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茜 秦海霞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209
从当前医学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大多指的是“双证书”教师[1],既拥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具备其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又能胜任专业技能实操的教师[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能力是衡量“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关键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这样既可以提升学校的综合影响力,又为医院和基层社区等卫生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才能在就业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为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要,缓解现阶段医疗服务中护患矛盾,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亟须进行教学改革。
护生是医疗护理团队的后备军,在培养护生护理技能的同时,更应重视其医德品质及工匠精神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护理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具有护理道德和奉献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故亟须组建拥有过硬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1.1 学生
2018 级护理专业1 班设为对照组,共40 人;2019 级护理专业1 班设为实验组,共40 人。
1.1.2 “双师型”教师
护理专业课程妇、内、儿、外科护理学授课教师,共15 名。
1.2.1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专业课程妇、内、儿、外科护理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授课学时和授课教师均相同,均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授课。参加实习的医院科室和实习内容、实习时间相同,均为8 个月。
1)对照组。2018 级护理专业学生的授课教师未进行临床实践培养。
2)实验组。2019 级护理专业学生的授课教师利用医教融合方案从2019年7月陆续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乌医专附属医院和乌兰美健康集团进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进修培训。在授课时,“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方面有明显改进,临床实践指导理论知识,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提高人文关怀能力、实操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1)在实施培养授课教师模式前和实施培养授课教师模式结束后,两组在完成同等授课学时后进行期末考核,考核模式相同。
2)实习医院对两组实习后的评价统一发放调查问卷。
3)15 名“双师型”教师在结束2019 级护理专业学生授课后进行“双师型”教师自我评价。
4)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进行评价。
1.3.1 理论考试
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对所讲授教学内容进行期末考核。两组学员采用相似的试卷,四科专业课,试卷总分100 分,分别为填空题5 题(共10 分)、单项选择40题(共40分)、名词解释5题(共10分)、简答题5 题(共20 分)、案例分析1 题(共20 分)。
1.3.2 实习医院问卷调查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所参加的实习医院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有乌兰察布市第三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乌医专附属医院、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乌兰察布市蒙中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6 项内容,分别是理论知识掌握、患者评价、护患沟通能力、带教满意度、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Likert5 级评分[4],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3.3 “双师型”教师自我评价
采用卫生职业学校教师自我评价表,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4 项内容,分别是师德师风、教学能力、关爱学生、自我提升;二级指标共6 项内容,分别是思想认识、课程设计能力、运用教学技巧、鼓励引导学生、技能竞赛、进修培训;三级指标共8 项内容,分别是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法;设计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创设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气氛;促使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积极参加教师技能竞赛;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分五级评判,设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以百分比统计。
1.3.4 学生对“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利用问卷星平台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两级指标,一级指标4 项内容,分别是教学内容、方法、态度、效果;二级指标共5 项,分别是能够运用临床案例讲解重难点、对讲授内容精通、能够合理使用实训室、实训课堂操作熟练程度、教师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设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 个选项,以Likert5 级评分。
应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反之,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由表1 可知,“双师型”教师带教后,实验组护理课程期末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学生4 门护理专业课程期末成绩比较(±s)
表1 两组学生4 门护理专业课程期末成绩比较(±s)
组别 人数 内科护理学期末成绩 外科护理学期末成绩 妇科护理学期末成绩 儿科护理学期末成绩对照组 4070.78±8.67578.28±11.15273.72±10.38579.93±11.074实验组 4079.28±9.97785.83±9.52284.90±4.966 286.75±7.037 T -4.066-3.256-6.140-3.290 P 0.0010.0020.0000.002
问卷星平台调查问卷共发放80 份,收回80 份,收回率达到100%,所有调查问卷均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掌握、带教满意度、实践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患者评价5 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内容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学生实习医院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对照组(n=40),实验组(n=40)]
问卷星平台共发放自我评价表15 份,收回15份,收回率100%,所有自我评价表均有效。结果显示:回收的15 份自我评价表采用百分比统计,选择评判指标中很重要+重要超过80%的指标以及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超过80%的指标进行整理。重要性排名前5 位的指标分别是“思想认识”“课程设计能力”“鼓励引导学生”“技能竞赛”“进修培训”,如表3所示。
表3 “双师型”教师自我评价调查问卷(%)
问卷星平台共发放教学评价表80 份,收回80份,收回率100%,所有自我评价表均有效。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讲授内容精通、能够运用临床案例讲解重难点、能够合理使用实训室、实训课堂操作熟练程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4所示。
表4 学生对“双师型”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比[对照组(n=40),实验组(n=40)]
表1 结果显示,授课教师在参与医教融合培养后参与教学,实验组护理专业4 门课程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培养“双师型”教师可提高护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培养实用性人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表2 研究表明,实习医院带教科室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带教满意度、护患沟通能力、患者评价方面进行评价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反馈要高,尤其是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学生在实习期间实践能力、带教满意度、护患沟通能力、患者评价都获得了实习医院的一致好评,体现出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优势。虽然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略低于其他四个方面,但学生离开课堂后,在实习期间见缝插针式学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我国现阶段的高职高专培养中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方式研究和指标体系研究,而且在评价时还受到评委专家个人因素的相关影响,所以实验组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培养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不仅可以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也可以提高护生的实践技能与基本素养。
课堂是教师传播知识、认识学生的主要场所,课堂授课是护生接受在校培养的基本形式,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科学、合理、有效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高职高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5]。表3 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排名前5 位的指标分别是“思想认识”“课程设计能力”“鼓励引导学生”“技能竞赛”“进修培训”。86.67%的教师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法”很重要,表明教师在进行护理专业课程授课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86.66%的教师认为“设计学习情境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很重要,表明教师在护理专业课程授课时,能够通过课堂设计来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与学习能动性;83.33%的教师认为“积极参加教师的技能竞赛”很重要,表明教师在参加教师技能比赛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教学课堂;86.66%的教师认为“定期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很重要,表明教师渴望获得各类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素养。有40%的教师认为“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不重要,表明教师对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准备技能竞赛耗时与费力,对学生提升较弱。实际上,在准备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可更好地了解学生,培养师生感情,学生的护理技能也得到提高。表4 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对讲授内容精通、能够运用临床案例讲解重难点、能够合理使用实训室、实训课堂操作熟练程度、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验组授课的“双师型”教师均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组授课的“双师型”教师多数是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培养,帮助他们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操动手能力,丰富临床经验,提高专业素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6]。
“双师型”教师渴望获得相关临床专业化培训机会,学习本专业各项新理论、新知识及护理新进展,并应用于护理教学之中。目前多数学校和医院对医教融合培养“双师型”教师重视不够,应将进修培训作为常规工作,制定医教融合方案,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既要完成教学工作又要参与临床实践培训,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解决专业课程中学习枯燥的问题,并引导护生用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构建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构思设计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疾病护理项目,引导护生主动参与临床实践的全过程,从而提升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通过培养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提升护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而提升高职高专院校的整体人才培养质量[7]。学校为合作医院提供各类课程资源,医院参与教学培养,利用知识、设备、技术和管理等优势开展医教融合,提升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高质量护理人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