DWI 检查典型影像分析。
应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最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70 例,阴性12 例。常规MRI 检查阳性准确例数60 例,阴性准确例数5 例;磁共振DWI 检查阳性准确例数68 例,阴性准确例数11 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测方式诊断结果 单位:例
老年急性脑梗死检查中磁共振DWI 的特异度91.67%、灵敏度97.14%、准确率96.34%均优于常规MRI 检查的41.67%、85.71%、7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磁共振DWI 与常规MRI 诊断效能[%(n/m)]
急性期、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检出率磁共振DWI 检查均高于常规MRI 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脑梗死检出率[n(%)]
不同时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及健侧脑ADC 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70 例ACI 患者患侧和健侧脑区域ADC 值比较()
表4 70 例ACI 患者患侧和健侧脑区域ADC 值比较()
头颅常规MRI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颞叶片状T2WI 高 信 号,T1WI 低 信 号,FLAIR 高 信 号(见 图1a);磁共振DWI 检查结果可见,患者为高信号表现(见图1b),患者最终被确诊为有颞叶急性脑梗死。
图1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典型影像图(左侧枕叶)
头颅常规MRI检查结果显示,脑桥小片T2WI高信号,T2WI 低信号,FLAIR 共信号(见图2a),磁共振DWI检查结果可见,患者为高信号表现(见图2b),患者最终被确诊为脑桥急性梗死。
图2 脑桥急性梗死的患者典型影像图
当前临床上针对脑梗死主要以影像学检查为主,CT较为常用,但对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低[5]。对于患者的脑组织水肿程度,以及组织死亡的具体部位,MRI常规检查可给予明确显示,但对于超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的确切诊断,仍然存在较高的难度。有学者将磁共振DWI 检测方式在临床中应用,借助水分子的弥散特点观察,有效地提升了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6-7]。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急性脑梗死检查中磁共振DWI 的特异度91.67%、灵敏度97.14%、准确率96.34%均优于常规MRI 检查的41.67%、85.71%、79.27%(P<0.05)。分析原因为脑梗死急性期脑组织肿胀程度较明显,通过检测肿胀组织中的水分子情况,能够对病灶情况予以反映。MRI 检测方式能够通过磁场的引导,从而导致人体组织内氢原子中的质子与磁场相对齐,当射频电流扫查病灶时,质子因为受到激励而失去了平衡,最终产生抵抗磁场内的拉力;因为当磁场关闭时,MRI 的检测装备能够捉捕到质子再次对齐时发出的能量,这一能量差异在计算机软件处理下能够显影,从而分辨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性[8]。但在常规MRI 的扫描序列下,缺血的区域也许并不会发生显著异常的信号变化。T2WI 信号在细胞水肿的监测上通常没有显影,在这一序列下,对水肿细胞不敏感,故成像信号比较低。磁共振DWI 检测时,水分子的弥散受到限制,局部组织的水分子含量升高,在DWI 序列上显示高信号。应用DWI 相较于T2WI 最大的应用优势是能够发现T2WI 未能发现的病变部位,同时对病灶边界的显影更为清楚,灵敏度也远远大于这一序列[9]。
ADC 值是由DWI 检查量化而来,能够对患者脑部梗死区域的微观变化予以较为准确客观地反映。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及健侧脑ADC 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分析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刚发生时,组织间隙中的大量水分子进入脑细胞中,使得脑卒中总扩散程度降低,进而ADC 水平随之降低。而随着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时间的延长,脑组织缺血,缺氧程度加深,会使得脑细胞受损严重程度加重,导致水分子的自然弥散率增加,最终使得ADC 水平提升[10]。这一结果能够说明,应用磁共振DWI 检查,能够通过对ADC 水平进行监测,进而准确判断出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水平。表观弥散系数值越大,表观弥散系数图的信号强度就越高,磁共振DWI 信号的强度就越低。可见,综合分析磁共振DWI 信号与表观弥散系数,对病灶显示的诊断效果可以提升。
综上所述,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检测中,应用磁共振DWI 检测方式相较于常规MRI 检测方式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能够有效提升疾病的确诊率水平,辅助医师明确病灶性质,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