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在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应用价值

2023-11-10 08:55:32周丽红林碧霞蓝文珍林佩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8期
关键词:离子型重度发生率

周丽红 林碧霞 蓝文珍 林佩清

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就是CT 增强扫描,其在较多疾病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且具有分辨率高、诊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因此普及度较高,但相应的其会增加碘对比剂的应用率,其具有较高的化学毒性以及渗透性,静脉用药后会导致机体产生不良反应,如果属于中度或重度不良反应,需要通知医生针对性地给予对症处理,或启动应急预案,以此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不良反应的出现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还会延长其康复周期,增加经济压力,因此在应用CT 增强扫描时如何降低碘对比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以往相关研究指出,造影前进行糖皮质激素的预防应用可以有效预防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但在对药物进行应用和选择时间方面存在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在降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价值,现报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12 月于珠海市人民医院进行CT 增强检查的6 770 例患者的资料,依据是否应用地塞米松分为两组,对照组3 103 例,女性1 185 例,男性1 918例;年龄25 ~78 岁,平均(46.19±3.63)岁;病变部位:445 例胸部,445 例头颅,2 213 例腹部。研究组3 667例,女性1 393 例,男性2 274 例;年龄25 ~78 岁,平均(48.37±2.98)岁;病变部位:354 例胸部,367 例头颅,2 946 例腹部。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9 ~79 岁;认知和语言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危重患者;研究前24 h 应用过二甲双胍类药物;昏迷患者;患者存在精神病史;身体其他重要器官存在功能障碍;存在碘对比剂过敏史;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况。本研究经珠海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号:(2023)伦审【研】第(24)号]。

1.2 方法

对比剂应用的是碘海醇注射液[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4,规格:100 mL:35 g×30瓶]。对照组未预防应用地塞米松(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492,规格:1 mL:5 mg,10 支/盒),研究组在检查前15 min 进行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剂量为5 mg,静脉注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据不良反应表现分为3 种,其一为重度全身反应,包含惊厥、过敏性休克;其二为轻中度全身性反应,包含心悸、呕吐恶心、发热寒战;其三为过敏性皮肤症状,包含双眼水肿、面部潮红、荨麻疹、皮肤瘙痒[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45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包含29 例过敏性皮肤症状,占比为64.44%;14 例轻度全身性反应,占比为31.11%;2 例重度全身性不良反应,占比为4.44%。研究组22 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包含6 例轻度全身性反应,占比为27.27%;15 例过敏性皮肤症状,占比为68.18%;1 例重度全身性反应,占比为4.5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如今CT 增强扫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可以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其主要应用原理就是在静脉快速注入碘对比剂后进行扫描,可以增加正常组织、病变组织之间的密度差,因此可以更清楚地将病灶的性质、范围显示出来,有利于诊断准确性的提高。随着CT 增强扫描的普及,碘对比剂的应用率也不断提高,其在改变组织器官和病灶的对比方面意义重大,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影像诊断,但无论哪种应用方法,对比剂应用均有可能导致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系统等多个系统出现不良反应,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还会导致其治疗时间延长,增加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因此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意义重大。碘对比剂是三碘苯环的一种衍生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非离子型,另一种为离子型,相较于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离子型对比剂具有更高的渗透压,而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中没有羧基,呈等渗或低渗状态,因此和离子型碘对比剂相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主要包含肾毒性反应、毒性反应以及过敏性反应等,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对比剂的剂量、注射速度、患者个体差异等均存在相关性[5]。目前临床认为主要导致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点,其一,药物特性导致的过敏反应以及特异质反应,碘属于半抗原,不会和人体白蛋白进行结合,导致抗原性产生,其会成为致敏原且和机体中的嗜碱性粒细胞、组织肥大细胞结合,增加各种活性物质的释放,如组织胺激肽等,导致过敏反应出现,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会受到对比剂用量的影响,即使实际中应用很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导致心跳骤停、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出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二,物理化学反应,此种反应的发生和对比剂的黏滞性、用量、渗透压、化学毒性、电荷等有关,在患者血管中快速注入大量碘对比剂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原因在于碘对比剂会对红细胞、血脑屏障以及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同时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刺激外周血管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对比剂不良反应通常可以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 种,其中轻度、中度代表患者的症状相对较轻,基本无需治疗就可痊愈,常见症状包含红斑、呕吐恶心以及荨麻疹等;而重度代表患者存在需要治疗的,且会增加治疗周期的不良反应,如意识丧失、呼吸困难、心跳暂停等[6]。主要的导致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因素包含糖尿病、碘对比剂过敏、心肺功能不全、过敏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相关研究指出,碘比剂质量浓度会对增强效果造成影响,但如果浓度较高又会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保证诊断效果、影像结果质量的同时需要最大程度降低碘对比剂的应用剂量和浓度[7]。

较多学者认为在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不仅可以降低过敏反应,还可以稳定细胞膜,在预防离子型碘对比及不良反应中其效果已经得到证实,但在非离子碘对比剂中的预防效果临床仍存在争议。国外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在造影前24 h以及2 h 时,指导患者口服甲基氢化泼尼松可以降低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在中、重度的不良反应中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但仍有其他学者表示质疑[8]。

地塞米松属于人工合成的一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其具有不良反应小、药效强的特点,在抗过敏、抗休克中广泛应用[9]。相关研究指出,在降低轻度不良反应中,地塞米松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的血管通透性,提高机体的耐受力[10]。目前临床中有较多方法可以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如碘过敏试验、术前心理疏导、术前应用泼尼松苯海拉明或地塞米松、明确对比剂剂量等[11]。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前15 min 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可以有效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原因在于地塞米松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增强应激能力以及抗过敏的效果,可以稳定细胞膜,降低急性激活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利于患者耐受力的提高,因而在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具有一定的效果[12]。结果还显示,过敏反应是两组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肾功能不全、有过敏史、慢性病、过敏体质、心脏病以及哮喘等患者疾病症状的加重会相应地增加发生碘对比剂过敏的概率。通常用药后20 ~30 min 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高发时期,因此用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且将抢救物品、药品准备好[13]。文章中体现了《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14]的临床参考,文章中指出,碘对比剂虽然导致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熟悉、重视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流程,一旦存在不良反应就必须快速进行识别,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恰当地进行治疗,避免导致重大伤害情况的出现;而针对高危患者可以给予预防用药进行预防。

值得注意的是,地塞米松虽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其作用具有广泛、复杂的特点,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导致新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预防性用药时,不仅需要重新审视其应用习惯,还需要严格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以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实际应用地塞米松前,需要先明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过敏史、病史等,以此避免用药过度。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际操作中应对碘对比剂禁忌证进行排除,同时重视临床护理人员的急救措施训练,如应急能力、心肺复苏能力等,同时保证其对急救药物的用法和用量能熟练掌握,以此保证一旦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能得到及时的救治[15]。在碘对比剂注射前需要保证患者体内水分的充足性,指导其正常饮水,患者脱水时不能进行增强CT 检查[16]。实际中需要加温处理碘对比剂,保证其和人体正常温度接近,以此降低发生微循环障碍的概率和碘对比剂黏度,提高患者耐受性;在注射碘对比剂的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其注射速度和剂量;另外在应用碘对比剂后需要叮嘱患者留观20 min,并询问其有无不适感,若没有异常可以出院,同时需要叮嘱患者如果2 d 内存在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17]。(2)增强CT 扫描前需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检查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家属配合度;碘对比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伤害性,因此在实际注射碘对比剂的时候,渗漏情况发生率较高,实际中不仅需要将预防渗漏工作做好,选择肘正中静脉或前臂静脉等较粗的静脉进行注射,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观察,若有渗漏需要即可停止[18]。(3)若患者仍存在不良反应,需要重视抢救工作,首先需要提前对抢救器械、药物等进行准备,如吸痰机、升压药、肾上腺素等,做好预防工作,以此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若患者存在轻度不良反应,可以指导患者喝白开水,以此加速药物的排泄,降低其在体内的浓度,之后进行观察,若30 min 后患者仍未好转需要寻找医师给予针对性的处理[19]。而针对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需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并密切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实际应用中短时间内需要尽量避免重复应用碘对比剂,间隔时间应大于14 d,且应用时需要充分水分[20]。

综上所述,CT 增强扫描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诊断方法,但其在实际应用的碘对比剂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的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碘对比剂注射前15 min 内进行地塞米松的应用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提高。

猜你喜欢
离子型重度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非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制备及其改性乳化沥青性能研究
石油沥青(2018年3期)2018-07-14 02:19:18
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与急救护理
保健文汇(2017年4期)2017-11-03 09:18:57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10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3:00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创业家(2015年2期)2015-02-27 07:52:32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分散剂对碳纤维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4年9期)2014-10-17 02:48:28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