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 郭巧玲
喉癌作为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且目前临床尚未确定癌肿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显示,喉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死亡率,发病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的所占比例达到1%~5%[1]。现阶段,临床治疗喉癌患者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是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且因气管缺乏保护易引发感染,影响预后质量[2]。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主要评估患者出院后的复建能力和回归社会的信心。有报道指出,此类评分越高,对降低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和2 次入院概率有积极影响,进而加快患者机体康复进度[3]。但是目前临床关于喉癌患者术后提高RHDS 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2020 年3 月—2023 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100 例作为观察对象,评估术后RHDS,并通过分析其一般资料和对比不同资料特征的量表评分,总结出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后续制定防护手段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 年3 月—2023 年1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癌手术治疗患者100 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其中男性58 例,女性42 例;年龄37 ~72 岁,平均(58.24±4.66)岁;疾病分期:Ⅰ期26 例,Ⅱ期30 例,Ⅲ期44 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影像检查诊断为喉癌,且经手术病理确诊。(2)首次行部分或全喉切除术。(3)沟通交流无障碍。(4)住院时间>3 d。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合并感染性疾病。(3)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4)处于哺乳或妊娠期。
1.3.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临床设计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其中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纳入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疾病分期、出院时切口疼痛程度、出院时切口愈合程度、出院时头颈枕托应用时间等纳入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0 ~10 分,1 ~3 分表示轻度疼痛,4 ~6 分表示中度疼痛,7 ~10 分表示重度疼痛;切口处初期未见不良反应,表示愈合良好,切口有炎性反应或是化脓,表示切口愈合不佳。(2)出院准备度量表。患者出院当日使用RHDS 量表对其出院准备水平进行评估,共计23个选项,总分0~22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越高。本研究所用量表内容效度和Cronbach’s α 系数均达到0.95[4]。
1.3.2 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4 h 前予以其问卷调查。在发出调查问卷前,先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在得到其和家属同意后,以不记名形式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当场回收。对有读写困难的患者,可以由照顾者代为填写,也可以由调查员阅读,根据患者答案填写,问卷回收率为100%。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 例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均值为(171.93±15.91)分。
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出院时切口疼痛程度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出院时切口愈合程度、出院时头颈枕托应用时间等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喉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分,±s)
表1 不同特征喉癌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比较(分,±s)
项目 分类 例数 出院准备度得分 t/F 值 P 值婚姻状态 已婚 60 183.98±16.78 5.605 <0.001未婚/离异/丧偶 40 164.98±16.34教育程度 中学及以下 45 164.71±17.31 5.775 <0.001大学及以上 55 184.08±16.16医疗费用支付方式 自费 38 168.98±20.18 1.544 0.126医保 62 174.48±15.28疾病分期 Ⅰ期 26 175.78±12.45 2.716 0.071Ⅱ期 30 169.45±12.33Ⅲ期 44 168.12±15.02出院时切口疼痛程度 轻度 36 177.24±19.34 2.045 0.135中度 40 172.48±17.19重度 24 167.48±19.03出院时切口愈合程度 良好 60 183.56±15.38 5.408 <0.001不佳 40 164.18±20.41出院时头颈枕托应用时间(d) <7 12 164.42±19.25 8.202 0.001 7 ~14 28 172.43±11.98>14 60 182.93±17.88
以出院准备度总分为因变量,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4 个单因素作为自变量,之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态、教育程度、出院时切口愈合程度、出院时头颈枕托应用时间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喉癌患者术后出院准度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喉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患者以声音嘶哑、喉痛、耳痛、呼吸困难或者咳嗽中痰带血及颈部出现肿块等症状作为临床表现,诊断肿瘤后通常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5]。出院准备度水平与患者术后机体健康恢复情况有密切关联,出院准备度水平越高其预后越理想。本研究中,喉癌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评分处于较高水平,究其原因分析,可见患者术后均即刻予以头颈枕托,固定头部利于手术切口的快速愈合,且可降低疼痛,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预后,因此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较高。另外,患者佩戴头颈枕托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通过有效宣教可以指导其了解自护技巧,并掌握一定自护能力,加上长期住院时间和术后及出院时进行充分宣教,均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6]。
临床有报道指出,提高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水平,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和提高手术效果[7-8]。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喉癌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水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下、切口愈合不佳、头颈枕托应用时间过短等均与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相关(P<0.05)。其中,婚姻状况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考虑到独居患者缺乏家属照顾,导致其出院后得不到更多支持,疾病会影响生活质量或担心发生严重并发症时无他人帮助,通常更倾向于留在医院内接受医护人员照护。此外,气管造瘘、沟通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自我形象紊乱等情况,都是喉癌手术后患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均可能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所以,对于此类群体,医护人员需积极和患者家属、亲友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其多予以患者鼓励和提供情感支持,保持情绪处于稳定状态,提高治疗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建立微信群聊,为患者之间的交流提供平台,也便于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其出院后情况以及疾病恢复程度,并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医疗支持,解答其所提出的问题[9]。
有报道指出,文化程度较高者接受疾病信息和理解能力都更高,这部分患者会自主通过网络查找和翻阅书籍来查找相关资料,感知信息能力更强。所以本研究中,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得分的独立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低者通常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会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并加重一系列负面情绪,进而降低其出院准备度水平[10-11]。所以,护理人员需对教育程度较低者的住院准备情况进行精准评估,预防过早出院而不利于其后续健康恢复和难以提高其健康认知水平。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教学和真人演示等,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能和提高疾病认知水平,强化其自护能力[12]。
患者出院时若是切口愈合不佳,会对其发音、吞咽情况造成影响,且出院后造瘘、感染等并发症有较高发生风险;与此同时,加上患者过度担忧疾病和长期疼痛,都会加剧其心理负担,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导致患者存在抗拒心理,进而降低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13]。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切口愈合不佳者的出院准备度得分显著低于切口愈合良好者。所以,需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切口护理,重视其情绪波动,并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来维持患者良好身心状态,然后为患者制订营养计划,多予以其进食高热量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加快患者切口愈合进度[14]。出院时,对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重点评估,强调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15]。
头颈托是喉癌患者术后所用一种辅助工具,在临床具有较高使用频率,可以保持患者处于含胸或低头姿势,且厚度和人体颈部弧度相符,使用时能有较高舒适度,起到避免术后血液和淋巴液堵塞的作用,进而加快血液回流来促进切口愈合[16]。所以,长时间使用头颈托的患者通常能保持积极心态,进而提高其出院准备度水平。但是对于部分患者第一次使用头颈托时,可能会因为机体被限制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并出现排斥心理,辅助工具的固定作用也得不到发挥,进而延缓其康复进度。所以,须在使用头颈枕托前,将颈托使用目的和意义告知患者,强调应用辅助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其治疗配合度,避免中途擅自去除颈托,有利于提升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另外,给予患者术前体位训练,可避免其术后随意的体位变换损伤其神经根、脑组织和肌肉组织,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对于使用头颈枕托时间较短的患者,需强化其体位干预,固定方式可采取软枕垫高,并告知陪护家属帮助患者放松肩颈,可以减轻其疼痛,改善负面心理。本研究的局限性主要在于纳入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少,未进行长期的跟踪随访,后续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增加取样量,延长对患者的跟踪随访,以便对临床进行客观评估。
综上所述,喉癌患者术后RHDS 得分较高,但仍有一定提高空间,分析影响其术后RHDS 评分的危险因素,与患者婚姻状况(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中学及以下)、出院时切口愈合程度(愈合不佳)及出院时头颈枕托应用时间(<7 d)有密切关联,需针对其危险因素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有助于提高出院准备度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喉癌患者术后出院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